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源、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1379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源,包括电路板和间隔设置于电路板上的多个LED,相邻两个所述LED之间设置有吸光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吸光层的设置,可以采用高密度的LED实现降低OD值的同时,保证背光模组的亮度且避免色偏的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源、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产品制作
,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源、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NB等中小尺寸产品,在直下式背光设计时,为了降低产品厚度,则需要降低OD(OpticalDistance,混光距离)值,为了降低OD值进而降低产品厚度,设计时可以降低Pitch(相邻两个LED之间的距离)使用高密度LED,也可以加大单颗LED的发光角度。但是使用高密度LED虽然可以降低OD值,会带来色偏问题;而加大单颗LED的发光角度可能降低亮度和增加最小分区的尺寸。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源、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解决降低OD值会引起色偏或降低亮度等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背光源,包括电路板和间隔设置于电路板上的多个LED,相邻两个所述LED之间设置有吸光层。可选的,所述吸光层填充于相邻两个LED与所述电路板合围形成的空间内。可选的,所述吸光层包覆所述LED的侧表面,且所述吸光层的厚度小于第一预设值。可选的,所述电路板具有设置所述LED的第一表面,所述吸光层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LED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可选的,所述LED为微型LED,相邻两个所述LED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预设值。可选的,包括多个不同颜色的LED,所述多个不同颜色的LED发出的光能够混合成白光。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上述的背光源,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背光源的出光侧的扩散片、光学膜片,所述扩散片与所述LED接触。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吸光层的设置,可以采用高密度的LED实现降低OD值的同时,保证背光模组的亮度且避免色偏的产生。附图说明图1表示相关技术中的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一;图2表示相关技术中的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二;图3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一;图4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目前,对于降低OD值一般采用高密度LED,其中包括MiniLED或MicroLED(微型LED),LED一般包括LED芯片和包覆于LED芯片外部的封装层,色偏问题主要是由于任一个LED1发出的部分光线(蓝色光谱)照射到相邻的LED1的封装层上(二次激发封装层上的荧光粉),使得R/G光谱增多,使色度偏移;二次激发的蓝色光谱主要来自于LED1边缘散射,作用到附近的LED造成色偏,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阐述边缘散射光的影响,设LED1高度为H,相邻两个LED1之间的间距为L,任意一个LED1边缘光线到相邻的LED1产生二次激发的最小角度和最大角度分别为α和β,如图2所示。光能其中h为普朗克常数,c为真空中的光速,λ为光的波长。则散射二次激发能量约为:由上述公式可以得到,LED1散射能量是只与产生二次激发的光线的角度相关,而光在空间上散射符合正态分布,所以可以通过控制α和β角度来使得散射光避免二次激发的产生,当LED1高度H确定后,角度的控制可以通过LED1的间距L来实现,即在H确定后,可以通过增大相邻两个LED1之间的间距的方式来减少色偏,但是会降低整体亮度,如果要保证整体亮度,则需要增加LED1的高度,这样则无法降低OD值。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相邻两个所述LED1之间设置有用于吸收一个所述LED1发射的光中入射到相邻的LED1上的光的吸光层2。使得LED1的边缘散射光线被吸收,避免了二次激发产生的R/G光谱,从而改善色偏问题,吸光层2的设置实现了可以采用高密度LED1的方式降低OD值,同时不会产生色偏,不会降低亮度。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源,包括电路板和间隔设置于电路板上的多个LED1,相邻两个所述LED1之间设置有吸光层2。吸光层2的设置可以吸收LED1边缘散射光,避免任意一个LED1的边缘散射光照射到相邻的LED1上产生二次激发,从而改善了色偏问题,尤其是改善了MiniLED1或MicroLED1(微型LED1)产品的色偏问题。所述吸光层2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本实施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光层2填充于相邻两个LED1与所述电路板合围形成的空间内。如图3所示,所述吸光层2布满了相邻两个LED1之间的空隙,如果扩散偏与LED1接触,那么所述吸光层2则填充于任意相邻两个LED1、所述电路板以及所述扩散片3合围形成的空间内,充分吸收从LED1边缘出射的散射光,避免从任意一个LED1发射的光照射到相邻的LED1上,从而改善了色偏问题。本实施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光层2包覆所述LED1的侧表面,且所述吸光层2的厚度小于第一预设值。如图4所示,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所述吸光层2的面积进行缩小,只要在每个LED1的四周设置所述吸光层2,减少所述吸光层2的材料消耗量,这样具备同样的改善色偏效果,同时可以降低成本。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预设值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只要使得分别包覆于相邻的两个所述LED1的测表面的吸光层2之间具有间隙即可,也就是说,设定相邻的两个LED为第一LED和第二LED,包覆于第一LED的侧表面的吸光层2与包覆于第二LED的侧表面的吸光层2之间具有间隙。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具有设置所述LED1的第一表面,所述吸光层2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LED1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上的高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吸光层2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LED1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上的高度,使得所述吸光层2有效的吸收任一个LED1的边缘散射光线,有效的吸收照射到相邻LED1上的光线,改善色偏问题。本实施例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光层2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上的高度等于所述LED1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上的高度,有效的改善色偏问题。本实施例中,所述LED1为微型LED1,相邻两个所述LED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预设值。具体的可以为MiniLED1或,microLED1,MiniLED1和microLED1作为新一代的显示技术,将LED1结构进行微小化而来,继承了LED1的特点,具备低功耗、高亮度、超高分辨率与色彩饱和度、反应速度快、超省点、寿命较长、效率较高等优点。所述第二预设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例如,所述第二预设值可以符合MiniLED1或microLED1,但并不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和间隔设置于电路板上的多个LED,相邻两个所述LED之间设置有吸光层;/n所述吸光层包覆所述LED的侧表面,且所述吸光层的厚度小于第一预设值;/n所述电路板具有设置所述LED的第一表面,所述吸光层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LED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上的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和间隔设置于电路板上的多个LED,相邻两个所述LED之间设置有吸光层;
所述吸光层包覆所述LED的侧表面,且所述吸光层的厚度小于第一预设值;
所述电路板具有设置所述LED的第一表面,所述吸光层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LED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上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层填充于相邻两个LED与所述电路板合围形成的空间内。


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仁惠郑上涛陈美珍胡晔谢洪洲陈信查文侯清娜刁凯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州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