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速热型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078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40
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速热型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包括空气源热泵主机和储热水箱,所述空气源热泵和所述储热水箱连接,所述空气源热泵主机的换热系统安装在所述储热水箱的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品的特点是:换热速度快、热水产出率高、节能、稳定、可靠、舒适且安装维护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速热型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技术属于换热器
,具体涉及一种速热型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技术介绍
现在市场上常规家用空气源热水器的换热形式有:外置铜盘管换热、外置微通道换热、内置盘管换热以及水循环换热等,以容量为150L储热水箱为例,加热时间一般都在120min~240min不等,加热时间长,换热效率不高,较本技术产品来说能耗相对较高。现在市场上的水循环热水器的换热系统有两种结构形式:第一种是换热系统安装在空气源热泵主机内,这样的设计结构有两大缺陷:一是换热系统和热泵主机结合在一起之后的室外机重量很大,对安装面和安装架的承载能力有很高的要求,限制了很多客户对该产品的选择;二是热泵主机和储热水箱安装有一定的距离,导致换热和热传导过程的热损较大,机组加热时间长。第二种是换热系统制造成单独的换热模块,整个热水器系统由室外主机、换热模块和储热水箱三大部件组成,这种结构的产品对安装位置和安装空间的选择性更强,主机氟路与换热模块之间的管路长度导致的氟路加热过程的功耗提高,换热模块和储热水箱之间的换热管路导致换热和热传导过程的热损较大,机组加热时间长。这类产品更加限制了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市场推广。由此可见,无论是空气源热水器还是水循环热水器,均存在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速热型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速热型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包括空气源热泵主机和储热水箱,所述空气源热泵和所述储热水箱连接,所述空气源热泵主机的换热系统安装在所述储热水箱的顶部。优选的,所述换热系统包括同轴套管换热器、水泵和排气阀;所述排气阀安装于所述同轴套管换热器的外管上,并且位于所述同轴套管换热器的顶端,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同轴套管换热器的内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水泵的输入端与所述水箱连通,用于将水箱内的水输入所述同轴套管换热器,所述内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水箱上设置有冷水进口、热水出口、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所述空气源热泵主机的冷媒输入端与所述冷媒出口连接,所述空气源热泵主机的冷媒输出端与所述冷媒进口连接;所述同轴套管换热器的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夹层,所述夹层的一端与所述冷媒进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冷媒出口连接。优选的,所述同轴套管换热器与所述水箱的顶面程20°~35°夹角。优选的,所述水箱在内部被分隔为冷水区(x)和热水区(y);所述冷水进口与所述冷水区连通,所述热水出口与所述热水区连通;所述水泵的输入端通过冷水管延伸至所述冷水区的底部,所述内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热水管延伸至所述热水区内;所述同轴套管换热器的底面较高的一侧位于所述热水区的上方。优选的,所述水箱上还安装有感温探头口和排污口。优选的,所述空气源热泵主机为螺杆机组,所述螺杆机组的蒸发器的一端为所述冷媒输入端,另一端为所述冷媒输出端。本技术提供的速热型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工作原理如下:开启空气源热泵主机,空气源热泵主机系统中的蒸发器在吸收空气中的微弱热能将冷媒气化,这时候压缩机开启并做功,压缩机将低温气态冷媒压缩成高温气态冷媒流入同轴套管换热器中的冷凝端,同轴套管换热器内水路在及时吸收到高温冷媒传导的热能后,加热的热水迅速由循环水泵输送至储热水箱内进行换热,将储热水箱内的水加热,同轴套管换热器中的冷凝端在吸收冷媒中的热能后,气态冷媒此时温度降低并急速液化,这个时候在冷凝端流出的冷媒已经成为液态低温高压冷媒,此时的液态冷媒需经节流装置进行降压,经过降压的低压液态冷媒再次流入蒸发器吸收空气中的能量后气化。如此为一个热能转换循环,并周而复始对储热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本技术产品的特点是:换热速度快、热水产出率高、节能、稳定、可靠、舒适且安装维护便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速热型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一种储热水箱的透视图的示意图;图3为一种水泵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水泵固定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图5为一种同轴套管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种同轴套管换热器的管路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7为一种同轴套管换热器的管路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8为一种同轴套管换热器的管路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9为一种同轴套管换热器的管路的纵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速热型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中,储热水箱10、空气源热泵主机20、冷媒进口30、冷媒出口40、冷水管50、热水管60、内管70、泄压装置80、外管90水泵1、固定抱箍2、第一抱箍本体2-1、第一固定部2-11、第二固定部2-12、第一凹槽2-13、第二凹槽2-14、第二抱箍本体2-2、调节螺栓3、固定架4-1、第一弧形支架4-2、第一连接部4-21、第二连接部4-22、第三固定部4-23、第二弧形支架4-3、第三连接部4-31、第四连接部4-32、第四固定部4-33、同轴套管换热器5、排气阀6、水泵7、热水出口9、感温探头口11、冷水进口12、排污口13、第一夹角a、第二夹角b、冷水区x、热水区y。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技术。基于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速热型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包括空气源热泵主机20和储热水箱10,所述空气源热泵和所述储热水箱连接,所述空气源热泵主机的换热系统安装在所述储热水箱的顶部。作为这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换热系统包括同轴套管换热器5、水泵7和排气阀6;所述排气阀安装于所述同轴套管换热器的外管上,并且位于所述同轴套管换热器的顶端,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同轴套管换热器的内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水泵的输入端与所述水箱连通,用于将水箱内的水输入所述同轴套管换热器,所述内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水箱上设置有冷水进口12、热水出口9、冷媒进口30和冷媒出口40,使用时所述冷水进口连通水源,为水箱供水,热水出口连通供热设备,为用户提供热源或热水,所述空气源热泵主机的冷媒输入端与所述冷媒出口连接,所述空气源热泵主机的冷媒输出端与所述冷媒进口连接;所述同轴套管换热器的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夹层,用于冷媒循环,其中冷媒一般使用氟,所述夹层的一端与所述冷媒进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冷媒出口连接。