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晓鹏专利>正文

一种火箭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034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火箭炉,包括炉体、出火管和卡杆,所述炉体上端左侧设置有出火管,所述出火管上端设置有炉架,所述出火管顶端四面侧壁上均设置有两个锯齿形凹槽,出火管顶端在同侧两个所述锯齿形凹槽之间开设有卡槽一,所述炉架包括四个支架,所述支架下端与卡槽一均对应设置有卡槽二,所述炉体下端右侧设置有螺母一,所述螺母一上螺纹连接有螺杆一,所述螺杆一上侧表面设置有螺纹一,所述炉体顶端前后两侧均设置固定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螺母一、螺杆一、螺母二和螺杆二可将炉体支撑,且通过螺纹连接可实现螺杆的快速拆卸,同时螺杆支架组成三角形结构,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能加强炉体的稳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箭炉
本技术涉及一种炉具设备,具体是一种火箭炉。
技术介绍
火箭炉是野外生存常用的炉具,其特点是可以不用携带燃料,可就地取材,取用干枯的树枝等作为燃料。火箭炉利用烟囱效应:炉内空气沿着有垂直坡度的空间上升或下降,造成空气加强对流的现象。火箭炉利用热空气膨胀,急速上蹿,造成下方进气口将空气抽入炉内,持续循环,使火炉的火更加猛烈。但是,现在的火箭炉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稳定性较差,各部件的调节不够便捷,调节工具不能统一,炉架与炉体之间配合不够稳定等。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火箭炉,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箭炉,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火箭炉,包括炉体、出火管和卡杆,所述炉体上端左侧设置有出火管,所述出火管上端设置有炉架,所述出火管顶端四面侧壁上均设置有两个锯齿形凹槽,出火管顶端在同侧两个所述锯齿形凹槽之间开设有卡槽一,所述炉架包括四个支架,所述支架下端与卡槽一均对应设置有卡槽二,所述炉体下端右侧设置有螺母一,所述螺母一上螺纹连接有螺杆一,所述螺杆一上侧表面设置有螺纹一,所述炉体顶端前后两侧均设置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通过多个螺丝与炉体固定连接,所述炉体顶端设置有盖子,所述盖子的左侧通过转轴与固定块转动连接,所述盖子后侧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内侧设置有卡槽三;所述炉体顶端在盖子右侧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内设置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一端通过支杆一转动连接炉体前侧壁,所述转动板的另一端通过支杆二转动连接炉体后侧壁,且支杆二的端部设置在炉体外侧,所述炉体底端上侧左右对称设置有螺母二,所述螺母二上安装有螺杆二,所述螺杆二上部设置有螺纹二,所述炉体底端在螺母二下侧设置有挡灰板。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挡灰板左侧中部设置有拉块,所述炉体底端与拉块对应设置有滑槽一,且炉体底端壁上左侧与挡灰板对应设置有通槽。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炉体底端壁在挡灰板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二,所述挡灰板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通过滑槽二滑动连接炉体。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挡灰板内右侧中部设置有圆形槽,所述圆形槽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炉体。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杆上左侧开设有卡槽四,所述卡杆上右侧设置有通孔。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槽四与卡块、支杆二和拉块均对应设置,且卡块、支杆二和拉块的厚度与卡槽四宽度相匹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螺母一、螺杆一、螺母二和螺杆二可将炉体支撑,且通过螺纹连接可实现螺杆的快速拆卸,同时螺杆支架组成三角形结构,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能加强炉体的稳定度。2、本技术中卡杆可分别与卡块、支杆二和拉块作用,做到了一物多用,且卡杆上设置有通孔,可窜在钥匙串上,防止丢失;进气口可通过转动板调节进气量,进而控制炉体内火的大小;挡灰板可在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回到原位。3、本技术中出火管上端通过设置锯齿形凹槽可用来增加喷火面积和进氧量,增加温度,减少烟雾;且出火管顶部与炉架分别设置有相应的卡槽一和卡槽二可以提升炉架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快速安装炉架。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火箭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火箭炉的后视图。图3为一种火箭炉中出火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火箭炉中出火管的俯视图。图5为一种火箭炉中炉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种火箭炉中炉架的俯视图。图7为一种火箭炉中炉体的顶端结构示意图。图8为一种火箭炉中炉体的顶端装有卡杆后结构示意图。