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叶式立式筒袋泵的径向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0797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6
一种导叶式立式筒袋泵的径向支撑结构,包括过渡中段,所述过渡中段内侧两端分别与叶轮、导叶连接,过渡中段外侧两端与中段连接,过渡中段设若干过流孔,过流孔两端与叶轮、导叶连通,过渡中段与轴套之间安装轴衬,中段之间、中段与过渡中段连接处安装密封圈,中段与叶轮之间、过渡中段与叶轮之间均固定安装壳体密封环,壳体密封环与叶轮之间镶嵌叶轮密封环,中段、过渡中段外侧面对称设置工艺块;导叶与中段通过销固定连接,导叶与轴套之间固定安装导叶套。其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在合适位置设置径向支撑后,使转子在运转过程中挠度变小,提高了泵的第一临界转速,使泵的运行范围更广,泵发生共振的概率大大降低,从而泵运行更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叶式立式筒袋泵的径向支撑结构
本技术涉及工业用泵
,特别涉及一种导叶式立式筒袋泵的径向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导叶式立式筒袋泵在火力发电及核电站、石油化工、化学工业等多种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考虑到运行稳定性、可靠性等因素,导叶式立式筒袋泵的级数绝大多数均小于等于10级,随着科技与工业的发展,客户需求的参数变得多元化,工况条件变得越来越苛刻,有时安装空间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导叶式立式筒袋泵有时不得不采用超多级结构的设计。但泵级数的增加势必会带来很多难题。例如泵通常为柔性结构设计,其安全运转的转速要求在两个固有频率之间,但级数的增加使转子变长,挠度增加,固有频率发生改变,泵产生共振的概率变大,因此必须解决导叶式超多级立式筒袋泵容易产生共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叶式立式筒袋泵的径向支撑结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导叶式立式筒袋泵的径向支撑结构,包括轴17、叶轮15、导叶5、中段2,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式立式筒袋泵的径向支撑结构还包括过渡中段3,所述过渡中段3内侧两端置于所述叶轮15、导叶5之间,所述过渡中段3外侧两端置于相邻中段2之间,所述过渡中段3开设若干个过流孔12,所述过流孔12两端与叶轮15、导叶5相连通,所述过渡中段3与轴套20之间设置轴衬8,所述轴衬8与所述过渡中段3固定连接,所述中段2之间、中段2与过渡中段3连接处均安装密封圈6,所述中段2与叶轮15之间、过渡中段3与叶轮15之间均固定安装壳体密封环1,所述壳体密封环1与叶轮15之间设置叶轮密封环14,所述叶轮密封环14与叶轮15固定连接,所述中段2、过渡中段3外侧面对称设置工艺块13;所述导叶5与中段2之间设置防转销7,所述导叶5近轴端固定安装导叶套4;所述轴17与叶轮15通过叶轮分半卡环18固定连接,所述叶轮分半卡环18两端分别嵌于所述轴17与叶轮15内。所述轴衬8下端面、过渡中段3下端面均与固定块9相连接,所述固定块9通过螺钉与过渡中段3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提高泵的第一临界转速,使泵的运行范围更广,泵的故障率低,泵运行更安全可靠。附图说明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向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密封环;2-中段;3-过渡中段;4-导叶套;5-导叶;6-密封圈;7-防转销;8-轴衬;9-固定块;10-弹簧垫片;11-螺钉;12-过流孔;13-工艺块;14-叶轮密封环;15-叶轮;16-穿杠;17-轴;18-叶轮分半卡环;19-键;20-轴套。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实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下述的实例仅仅是本技术其中的例子而已,并不代表本技术所限定的权力保护范围,本技术的权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固定安装”、“固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焊接连接、螺栓连接等方式。术语“内侧”、“外侧”、“上端”、“下端”均是结合附图情况进行说明。