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识别管道堵塞的气密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1228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管道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识别管道堵塞的气密检测装置,包括支撑组件、进气组件、排气组件和报警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座、立柱、顶板、气泵、第一气管和工件座;通过设置气泵和第二气管,使得气泵工作时可以对的进气连接座和排气连接座之间充入气体,通过设置压力表,可以用于测量待检测工件两端的气体压力,通过设置PLC控制器和报警指示灯,压力表检测的气体压力可以传输至PLC控制器处,当两组压力表的检测到的压力不同时,PLC控制器可以控制报警指示灯工作,从而提醒检测人员检测的工件管孔被堵塞,避免管道弯曲、较长,内部有无堵塞目视无法识别,气密检测无法识别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识别管道堵塞的气密检测装置
本技术属于管道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识别管道堵塞的气密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管道内检测是指利用管输介质驱动检测器在管道内运行,实时检测和记录管道的变形、腐蚀等损伤情况,并准确定位的作业。油气管道大多埋地敷设,通过管道内检测可事先发现各种缺陷和损伤,了解各管段的危险程度,可预防和有效减少事故并节约管道维修资金,是保证管道安全的重要措施。由于部分管道弯曲、较长,内部有无堵塞目视无法识别,气密检测无法识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识别管道堵塞的气密检测装置,旨在解决由于部分管道弯曲、较长,内部有无堵塞目视无法识别,气密检测无法识别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识别管道堵塞的气密检测装置,包括支撑组件、进气组件、排气组件和报警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座、立柱、顶板、气泵、第一气管和工件座,所述立柱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底座的顶端四角,所述顶板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立柱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所述气泵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底座的右侧,所述第一气管与所述气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工件座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底座靠近所述顶板的一侧;所述进气组件包括进气座、第一注气管、第一排气管、单向阀、第二气管、进气连接座、第二注气管、第二排气管和,所述进气座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顶板靠近所述底座一端的右侧,所述第一注气管和所述进气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进气座的右侧,所述第一排气管与所述进气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进气座的底端,所述第一注气管与所述第一排气管相连通,所述单向阀与所述第一排气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排气管远离所述进气座的一侧,所述第一气管远离所述气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注气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管与所述单向阀远离所述第一排气管固定连接,所述进气连接座与所述工件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工件座远离所述底座的右侧,所述第二注气管与所述进气连接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进气连接座的右侧,所述第二气管远离所述单向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注气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排气管与所述进气连接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进气连接座的前侧,所述第二注气管和所述第二排气管连通;所述排气组件包括排气座、第三注气管、电磁阀门、第三排气管、第三气管、压力表、第四排气管、第四注气管和排气连接座,所述排气座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顶板靠近所述底座一端的左侧,所述第三注气管与所述排气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排气座远离所述顶板的一侧,所述第三排气管与所述排气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排气座远离所述进气座的一侧,所述电磁阀门与所述第三排气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三排气管远离所述排气座的一侧,所述第三排气管与所述第三注气管相连通,所述压力表与所述进气座和所述排气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进气座和所述排气座远离所述顶板的一侧,所述排气连接座与所述工件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工件座远离所述底座一端的左侧,所述第四注气管与所述排气连接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排气连接座的右侧,所述第四排气管与所述排气连接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排气连接座远离所述工件座的一端,所述第四排气管和所述第四注气管相互连通,所述第三气管与所述第四排气管和所述第三注气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四排气管和所述第三注气管之间;所述报警组件包括PLC控制器、报警指示灯和电源,所述PLC控制器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座之间的右侧,所述报警指示灯与所述PLC控制器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PLC控制器的顶端,所述电源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底座的左侧,所述气泵、电磁阀门、报警指示灯、电源和压力表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底座的底端四角。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照明灯,所述照明灯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顶板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照明灯与所述PLC控制器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电磁阀门远离所述第三排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气管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报警组件还包括支撑板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PLC控制器的底端,所述PLC控制器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立柱的一侧,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识别管道堵塞的气密检测装置,通过设置气泵和第二气管,使得气泵工作时可以对的进气连接座和排气连接座之间充入气体,通过设置压力表,可以用于测量待检测工件两端的气体压力,通过设置PLC控制器和报警指示灯,压力表检测的气体压力可以传输至PLC控制器处,当两组压力表的检测到的压力不同时,PLC控制器可以控制报警指示灯工作,从而提醒检测人员检测的工件管孔被堵塞,避免管道弯曲、较长,内部有无堵塞目视无法识别,气密检测无法识别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原理框图;图中:1-支撑组件、11-底座、12-支撑脚、13-立柱、14-顶板、15-气泵、16-第一气管、17-照明灯、18-工件座、19-排气管、2-进气组件、21-进气座、22-第一注气管、23-第一排气管、24-单向阀、25-第二气管、26-进气连接座、27-第二注气管、28-第二排气管、3-排气组件、31-排气座、32-第三注气管、33-电磁阀门、34-第三排气管、35-第三气管、36-压力表、37-第四排气管、38-第四注气管、39-排气连接座、4-报警组件、41-PLC控制器、42-报警指示灯、43-电源、44-支撑板、45-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识别管道堵塞的气密检测装置,包括支撑组件1、进气组件2、排气组件3和报警组件4,支撑组件1包括底座11、立柱13、顶板14、气泵15、第一气管16和工件座18,立柱13与底座11固定连接,且位于底座11的顶端四角,顶板14与立柱13固定连接,且位于立柱13远离底座11的一端,气泵15与底座11