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华大学专利>正文

隔热降温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143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41
隔热降温墙,包括墙体单元、背板、三通接头A、三通接头B、输入管、输出管及进风室;墙体单元包括隔热外壳、辐射金属板及换热管;两块墙体单元并列布置,并分别通过各自的隔热外壳安装在背板上,且两根换热管的进水端头相对,两根换热管的出水端头相对;进风室安装在墙体单元的隔热外壳的侧边处,并与墙体单元在厚度和高度方向上齐平,其下端设有进风通道,进风通道内安装有进气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墙体单元实现持续的散热降温,墙体单元结合了导热、辐射换热及对流换热三种换热方式,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热降温墙
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领域,特别是一种隔热降温墙。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工业生产向着精细化、集成化、智能化发展,工业厂房内的生产线排布的愈发紧凑,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厂房内的产热量大幅增加。同时,部分厂房内具有产热量大的高温热源设备,这更给厂房内部的降温散热带来不小的技术难题。如何快速、有效、及时的带走厂房内部高温热源设备产生的热量,保证厂房内部各区域的温度场均匀分布,提高工人的热舒适性,成为厂房降温散热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工业厂房往往为高大空间,通常使用空调来改善厂房内热环境,虽然可以通过增加冷负荷来满足厂房内高温热源设备的降温散热需求,但空调耗能较高,不符合节能要求,并且无法保证厂房内部各区域温度场的均匀分布,进而无法满足工人的热舒适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隔热降温墙,它它应用于高温热源隔热降温系统中,解决了目前工业厂房热环境恶劣,采用空调对高温热源设备降温散热的方式耗能大、无法保证厂房内部各区域温度场的均匀分布及无法满足工人的热舒适性需求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隔热降温墙,包括墙体单元、背板、三通接头A、三通接头B、输入管、输出管及进风室;墙体单元包括隔热外壳、辐射金属板及换热管;隔热外壳呈中空长方体形,其内设有换热腔,其一侧表面设有连通至换热腔的敞口;辐射金属板安装在隔热外壳的敞口处,其将隔热外壳的敞口部分遮蔽,并在相对的两条侧边处分别与隔热外壳之间形成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与出风口分别连通至隔热外壳的换热腔;换热管反复弯折设置在隔热外壳的换热腔中,其部分管段与辐射金属板相接触,其两端分别从隔热外壳的换热腔中伸出,而形成一个进水端头和一个出水端头;两块墙体单元并列布置,并分别通过各自的隔热外壳安装在背板上,且两根换热管的进水端头相对,两根换热管的出水端头相对;三通接头A上设有第一端头A、第二端头A和第三端头A,第一端头A和第二端头A分别与两根换热管的出水端头连通;三通接头B上设有第一端头B、第二端头B和第三端头B,第一端头B和第二端头B分别与两根换热管的进水端头连通;输入管一端连接在三通接头B的第三端头B上,另一端为自由端;输出管一端连接在三通接头A的第三端头A上,另一端为自由端;进风室安装在墙体单元的隔热外壳的侧边处,并与墙体单元在厚度和高度方向上齐平,其下端设有进风通道,进风通道内安装有进气扇。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位于换热腔的上端和下端,换热管安装在换热腔内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区域。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进风口和出风口处分别安装有叶片角度可调的百叶窗。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隔热外壳的换热腔的腔壁上设有红外热反射涂层。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换热管的进水端头上安装有流量控制阀A。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墙体单元还包括贯流风机和S形导风板;贯流风机安装在隔热外壳的换热腔中,并与进风口相邻;多片S形导风板平行布置安装在隔热外壳的换热腔中的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区域,并与换热管交错穿插布置,相应的,S形导风板上设有供换热管穿过的穿管孔,相邻的S形导风板之间形成S形风道,S形风道一端与贯流风机的出风端相邻,另一端与出风口相邻。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墙体单元实现持续的散热降温,墙体单元结合了导热、辐射换热及对流换热三种换热方式,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a、一方面,辐射金属板(优选紫铜板)具有优良的热辐射性能和导热性能,其朝向高温热源设备布置而吸收高温热源设备发散的热量,并通过热辐射和热传导的形式向换热管传递热量,使换热管加热升温,换热管通过热辐射的形式向换热管内的冷却介质传递热量,使冷却介质加热升温。冷却介质从换热管的进水端头进入换热管内,再从换热管的出水端头流出,从而将热量带出换热腔,从而实现高效换热。b、另一方面,贯流风机启动时,将高温热源设备周边的高温空气通过进风口吸入换热腔内,高温空气通过S形风道向出风口流动,与温度相对较低的换热管进行对流换热,将热量传递至换热管,然后经过降温的空气从出风口排出,进一步强化换热效果。