实施例1参见图1~2,一种导叶式立式筒袋泵的径向支撑结构,包括轴17、叶轮15、导叶5、中段2、过渡中段3,所述过渡中段3内侧两端置于所述叶轮15、导叶5之间,所述过渡中段3外侧两端置于相邻中段2之间,所述过渡中段3开设若干个过流孔12,所述过流孔12两端与叶轮15、导叶5相连通,所述过渡中段3与轴套20之间设置轴衬8,所述轴衬8与所述过渡中段3固定连接,所述中段2之间、中段2与过渡中段3连接处均安装密封圈6,所述中段2与叶轮15之间、过渡中段3与叶轮15之间均固定安装壳体密封环1,所述壳体密封环1与叶轮15之间设置叶轮密封环14,所述叶轮密封环14与叶轮15固定连接,所述中段2、过渡中段3外侧面对称设置工艺块13;所述导叶5与中段2之间设置防转销7,所述导叶5近轴端固定安装导叶套4;所述轴17与叶轮15通过叶轮分半卡环18固定连接,所述叶轮分半卡环18两端分别嵌于所述轴17与叶轮15内。所述轴衬8下端面、过渡中段3下端面均与固定块9相连接,所述固定块9通过螺钉与过渡中段3固定连接。本技术的设计参考标准:API610-11TH《石油、石化和天然气工业用离心泵》中图37轴导向衬套之间的最大间距。选取方法为根据泵的轴径选取横坐标X的相应数值,垂直向上选取与泵的转速的交叉点,横向向左在纵坐标Y上读取与交叉点向对应的数值,即导向衬套之间的最大间距。本技术的原理是:首先根据上述设计参考标准,查出两径向支撑之间的最大间距,然后再根据泵的级数来确定径向支撑的位置。在合适位置设置径向支撑后,使转子在运转过程中挠度变小,提高了泵的第一临界转速,使泵的运行范围更广,泵发生共振的概率大大降低,从而泵运行更安全、可靠。使轴的使轴支撑位置确定之后按照如下操作过程安装:安装前准备工作:将壳体密封环1分别镶嵌在中段2和过渡中段3后,并点焊固定。将导叶套4分别镶嵌在导叶5后点焊固定,将密封圈6分别安装在中段2和过渡中段3的密封槽内,将防转销7分别插入中段2和导叶5对应位置后点焊固定,将轴衬8装在过渡中段3内后,用固定块9、弹簧垫片10及螺钉11拧紧固定,轴衬8对轴17起到径向支撑的作用。过渡中段3的结构:内设有若干个过流孔12,可以让流体顺利通过。外设有两个对称焊接的工艺块13,可以通过敲击工艺块13来调整中段2和过渡中段3的方位,使同侧的工艺块13均在同一条直线上,外观更加美观。将叶轮密封环14镶在叶轮15对应位置后,并点焊固定。按附图所示,由下往上逐级安装,最后用穿杠16拉紧。其中叶轮15与轴17的安装通过叶轮分半卡环18定位,通过键19传动。轴套20可以防止泵在运转过程中轴衬8与轴17直接接触而损害轴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叶式立式筒袋泵的径向支撑结构,包括轴(17)、叶轮(15)、导叶(5)、中段(2),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式立式筒袋泵的径向支撑结构还包括过渡中段(3),所述过渡中段(3)内侧两端置于所述叶轮(15)、导叶(5)之间,所述过渡中段(3)外侧两端置于相邻中段(2)之间,所述过渡中段(3)开设若干个过流孔(12),所述过流孔(12)两端与叶轮(15)、导叶(5)相连通,所述过渡中段(3)与轴套(20)之间设置轴衬(8),所述轴衬(8)与所述过渡中段(3)固定连接,所述中段(2)之间、中段(2)与过渡中段(3)连接处均安装密封圈(6),所述中段(2)与叶轮(15)之间、过渡中段(3)与叶轮(15)之间均固定安装壳体密封环(1),所述壳体密封环(1)与叶轮(15)之间设置叶轮密封环(14),所述叶轮密封环(14)与叶轮(15)固定连接,所述中段(2)、过渡中段(3)外侧面对称设置工艺块(13);/n所述导叶(5)与中段(2)之间设置防转销(7),所述导叶(5)近轴端固定安装导叶套(4);/n所述轴(17)与叶轮(15)通过叶轮分半卡环(18)固定连接,所述叶轮分半卡环(18)两端分别嵌于所述轴(17)与叶轮(15)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叶式立式筒袋泵的径向支撑结构,包括轴(17)、叶轮(15)、导叶(5)、中段(2),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式立式筒袋泵的径向支撑结构还包括过渡中段(3),所述过渡中段(3)内侧两端置于所述叶轮(15)、导叶(5)之间,所述过渡中段(3)外侧两端置于相邻中段(2)之间,所述过渡中段(3)开设若干个过流孔(12),所述过流孔(12)两端与叶轮(15)、导叶(5)相连通,所述过渡中段(3)与轴套(20)之间设置轴衬(8),所述轴衬(8)与所述过渡中段(3)固定连接,所述中段(2)之间、中段(2)与过渡中段(3)连接处均安装密封圈(6),所述中段(2)与叶轮(15)之间、过渡中段(3)与叶轮(15)之间均固定安装壳体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维学翟国富魏立志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市工业泵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