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门窗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0703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组合门窗套,包括门窗框和门窗套夹具,所述门窗框左侧固定粘接有橡胶垫,门窗框左侧上下两部中间位置均水平固定连接有矩形插接杆;门窗套夹具靠近门窗框的部位内腔开设有矩形空腔,门窗套夹具右侧上下两部中间位置与矩形空腔连通开设有矩形通口,矩形插接杆中部竖直开设有第二穿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门窗套夹具靠近门窗框的部位内腔开设有矩形空腔,矩形插接杆中部竖直开设有第二穿孔,门窗套夹具上部与矩形空腔连通开设有第一穿孔;门窗套夹具底部贴合有夹持板,夹持板上部垂直固定有螺纹丝杆,一次性到位将一根螺纹丝杆和螺母配合就可以将门窗框门窗套夹具进行固定,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门窗套
本技术涉及门窗套
,具体为组合门窗套。
技术介绍
目前,门窗均安装在门窗套内,门窗套起到固定门窗作用,现在的门窗在安装后均留有缝隙,房间内的温度很容易从门的缝隙中流失,门窗套大都为实木板或者是不锈钢材料,这一块的隔音效果比较差。经检索中国专利号201620215979.9公开了门窗套,虽然该技术具有连接牢靠,密封严密,使得门窗缝不会透风,保证屋内的温度不会通过门窗缝隙流失,同时门窗套隔音防潮效果好。但是该装置依旧存在弊端:该结构的连接杆、挡板和门窗套线之间都是分布固定连接的,施工效率慢,需要固定若干螺丝才可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组合门窗套,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组合门窗套,包括门窗框和门窗套夹具,所述门窗框左侧固定粘接有橡胶垫,门窗框左侧上下两部中间位置均水平固定连接有矩形插接杆,门窗框上部中间位置开设有圆口,门窗框内腔注入有填充物,该填充物为膨胀胶;门窗套夹具靠近门窗框的部位内腔开设有矩形空腔,门窗套夹具右侧上下两部中间位置与矩形空腔连通开设有矩形通口,矩形插接杆中部竖直开设有第二穿孔,门窗套夹具上部与矩形空腔连通开设有第一穿孔;门窗套夹具底部贴合有夹持板,夹持板上部垂直固定有螺纹丝杆。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两个所述矩形插接杆竖直对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矩形通口与矩形插接杆活动插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穿孔与两个所述第二穿孔在竖直方向对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螺纹丝杆与两个所述第二穿孔和第一穿孔活动贯穿,螺纹丝杆贯穿于第一穿孔的端部螺纹拧合有螺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在门窗套夹具靠近门窗框的部位内腔开设有矩形空腔,矩形插接杆中部竖直开设有第二穿孔,门窗套夹具上部与矩形空腔连通开设有第一穿孔;门窗套夹具底部贴合有夹持板,夹持板上部垂直固定有螺纹丝杆,一次性到位将一根螺纹丝杆和螺母配合就可以将门窗框门窗套夹具进行固定,方便快捷。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组合门窗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组合门窗套的门窗套夹具结构示意图。图中:门窗框1、填充物2、圆口3、橡胶垫4、螺母5、门窗套夹具6、第一穿孔7、矩形插接杆8、矩形空腔9、第二穿孔10、夹持板11、螺纹丝杆12、矩形通口1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组合门窗套,包括门窗框1和门窗套夹具6,门窗框1左侧固定粘接有橡胶垫4,橡胶垫4缓冲的效果,门窗框1左侧上下两部中间位置均水平固定连接有矩形插接杆8,门窗框1上部中间位置开设有圆口3,门窗框1内腔注入有填充物2,该填充物2为膨胀胶;门窗套夹具6靠近门窗框1的部位内腔开设有矩形空腔9,门窗套夹具6右侧上下两部中间位置与矩形空腔9连通开设有矩形通口13,矩形插接杆8中部竖直开设有第二穿孔10,门窗套夹具6上部与矩形空腔9连通开设有第一穿孔7;门窗套夹具6底部贴合有夹持板11,夹持板11上部垂直固定有螺纹丝杆12。本实施例中,两个矩形插接杆8竖直对齐。本实施例中,矩形通口13与矩形插接杆8活动插接。本实施例中,第一穿孔7与两个第二穿孔10在竖直方向对齐,保证在后期插接螺纹丝杆12时,一步到位贯穿两个第二穿孔10和第一穿孔7,方便快捷。本实施例中,螺纹丝杆12与两个第二穿孔10和第一穿孔7活动贯穿,螺纹丝杆12贯穿于第一穿孔7的端部螺纹拧合有螺母5。在组合门窗套使用的时候,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组合门窗套,包括门窗框1、填充物2、圆口3、橡胶垫4、螺母5、门窗套夹具6、第一穿孔7、矩形插接杆8、矩形空腔9、第二穿孔10、夹持板11、螺纹丝杆12、矩形通口13,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使用时,直接将门窗框1的两根矩形插接杆8插接在门窗套夹具6的矩形通口13内,然后将夹持板11的螺纹丝杆12插接在矩形插接杆8的第二穿孔10和门窗套夹具6第一穿孔7内,然后使用螺母5将其固定住。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组合门窗套,包括门窗框(1)和门窗套夹具(6),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窗框(1)左侧固定粘接有橡胶垫(4),门窗框(1)左侧上下两部中间位置均水平固定连接有矩形插接杆(8),门窗框(1)上部中间位置开设有圆口(3),门窗框(1)内腔注入有填充物(2),该填充物(2)为膨胀胶;/n门窗套夹具(6)靠近门窗框(1)的部位内腔开设有矩形空腔(9),门窗套夹具(6)右侧上下两部中间位置与矩形空腔(9)连通开设有矩形通口(13),矩形插接杆(8)中部竖直开设有第二穿孔(10),/n门窗套夹具(6)上部与矩形空腔(9)连通开设有第一穿孔(7);门窗套夹具(6)底部贴合有夹持板(11),夹持板(11)上部垂直固定有螺纹丝杆(12)。/n

【技术特征摘要】
1.组合门窗套,包括门窗框(1)和门窗套夹具(6),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窗框(1)左侧固定粘接有橡胶垫(4),门窗框(1)左侧上下两部中间位置均水平固定连接有矩形插接杆(8),门窗框(1)上部中间位置开设有圆口(3),门窗框(1)内腔注入有填充物(2),该填充物(2)为膨胀胶;
门窗套夹具(6)靠近门窗框(1)的部位内腔开设有矩形空腔(9),门窗套夹具(6)右侧上下两部中间位置与矩形空腔(9)连通开设有矩形通口(13),矩形插接杆(8)中部竖直开设有第二穿孔(10),
门窗套夹具(6)上部与矩形空腔(9)连通开设有第一穿孔(7);门窗套夹具(6)底部贴合有夹持板(11),夹持板(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万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新呼吸门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