2、本技术内的两根换热管通过三通接头A、B连接,而形成了并联的管路结构。一方面,相比串联的管路结构,并联的管路结构减少了管路内冷却介质的流动压力,另一方面,并联的管路结构便于(通过流量控制阀B)调控任一换热管内的流量,进而使换热效率可调控。以下结合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在一个视角下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内的两个墙体单元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墙体单元的立体结构图;图5为墙体单元内的贯流风机、S形导风板及换热管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6为隔热降温罩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高温热源隔热降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墙体单元1;隔热外壳11;换热腔111;红外热反射涂层112;辐射金属板12;换热管13;进水端头131;出水端头132;流量控制阀A133;贯流风机14;S形导风板15;进风口16;出风口17;S形风道18;百叶窗19;背板2;三通接头A3;第一端头A31;第二端头A32;第三端头A33;三通接头B4;第一端头B41;第二端头B42;第三端头B43;输入管5;输出管6;进风室7;进风通道71;进气扇72;隔热降温墙100;隔热降温罩200;设备安置腔201;隔热板202;排风口203;排气扇204;分水器301;出水口A3011;进水口A3012;集水器302;进水口B3021;出水口B3022;管壳式换热器303;壳程入口3031;壳程出口3032;管程入口3033;管程出口3034;循环水箱304;进水口C3041;出水口C3042;补水口3043;水冷式冷水机305;进水口D3051;出水口D3052;循环水泵A306;给水泵A307;流量控制阀B308。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3所示,隔热降温墙,包括墙体单元1、背板2、三通接头A3、三通接头B4、输入管5、输出管6及进风室7。墙体单元1包括隔热外壳11、辐射金属板12、换热管13、贯流风机14和S形导风板15。隔热外壳11呈中空长方体形,其内设有换热腔111,其一侧表面设有连通至换热腔的敞口。辐射金属板12安装在隔热外壳11的敞口处,其将隔热外壳11的敞口部分遮蔽,并在相对的两条侧边处分别与隔热外壳11之间形成进风口16和出风口17,进风口16与出风口17分别连通至隔热外壳11的换热腔111。换热管13反复弯折设置在隔热外壳11的换热腔111中,其部分管段与辐射金属板12相接触,其两端分别从隔热外壳11的换热腔111中伸出,而形成一个进水端头131和一个出水端头132。贯流风机14安装在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隔热降温墙,其特征是:包括墙体单元、背板、三通接头A、三通接头B、输入管、输出管及进风室;/n墙体单元包括隔热外壳、辐射金属板及换热管;隔热外壳呈中空长方体形,其内设有换热腔,其一侧表面设有连通至换热腔的敞口;辐射金属板安装在隔热外壳的敞口处,其将隔热外壳的敞口部分遮蔽,并在相对的两条侧边处分别与隔热外壳之间形成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与出风口分别连通至隔热外壳的换热腔;换热管反复弯折设置在隔热外壳的换热腔中,其部分管段与辐射金属板相接触,其两端分别从隔热外壳的换热腔中伸出,而形成一个进水端头和一个出水端头;/n两块墙体单元并列布置,并分别通过各自的隔热外壳安装在背板上,且两根换热管的进水端头相对,两根换热管的出水端头相对;/n三通接头A上设有第一端头A、第二端头A和第三端头A,第一端头A和第二端头A分别与两根换热管的出水端头连通;/n三通接头B上设有第一端头B、第二端头B和第三端头B,第一端头B和第二端头B分别与两根换热管的进水端头连通;/n输入管一端连接在三通接头B的第三端头B上,另一端为自由端;/n输出管一端连接在三通接头A的第三端头A上,另一端为自由端;/n进风室安装在墙体单元的隔热外壳的侧边处,并与墙体单元在厚度和高度方向上齐平,其下端设有进风通道,进风通道内安装有进气扇。/n...

【技术特征摘要】
1.隔热降温墙,其特征是:包括墙体单元、背板、三通接头A、三通接头B、输入管、输出管及进风室;
墙体单元包括隔热外壳、辐射金属板及换热管;隔热外壳呈中空长方体形,其内设有换热腔,其一侧表面设有连通至换热腔的敞口;辐射金属板安装在隔热外壳的敞口处,其将隔热外壳的敞口部分遮蔽,并在相对的两条侧边处分别与隔热外壳之间形成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与出风口分别连通至隔热外壳的换热腔;换热管反复弯折设置在隔热外壳的换热腔中,其部分管段与辐射金属板相接触,其两端分别从隔热外壳的换热腔中伸出,而形成一个进水端头和一个出水端头;
两块墙体单元并列布置,并分别通过各自的隔热外壳安装在背板上,且两根换热管的进水端头相对,两根换热管的出水端头相对;
三通接头A上设有第一端头A、第二端头A和第三端头A,第一端头A和第二端头A分别与两根换热管的出水端头连通;
三通接头B上设有第一端头B、第二端头B和第三端头B,第一端头B和第二端头B分别与两根换热管的进水端头连通;
输入管一端连接在三通接头B的第三端头B上,另一端为自由端;
输出管一端连接在三通接头A的第三端头A上,另一端为自由端;
进风室安装在墙体单元的隔热外壳的侧边处,并与墙体单元在厚度和高度方向上齐平,其下端设有进风通道,进风通道内安装有进气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降温墙,其特征是:进风口和出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泽华杨历全蒋新波李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南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