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钟平专利>正文

蓄热储冰槽的盘管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383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蓄热储冰槽的盘管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储冰槽内的盘管是以相反流向层层交错地盘绕方式排列,其每一层盘管以其原长度一分为两等长的盘管,并各设有双入口管,双出口管,而其中一段盘管围于外层,该层圈径大、圈数少,另一段盘管围于内层,其圈径小、圈数多,该一分为二的两盘管长度相同。(*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冷气及空调的冷冻装置的一种部件结构技术,是一种蓄热储冰槽的盘管组合结构,尤其指一种将储冰槽内的盘管上、下各层出入口设为双入、双出口组合,且盘管是以相反流向、层层交错地盘绕排列的新型结构。当大家正享受舒服凉快的冷气及空调时,采用冷冻压缩机进行热交换的庞大设备,正快速的消耗我们的能源。时值世界人口膨胀、能源日益耗损的情况下,如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能源,是大多数研发工作者所努力的目标。而冷冻空调技师亦努力朝此目标前进,期望以最低的能耗产生最高冷冻能力的目标,所以,各种不同运转形式的冷冻或空调系统应运而生。如利用夜间用电离峰时间进行冷冻压缩机的负载运转以储冰,既可利用夜间大气温度较低进行热交换以减少冷冻负载,提高效率,且可借此离峰低电价达到节省费用支出;至白天再将储冰溶化与空调机进行热交换以供应冷气空调用。而目前已有的一种蓄热式储冰空调系统,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主要为冷冻压缩机组10将冷媒压缩,热交换冷却进入机组11将卤水冷却至所需低温(0℃以下),再打入储冰槽12内,配合冷却盘管将水结冰,此时,因结冰吸热的卤水温度略微升高,并利用水泵13将其再送入冰水机组11内冷却;如此依序循环直至将储冰槽12的水冻结成冰;欲使用空调冷气时,则将电磁阀14关掉,使低温卤水直接进入空调箱15进行热交换,使室内具舒服的冷房效果;而卤水再进入储冰槽12内利用溶冰降低温度继续用于空调箱15的冷排产生冷气效果。图2、3所示,是已知技术的图1中储冰槽1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及剖面示意图,主要是具有保温层121的槽内设有诸多层层相叠的盘管122,利用入口管123及出口管124连接循环冷却水液渐次达到结冰的目的,由于具适当间隔的诸多盘管122是采用同向组合,即由上向下观看(如图2所示)所有盘管122的入口端均位于入口管123侧且连设;当低温的卤水自入口管123进入诸多盘管122后,在槽内盘旋回绕吸收水液的热量而至出口处124出去,以达到水顺着盘管122的外径渐次结冰125(如图3所示);如此,同一层盘管122其入口管123处结冰速度最快,愈至出口管124结冰速度愈慢。所以,就整体储冰槽12的冷冻效率而言,相当不均匀且速率慢,无形中就耗费许多不必要的能源,并没有达成节省能源的目的。如图4所示,是另一习知的储冰槽结构,将该储冰槽2内的入口管20的盘管21采用交错方式,即第一层(实线表示)如顺时针盘旋,第二层(点划线表示)则采用逆时针盘旋,其出口端再与出口管3连设,如此构成各层盘管21的卤水流向相反,使每一盘管21的结冰厚度及方向,无论是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均可适当的互补,则无论是呈上下一致相对称或上下间错(如图5所示)均可使各结冰层22之间的间隙23最少,即结冰速度及速率均可大幅提高,降低马力负载,节省能源损耗。但是,如若欲节省能源所着重于如何减压与提早达到冷却的速率才是节省能源的重点进行研究,则上述技术还有进一步深化设计的空间,提出一更佳的设计,以能够真正达到节省能源的效果。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热储冰槽的盘管组合结构,借将储冰槽内的盘管是以相反流向、层层交错地盘旋设置,再配合每一层盘管采用双出入口组合方式使盘管由入口到出口的距离缩短,让盘管所使用的压力减少并能缩短结冰时间,使盘管内的卤水真正达到减少使用压力及结冰所需时间并减少能源的损耗。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技术特征在于该蓄热储冰槽的盘管组合结构,其储冰槽内的盘管是以相反流向层层交错地盘绕方式排列,其每一层盘管以其原长度一分为两等长的盘管,并各设有双入口管,双出口管,而其中一段盘管围于外层,该层圈径大、圈数少,另一段盘管围于内层,其圈径小、圈数多,该一分为二的两盘管长度相同。再配合每一层盘管采用双出入口组合方式使盘管由入口到出口的距离缩短,让盘管所使用的压力减少并能缩短结冰时间,使盘管内的卤水真正达到减少使用压力及结冰所需时间并减少能源的损耗。让原先使用的压力相对降低,使其达到降压的效果,相对提高盘管内卤水结冰的速率及效果。本技术的显著优点在于其与习用技术相比,提高盘管内卤水结冰的速率和效果,降低马力的压力负载,实现真正的节省能源。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介绍如下图1是已知的蓄热储冰槽系统示意图。图2是已知的蓄热储冰槽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已知的蓄热储冰槽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图4是另一已知的蓄热储冰槽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另一已知的蓄热储冰槽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图6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仰视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卤水流向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如图6-10所示,本技术的蓄热储冰槽的盘管组合结构,是将储冰槽5内的盘管以相反流向层层交错盘绕的方式设置(如图7所示),亦即,第一层以顺时针盘方向绕(即实线部份),第二层则以逆时针方向盘绕(即点划线部份),其每一层盘管51以其原长度一分为两等距离、同长度盘管511、512,并各设有双入口管52、53,双出口管54、55,而其中一段盘管511围于外层,该层圈径大、圈数少,另一段盘管512围于内层,其圈径小、圈数多,该一分为二的两盘管流向相同;首先因盘管由原先的长度一分为二且等距,再配合其所设的交叉出入口,而使入口管到出口管的距离缩短,让原先使用的压力相对降低,使其先达到降压的效果,再者,前述的离出口管愈近结冰效果愈差,反之,离入口管愈近则结冰效果愈佳,相对提高盘管511、512内卤水结冰的速率及效果。即结冰速度和速率均可大幅提高,并降低马力的压力负载,进而达到节省能源的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蓄热储冰槽的盘管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储冰槽内的盘管是以相反流向层层交错地盘绕方式排列,其每一层盘管以其原长度一分为两等长的盘管,并各设有双入口管,双出口管,而其中一段盘管围于外层,该层圈径大、圈数少,另一段盘管围于内层,其圈径小、圈数多,该一分为二的两盘管长度相同。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一种蓄热储冰槽的盘管组合结构,储冰槽内的盘管是以相反流向层层交错地盘绕方式排列,其每一层盘管以其原长度一分为两等长的盘管,并各设有双入口管,双出口管,而其中一段盘管围于外层,该层圈径大、圈数少,另一段盘管围于内层,其圈径小、圈数多,该一分为二的两盘管长度相同,配合每一层盘管采用双出入口组合方式使盘管由入口到出口的距离缩短,让盘管所使用的压力减少并能缩短结冰时间,使盘管内的卤水真正达到减少使用压力及结冰所需时间并减少能源的损耗。文档编号F28D20/02GK2564974SQ0224560公开日2003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9日专利技术者黄钟平 申请人:黄钟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钟平
申请(专利权)人:黄钟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