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充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409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扩充座,其具有一基座、一主盒体、一盖体、一中空层、及多个第一侧向开口。主盒体内形成有一第一内部空间并具有多个第一穿孔,第一穿孔连通第一内部空间及中空层。盖体固设于主盒体,而中空层位于盖体与主盒体之间。第一侧向开口形成于盖体上,并连通于中空层。使用时,位于第一内部空间内的电子组件发热后,能促使第一内部空间内的空气向上流动至中空层,然后再由第一侧向开口排出。同时,冷空气可由第一侧向开口流入中空层,然后再经由第一穿孔流入第一内部空间,而达到使内部电子组件散热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扩充座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扩充座,特别是关于一种能接合多种不同规格的端口的扩充座。
技术介绍
现有的扩充座是用于连接电子设备,因此扩充座内设有多个电子组件。其中有一种为便携式的扩充座,为达到便携的目的,将所有组件集结在一个尺寸较小的壳体内。然而,由于电子组件运作时会产生热能,在越小的空间运作时,扩充座内部没有足够的空间让空气形成对流的通道,因此散热效果不佳。此外,便携式的扩充座中也无法安装散热鳍片或是散热风扇等,导致整个扩充座运作时温度无法有效排除。另一方面,由于便携式的扩充座体积小,内部电子组件离壳体非常近,因此电子组件的热量会直接传递至壳体相邻近的部分。换言之,扩充座的表面温度差异非常大,有些区域可能达到用户难以忍受的高温,但同时有些区域仍维持在接常温。这也是不佳的散热状态的表征之一。有鉴于此,提出一种更佳的改善方案,乃为此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扩充座,其用以连接至少一电子装置,且于运作时能于内部形成空气流动的空间以达到降温及均匀化表面温度的效果。为达上述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扩充座,其特征在于,用以连接一电子装置;该扩充座具有:/n一基座;/n一主盒体,其固设于该基座,且该主盒体内形成有一第一内部空间,并具有:/n一第一表面;/n多个第一穿孔,该多个第一穿孔形成于该第一表面并连通于该第一内部空间;/n至少一第一侧壁面,各该至少一第一侧壁面连接于该第一表面的边缘,该至少一第一侧壁面具有:/n至少一连接孔,其穿设形成于该至少一第一侧壁面,且各该至少一连接孔用以连接该电子装置;/n一盖体,其固设于该第一表面,其中该盖体与该第一表面之间形成一中空层,该中空层借由该等第一穿孔连通于该主盒体的该第一内部空间;以及/n多个第一侧向开口,其形成于该盖体上,并连通于该中空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扩充座,其特征在于,用以连接一电子装置;该扩充座具有:
一基座;
一主盒体,其固设于该基座,且该主盒体内形成有一第一内部空间,并具有:
一第一表面;
多个第一穿孔,该多个第一穿孔形成于该第一表面并连通于该第一内部空间;
至少一第一侧壁面,各该至少一第一侧壁面连接于该第一表面的边缘,该至少一第一侧壁面具有:
至少一连接孔,其穿设形成于该至少一第一侧壁面,且各该至少一连接孔用以连接该电子装置;
一盖体,其固设于该第一表面,其中该盖体与该第一表面之间形成一中空层,该中空层借由该等第一穿孔连通于该主盒体的该第一内部空间;以及
多个第一侧向开口,其形成于该盖体上,并连通于该中空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充座,其特征在于,该盖体具有:
一盖板,其遮蔽该第一表面,该盖体与该第一表面平行且间隔设置,该中空层形成于该盖体与该第一表面之间;以及
多个连接柱,各该连接柱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各该连接柱的该第一端固设于该盖板,各该连接柱的该第二端固设于该主盒体,各该第一侧向开口形成于两相邻的该连接柱、该盖板、及该主盒体的该第一表面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充座,其特征在于,该盖体更具有多个强化肋,其位于该中空层内,且各该强化肋连接于该盖板及其中一该连接柱。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充座,其特征在于,该盖体更具有至少一间隔件,其位于该中空层内,并用以间隔该盖板与该主盒体的该第一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扩充座,其特征在于,各该至少一间隔件具有:
一定位部,其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国良秦雨诗
申请(专利权)人:贸联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