所述空气源热泵主机为螺杆机组,所述螺杆机组的蒸发器的一端为所述冷媒输入端,另一端为所述冷媒输出端。需要说明的是,图1只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形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图1的基础上做出多种变化,比如如图2所示的结构形式,在不脱离技术构思的前提下做出的变化均在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速热型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包括空气源热泵主机(20)和储热水箱(10),所述空气源热泵和所述储热水箱连接,其特征在于,/n所述空气源热泵主机的换热系统安装在所述储热水箱的顶部;/n所述换热系统包括同轴套管换热器(5)、水泵(7)和排气阀(6);/n所述排气阀安装于所述同轴套管换热器的外管上,并且位于所述同轴套管换热器的顶端,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同轴套管换热器的内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水泵的输入端与所述水箱连通,用于将水箱内的水输入所述同轴套管换热器,所述内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水箱连通;/n所述水箱上设置有冷水进口(12)、热水出口(9)、冷媒进口(30)和冷媒出口(40);/n所述空气源热泵主机的冷媒输入端与所述冷媒出口连接,所述空气源热泵主机的冷媒输出端与所述冷媒进口连接;/n所述同轴套管换热器的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夹层,所述夹层的一端与所述冷媒进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冷媒出口连接;/n所述水泵通过水泵固定装置固定于所述储热水箱上,所述水泵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抱箍(2)和固定支架(4);/n所述固定抱箍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抱箍本体(2-1)和第二抱箍本体(2-2),所述第一抱箍本体和第二抱箍本体的底部通过调节螺栓(3)连接;/n所述第一抱箍本体的底端一体设置有第一固定部(2-11),所述第一固定部未与所述第一抱箍本体连接的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二抱箍本体的一侧延伸,且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抱箍本体之间形成第一夹角(a);/n所述第二抱箍本体的底端一体设置有第二固定部(2-12),所述第二固定部未与所述第二抱箍本体连接的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抱箍本体的一侧延伸,且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二抱箍本体之间形成第二夹角(b);/n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固定架(4-1)和位于固定架一端的第一弧形支架(4-2)和位于固定架另一端的第二弧形支架(4-3),所述第一固定部未与所述第一抱箍本体连接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未与所述第二抱箍本体连接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支架和第二弧形支架的弧形开口背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弧形支架和第二弧形支架之间有间距,所述第一弧形支架和第二弧形支架与所述固定架一体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速热型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包括空气源热泵主机(20)和储热水箱(10),所述空气源热泵和所述储热水箱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源热泵主机的换热系统安装在所述储热水箱的顶部;
所述换热系统包括同轴套管换热器(5)、水泵(7)和排气阀(6);
所述排气阀安装于所述同轴套管换热器的外管上,并且位于所述同轴套管换热器的顶端,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同轴套管换热器的内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水泵的输入端与所述水箱连通,用于将水箱内的水输入所述同轴套管换热器,所述内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水箱连通;
所述水箱上设置有冷水进口(12)、热水出口(9)、冷媒进口(30)和冷媒出口(40);
所述空气源热泵主机的冷媒输入端与所述冷媒出口连接,所述空气源热泵主机的冷媒输出端与所述冷媒进口连接;
所述同轴套管换热器的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夹层,所述夹层的一端与所述冷媒进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冷媒出口连接;
所述水泵通过水泵固定装置固定于所述储热水箱上,所述水泵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抱箍(2)和固定支架(4);
所述固定抱箍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抱箍本体(2-1)和第二抱箍本体(2-2),所述第一抱箍本体和第二抱箍本体的底部通过调节螺栓(3)连接;
所述第一抱箍本体的底端一体设置有第一固定部(2-11),所述第一固定部未与所述第一抱箍本体连接的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二抱箍本体的一侧延伸,且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抱箍本体之间形成第一夹角(a);
所述第二抱箍本体的底端一体设置有第二固定部(2-12),所述第二固定部未与所述第二抱箍本体连接的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抱箍本体的一侧延伸,且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二抱箍本体之间形成第二夹角(b);
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固定架(4-1)和位于固定架一端的第一弧形支架(4-2)和位于固定架另一端的第二弧形支架(4-3),所述第一固定部未与所述第一抱箍本体连接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未与所述第二抱箍本体连接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支架和第二弧形支架的弧形开口背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弧形支架和第二弧形支架之间有间距,所述第一弧形支架和第二弧形支架与所述固定架一体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速热型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套管换热器与所述水箱的顶面程2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建范廷亮范庭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光芒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