图9为一种火箭炉中卡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一种火箭炉中炉体的底端结构示意图。图11为一种火箭炉中挡灰板拉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一种火箭炉中挡灰板与炉体底端的剖面图。图中:1-炉体、2-出火管、3-炉架、4-锯齿形凹槽、5-卡槽一、6-支架、7-卡槽二、8-螺母一、9-螺杆一、10-螺纹一、11-固定块、12-螺丝、13-盖子、14-转轴、15-进气口、16-转动板、17-支杆一、18-支杆二、19-卡块、20-卡槽三、21-卡杆、22-卡槽四、23-通孔、24-螺母二、25-螺杆二、26-螺纹二、27-挡灰板、28-拉块、29-滑槽一、30-通槽、31-滑槽二、32-滑块、33-圆形槽、34-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火箭炉,包括炉体1、出火管2和卡杆21,所述炉体1上端左侧设置有出火管2,所述出火管2上端设置有炉架3,所述出火管2顶端四面侧壁上均设置有两个锯齿形凹槽4,出火管2顶端在同侧两个所述锯齿形凹槽4之间开设有卡槽一6,所述炉架3包括四个支架6,所述支架6下端与卡槽一5均对应设置有卡槽二7,所述炉体1下端右侧设置有螺母一8,所述螺母一8上螺纹连接有螺杆一9,所述螺杆一9上侧表面设置有螺纹一10,所述炉体1顶端前后两侧均设置固定块11,所述固定块11通过多个螺丝12与炉体1固定连接,所述炉体1顶端设置有盖子13,所述盖子13的左侧通过转轴14与固定块11转动连接,所述盖子13后侧设置有卡块19,所述卡块19内侧设置有卡槽三20;所述炉体1顶端在盖子13右侧设置有进气口15,所述进气口15内设置有转动板16,所述转动板16的一端通过支杆一17转动连接炉体1前侧壁,所述转动板16的另一端通过支杆二18转动连接炉体1后侧壁,且支杆二18的端部设置在炉体1外侧,所述炉体1底端上侧左右对称设置有螺母二24,所述螺母二24上安装有螺杆二25,所述螺杆二25上部设置有螺纹二26,所述炉体1底端在螺母二24下侧设置有挡灰板27。所述挡灰板27左侧中部设置有拉块28,所述炉体1底端与拉块28对应设置有滑槽一29,且炉体1底端壁上左侧与挡灰板27对应设置有通槽30。所述炉体1底端壁在挡灰板27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二31,所述挡灰板27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滑块32,所述滑块32通过滑槽二31滑动连接炉体1。所述挡灰板27内右侧中部设置有圆形槽33,所述圆形槽33内设置有弹簧34,所述弹簧34的另一端连接炉体1。所述卡杆21上左侧开设有卡槽四22,所述卡杆21上右侧设置有通孔23。所述卡槽四22与卡块19、支杆二18和拉块28均对应设置,且卡块19、支杆二18和拉块28的厚度与卡槽四22宽度相匹配。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将螺母一8和螺杆一9、螺母二24和螺杆二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火箭炉,包括炉体、出火管和卡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后侧中部设置有提手,所述炉体上端左侧设置有出火管,所述炉体上表面与出火管对应位置开设有出火孔,所述炉体上在出火孔侧边开设有多个卡槽五,所述出火管下端与卡槽五对应设置有卡扣,所述出火管上端设置有炉架,所述出火管顶端四面侧壁上均设置有两个锯齿形凹槽,出火管顶端在同侧两个所述锯齿形凹槽之间开设有卡槽一,所述炉架包括四个支架,所述支架下端与卡槽一均对应设置有卡槽二,所述炉体下端右侧设置有螺母一,所述螺母一上螺纹连接有螺杆一,所述螺杆一上侧表面设置有螺纹一,所述炉体顶端前后两侧均设置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通过多个螺丝与炉体固定连接,所述炉体顶端设置有盖子,所述盖子的左侧通过转轴与固定块转动连接,所述盖子后侧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内侧设置有卡槽三;/n所述炉体顶端在盖子右侧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内设置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一端通过支杆一转动连接炉体前侧壁,所述转动板的另一端通过支杆二转动连接炉体后侧壁,且支杆二的端部设置在炉体外侧,所述炉体底端上侧左右对称设置有螺母二,所述螺母二上安装有螺杆二,所述螺杆二上部设置有螺纹二,所述炉体底端在螺母二下侧设置有挡灰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箭炉,包括炉体、出火管和卡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后侧中部设置有提手,所述炉体上端左侧设置有出火管,所述炉体上表面与出火管对应位置开设有出火孔,所述炉体上在出火孔侧边开设有多个卡槽五,所述出火管下端与卡槽五对应设置有卡扣,所述出火管上端设置有炉架,所述出火管顶端四面侧壁上均设置有两个锯齿形凹槽,出火管顶端在同侧两个所述锯齿形凹槽之间开设有卡槽一,所述炉架包括四个支架,所述支架下端与卡槽一均对应设置有卡槽二,所述炉体下端右侧设置有螺母一,所述螺母一上螺纹连接有螺杆一,所述螺杆一上侧表面设置有螺纹一,所述炉体顶端前后两侧均设置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通过多个螺丝与炉体固定连接,所述炉体顶端设置有盖子,所述盖子的左侧通过转轴与固定块转动连接,所述盖子后侧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内侧设置有卡槽三;
所述炉体顶端在盖子右侧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内设置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一端通过支杆一转动连接炉体前侧壁,所述转动板的另一端通过支杆二转动连接炉体后侧壁,且支杆二的端部设置在炉体外侧,所述炉体底端上侧左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鹏
申请(专利权)人:吴晓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