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地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0636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光地台,包括框架、固定安装在框架内的LED灯条和嵌设在框架上端面的上透光板,其特征是:所述框架包括抵接于地面的下支撑板、间隔设置在下支撑板上端的上支撑板和用以连接上支撑板、下支撑板的若干支撑杆,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上皆均匀开设有若干矩形安装槽,所述上支撑板的安装槽上端沿其周向开设有嵌槽,各所述上透光板滑动连接于嵌槽且上透光板分别嵌设在各个嵌槽内,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滑动连接有折叠组件,折叠组件设有四组分别设置在各个侧面上。通过设置侧向的可拆卸连接于框架的折叠组件,方便拆装,达到快速更换LED灯条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光地台
本技术涉及地台,具体涉及一种发光地台。
技术介绍
地台是钉在地面做起来的一块台体。榻、几、案、床、炕甚至蒲团也可以看做是地台。展示过程中,为了能够突出产品的效用达到吸引观众的效果,多把产品置于地台上进行展示,甚至打光,更好的达到展示效果。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5276788U涉及一种发光地台,其包括地台本体,地台本体包括由多块地板块拼接形成的地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地板上的玻璃板,所述地板的周边设置有一具有容纳空腔的U型加强件,所述U型加强件的底面通过固定装置与所述地板固定在一起,所述容纳空腔内固定有LED灯条。U型加强件的外部罩设有亚克力板外罩,亚克力板外罩与所述U型加强件通过粘结剂固定在一起。安装时,将U形加强件固定在地板一侧,再将亚克力板外罩通过粘结剂固定在U形加强件上。该技术的亚克力板外罩通过粘结剂固定在U形加强件上,达到防尘的效果。但是,当LED灯灯条发生损坏时,需要将整个U形加强件拆卸下来或将亚克力板外罩强行破坏才能更换LED灯条,拆卸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地台,通过设置侧向的可拆卸连接于框架的折叠组件,方便拆装,达到快速更换LED灯条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光地台,包括框架、固定安装在框架内的LED灯条和嵌设在框架上端面的上透光板,其特征是:所述框架包括抵接于地面的下支撑板、间隔设置在下支撑板上端的上支撑板和用以连接上支撑板、下支撑板的若干支撑杆,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上皆均匀开设有若干矩形安装槽,所述上支撑板的安装槽上端沿其周向开设有嵌槽,各所述上透光板滑动连接于嵌槽且上透光板分别嵌设在各个嵌槽内,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滑动连接有折叠组件,折叠组件设有四组分别设置在各个侧面上,所述折叠组件包括若干铰接连接的侧透光板,相邻两个所述侧透光板之间通过转动杆转动连接,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靠近折叠组件一侧沿其长度方向皆开设有第一滑槽,每所述相隔的一个转动杆上下端嵌设于第一滑槽内,所述转动杆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更换LED灯条时,对端部的侧透光板施以向靠近相邻侧透光板一侧的力,转动杆在第一滑槽内滑动,相邻两块侧透光板沿铰链连接点转动至两块侧透光板靠近。继续施力时,各转动杆滑动至第一滑槽端部,各侧透光板呈相叠状态。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连通外部,可直接从侧面取出LED灯条进行更换。内部的LED灯条可通过直接将上透光板取出进行更换。更换完毕后,对远离支撑杆一侧的侧透光板施以远离其他侧透光板一侧的力,转动杆在第一滑槽内滑动,相邻两块侧透光板沿铰链连接点转动。直至改侧透光板滑动至端部时,各侧透光板处于一个平面。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嵌设在第一滑槽内的所述转动杆上下端皆转动连接有滑轮,所述第一滑槽远离相邻端面一侧水平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滑轮嵌设于第二滑槽内,且滑轮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折叠侧透光板时,滑轮在第二滑槽内滑动,直至各侧透光板呈相叠状态。相较于滑动连接,滚动连接的摩擦力更小,磨损也更小。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支撑板侧壁开设有连通下端面的上限位槽,所述上限位槽侧壁连通第一滑槽,所述下支撑板侧壁开设有连通上端面的下限位槽,所述下限位槽侧壁连通下第一滑槽,所述上限位槽和下限位槽的位置相对,所述上支撑板靠近上限位槽的位置转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嵌设于上限位槽和下限位槽内滑动连接于上限位槽和下限位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上转动限位板,限位板相对支撑板转动至水平状态,此时,滑轮可由第一滑槽和下第一滑槽滑动至限位槽。