一种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5757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高压开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包括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上部、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下部以及绝缘壳体,所述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下部上还设置有出线导体和进线导体,所述出线导体和进线导体呈L形设置,所述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上部的绝缘壳体内设置有灭弧室;所述灭弧室包括动端部,所述动端部位于出线导体和进线导体的连接弯折处,所述灭弧室的动端部上设置有高压屏蔽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灭弧室动端部位加装高压屏蔽网结构,以此增大电场的曲率,降低电场强度和电晕效应,解决局部放电放电问题;由于采用屏蔽结构,在有限的空间内达到均匀电场、降低电场强度,提高工频耐压水平和控制局部放电水平,以达到产品的技术要求,从而实现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压开关
,具体涉及一种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
技术介绍
户外柱上断路器(或负荷开关),其构成包括固封极柱、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随着电网发展的需要,数字化、积成化、小型化、智能化是电网发展的主要方向,一二次设备高度融合,满足分段线损管理、就地型馈线自动化、单相接地故障检测、装置级互换、工厂化维修、即插即用及自动化检测要求,解决成套设备绝缘配合、电磁兼容、寿命匹配等问题。一二次融合目的,是为开关设备的高级应用提供实施的基础。首先增加运营者对开关设备的控制能力,使开关具有可靠的操作;其次是增加运营者、管理者、设备供应商对产品信息收集的能力,诸多信息的组合应用,以及沿时间的累积趋势分析应用,可以完成设备故障影响因素、设备性能变化趋势、设备状况评估等应用,更进一步可实现故障预测,以及运行风险评估、检修计划安排,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等更高级的综合运用。柱上开关设备一二次融合的思路是集成,传感器与一次设备的集成、多装置集成和多功能集成,传感器功能组件和一次设备一体化的设计。采用传统方案的主要缺陷:1、局部放电部位多:产品局部放电部件包括固封极柱、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带电显示装置等,由于互感器裸露在空气中,受外界影响大;2、成本高、生产效率低:包括固封极柱成型、电流互感器成型、电压互感器成型等,由于各自要满足对地绝缘,其所用的绝缘材料是一体化的2~3倍。3、安装困难:柱上开关设备安装在电线杆上,开关设备本身的重量直接影响了安装的难易。4、提供电压、电流等是模拟信号,无法实现智能控制。同时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的耐压、局放水平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其绝缘壳体的性能,而现有技术中的绝缘壳体存在的技术缺陷,使其不能够满足小型化的要求,只能够通过更大更厚的结构实现耐压和局放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的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包括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上部和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下部,所述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上部和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下部均包括绝缘壳体,所述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下部上还设置有出线导体和进线导体,所述出线导体和进线导体呈L形设置,所述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上部的绝缘壳体内设置有灭弧室;所述灭弧室包括动端部,所述动端部位于出线导体和进线导体的连接弯折处,所述灭弧室的动端部上设置有高压屏蔽网。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灭弧室动端部位加装高压屏蔽网结构,以此增大电场的曲率,降低电场强度和电晕效应,解决局部放电放电问题;由于采用屏蔽结构,在有限的空间内达到均匀电场、降低电场强度,提高工频耐压水平和控制局部放电水平,以达到产品的技术要求,从而实现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的剖视图;图2为图1的B-B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的仰视图;标号说明:1、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上部;2、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下部;3、绝缘壳体;4、进线导体;5、灭弧室;6、高压屏蔽网;7、电流传感器;8、接地屏蔽网/带电显示传感器;9、二次输出导体;10、二次连接螺母;11、电压传感器;12、密封槽;13、安装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请参照图1至图3,一种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包括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上部1和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下部2,所述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上部1和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下部2均包括绝缘壳体3,所述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下部2上还设置有出线导体和进线导体4,所述出线导体和进线导体4呈L形设置,所述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上部1的绝缘壳体3内设置有灭弧室5;所述灭弧室5包括动端部,所述动端部位于出线导体和进线导体4的连接弯折处,所述灭弧室5的动端部上设置有高压屏蔽网6。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灭弧室5动端部位加装高压屏蔽网6结构,以此增大电场的曲率,降低电场强度和电晕效应,解决局部放电放电问题;由于采用屏蔽结构,在有限的空间内达到均匀电场、降低电场强度,提高工频耐压水平和控制局部放电水平,以达到产品的技术要求,从而实现小型化。进一步的,所述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上部1和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下部2的绝缘壳体3通过环氧树脂自动压力凝胶成型工艺成型为整体结构。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环氧树脂自动压力凝胶成型工艺成型为整体结构,能够使得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的机械性能有明显提高,同时通过环氧树脂自动压力凝胶成型工艺成型的精度更高,能够提产品的尺寸准确性,有利和机构、箱体的配合、降低接触电阻,互换性高,具有可能发生的局部放电节点少、使用寿命长、成本低、重量轻、安装省力方便、安装人员要求低。进一步的,与所述出线导体相对的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下部2的绝缘外壳内设有电流传感器7。进一步的,所述电流传感器7与出线导体之间设置有接地屏蔽网和/或带电显示传感器。通过电流传感器7和出线导体之间加装接地屏蔽网,提高局部放电水平,该屏蔽网的感应电压可起到带电显示传感器的功能。进一步的,所述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下部2设还设置有与接地屏蔽网和/或带电显示传感器相连接的二次输出导体9,以及连接在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下部2底部的二次连接螺母10,所述二次连接螺母10连接在二次输出导体9的末端。进一步的,所述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下部2的绝缘外壳内还设置有电压传感器11。进一步的,所述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下部2设还设置有与电压传感器11相连接的二次输出导体9,以及连接在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下部2底部的二次连接螺母10,所述二次连接螺母10连接在二次输出导体9的末端。进一步的,所述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下部2的底面上设置有密封槽12,所述密封槽12外侧的绝缘外壳上还设置有多个的安装螺母13。从上述描述可知,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有固定安装螺母13、密封槽12,电流传感器7、电压传感器11和二次接线螺母,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固定在密闭的箱体上,使之不受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如凝露、污秽等。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灭弧室5动端部位加装高压屏蔽网6结构,以此增大电场的曲率,降低电场强度和电晕效应;同时改变电流、电压传感器11的绝缘结构方式,将高压-空气-树脂-传感器-地绝缘结构改变为高压-树脂-传感器-地,前者结构中环氧树脂是沿面和被覆绝缘作用,其这个回路的绝缘性能更多取决于空气绝缘距离,后者绝缘结构中环氧树脂是主绝缘,其耐压、局放水平取通过环氧树脂厚度和成型时工艺的控制保证。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包括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上部和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下部,所述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上部和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下部均包括绝缘壳体,其特征在于,/n所述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下部上还设置有出线导体和进线导体,所述出线导体和进线导体呈L形设置,所述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上部的绝缘壳体内设置有灭弧室;/n所述灭弧室包括动端部,所述动端部位于出线导体和进线导体的连接弯折处,所述灭弧室的动端部上设置有高压屏蔽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包括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上部和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下部,所述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上部和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下部均包括绝缘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下部上还设置有出线导体和进线导体,所述出线导体和进线导体呈L形设置,所述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上部的绝缘壳体内设置有灭弧室;
所述灭弧室包括动端部,所述动端部位于出线导体和进线导体的连接弯折处,所述灭弧室的动端部上设置有高压屏蔽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上部和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下部的绝缘壳体通过环氧树脂自动压力凝胶成型工艺成型为整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出线导体相对的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下部的绝缘外壳内设有电流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二次融合户外固封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传感器与出线导体之间设置有接地屏蔽网和/或带电显示传感器,
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强周顺彪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环缘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