固定连接,且位于底座11的右侧,第一气管16与气泵1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位于顶板14和底座11的一侧,工件座18与底座11固定连接,且位于底座11靠近顶板14的一侧;进气组件2包括进气座21、第一注气管22、第一排气管23、单向阀24、第二气管25、进气连接座26、第二注气管27、第二排气管28和29,进气座21与顶板14固定连接,且位于顶板14靠近底座11一端的右侧,第一注气管22和进气座21固定连接,且位于进气座21的右侧,第一排气管23与进气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识别管道堵塞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组件、进气组件、排气组件和报警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座、立柱、顶板、气泵、第一气管和工件座,所述立柱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底座的顶端四角,所述顶板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立柱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所述气泵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底座的右侧,所述第一气管与所述气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工件座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底座靠近所述顶板的一侧;/n所述进气组件包括进气座、第一注气管、第一排气管、单向阀、第二气管、进气连接座、第二注气管、第二排气管和,所述进气座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顶板靠近所述底座一端的右侧,所述第一注气管和所述进气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进气座的右侧,所述第一排气管与所述进气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进气座的底端,所述第一注气管与所述第一排气管相连通,所述单向阀与所述第一排气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排气管远离所述进气座的一侧,所述第一气管远离所述气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注气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管与所述单向阀远离所述第一排气管固定连接,所述进气连接座与所述工件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工件座远离所述底座的右侧,所述第二注气管与所述进气连接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进气连接座的右侧,所述第二气管远离所述单向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注气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排气管与所述进气连接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进气连接座的前侧,所述第二注气管和所述第二排气管连通;/n所述排气组件包括排气座、第三注气管、电磁阀门、第三排气管、第三气管、压力表、第四排气管、第四注气管和排气连接座,所述排气座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顶板靠近所述底座一端的左侧,所述第三注气管与所述排气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排气座远离所述顶板的一侧,所述第三排气管与所述排气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排气座远离所述进气座的一侧,所述电磁阀门与所述第三排气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三排气管远离所述排气座的一侧,所述第三排气管与所述第三注气管相连通,所述压力表与所述进气座和所述排气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进气座和所述排气座远离所述顶板的一侧,所述排气连接座与所述工件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工件座远离所述底座一端的左侧,所述第四注气管与所述排气连接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排气连接座的右侧,所述第四排气管与所述排气连接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排气连接座远离所述工件座的一端,所述第四排气管和所述第四注气管相互连通,所述第三气管与所述第四排气管和所述第三注气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四排气管和所述第三注气管之间;/n所述报警组件包括PLC控制器、报警指示灯和电源,所述PLC控制器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座之间的右侧,所述报警指示灯与所述PLC控制器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PLC控制器的顶端,所述电源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底座的左侧,所述气泵、电磁阀门、报警指示灯、电源和压力表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识别管道堵塞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组件、进气组件、排气组件和报警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座、立柱、顶板、气泵、第一气管和工件座,所述立柱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底座的顶端四角,所述顶板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立柱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所述气泵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底座的右侧,所述第一气管与所述气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工件座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底座靠近所述顶板的一侧;
所述进气组件包括进气座、第一注气管、第一排气管、单向阀、第二气管、进气连接座、第二注气管、第二排气管和,所述进气座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顶板靠近所述底座一端的右侧,所述第一注气管和所述进气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进气座的右侧,所述第一排气管与所述进气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进气座的底端,所述第一注气管与所述第一排气管相连通,所述单向阀与所述第一排气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排气管远离所述进气座的一侧,所述第一气管远离所述气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注气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管与所述单向阀远离所述第一排气管固定连接,所述进气连接座与所述工件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工件座远离所述底座的右侧,所述第二注气管与所述进气连接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进气连接座的右侧,所述第二气管远离所述单向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注气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排气管与所述进气连接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进气连接座的前侧,所述第二注气管和所述第二排气管连通;
所述排气组件包括排气座、第三注气管、电磁阀门、第三排气管、第三气管、压力表、第四排气管、第四注气管和排气连接座,所述排气座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顶板靠近所述底座一端的左侧,所述第三注气管与所述排气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排气座远离所述顶板的一侧,所述第三排气管与所述排气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排气座远离所述进气座的一侧,所述电磁阀门与所述第三排气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三排气管远离所述排气座的一侧,所述第三排气管与所述第三注气管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涛罗放宋琼潘峰杨其云陶东洋江华张帆曹宁波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东大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