由此,侧透光板可拆卸连接于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当侧透光板内侧有污渍时,通过上述方法可将其拆卸下来,进行单独清理。不需要重新更换,提高了经济效益。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板上远离折叠组件一侧外壁设有方便对限位板施力的把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没有把手时,需要将手嵌入限位板和支撑杆之间的缝隙,将限位板向上抬,施力较为困难。通过把手对限位板施力,较为方便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板和该侧的支撑杆上开设有供把手嵌设的置物槽,所述把手嵌设在置物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限位板时,手握把手,对其施以向上的力,即可转动限位板。拆装完毕后,限位板回复初始位置。转动把手,使其嵌入置物槽,达到储存的目的。另外,置物槽设置在限位板和支撑杆之间,将把手嵌入置物槽内后,限位板的水平位移被限制。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安装槽侧壁的下端沿其对角线交叉穿设有加强杆,加强杆固定连接于安装槽侧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透光板上方受力时,各上透光板中心位置没有支撑,长期受力会导致破裂。将加强杆安装在侧壁,且呈交叉设置,提高了整体强度,延长了使用寿命。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嵌槽内固定嵌设有橡胶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透光板之间嵌设在嵌槽内时,使用过程中,上透光板在嵌槽内微微滑动,边缘与嵌槽内壁摩擦,易造成磨损。在嵌槽内与上透光板接触位置设置橡胶垫,减小了上透光板的磨损。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透光板和上透光板内侧皆呈磨砂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物体表面不光滑时,光线照射在物体表面时会向各个角度发散,形成散射。散射使得灯光光线更为柔和,适用于发光地台的场合。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在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设置侧向可折叠的折叠组件,达到方便更换LED灯条的目的。2、折叠组件可拆卸连接于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达到可拆洗清洁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第一轴测图;图2为图1在A处的放大图;图3为折叠组件的单个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5为图1在B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10、框架;11、上支撑板;12、安装槽;13、嵌槽;14、上透光板;20、下支撑板;21、支撑杆;22、加强杆;30、折叠组件;31、侧透光板;310、第一槽;311、第二槽;312、第三槽;320、转动杆;321、滑轮;322、第一滑槽;323、第二滑槽;40、上限位槽;41、下限位槽;42、限位板;43、把手;44、置物槽。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发光地台,如图1和2所示,包括框架10和安装在框架10内的LED灯条,框架10包括抵接于地面的下支撑板20、间隔设置在下支撑板20上的上支撑板11和若干用以固定连接上支撑板11和下支撑板20的支撑杆21。上支撑板11和下支撑板20上皆均匀有开设有若干矩形安装槽12,安装槽12连通上下端面,安装槽12侧壁的上端沿其周向开设有嵌槽13,嵌槽13连通上端面。各嵌槽13内固定设有橡胶垫。各嵌槽13内皆嵌设有上透光板14,上透光板14下端面呈磨砂状。上透光板14下端抵接于橡胶垫,且上透光板14上端面与框架10上表面平齐,上透光板14与嵌槽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地台,包括框架(10)、固定安装在框架(10)内的LED灯条和嵌设在框架(10)上端面的上透光板(14),其特征是:所述框架(10)包括抵接于地面的下支撑板(20)、间隔设置在下支撑板(20)上端的上支撑板(11)和用以连接上支撑板(11)、下支撑板(20)的若干支撑杆(21),所述上支撑板(11)和下支撑板(20)上皆均匀开设有若干矩形安装槽(12),所述上支撑板(11)的安装槽(12)上端沿其周向开设有嵌槽(13),各所述上透光板(14)滑动连接于嵌槽(13)且上透光板(14)分别嵌设在各个嵌槽(13)内,所述上支撑板(11)和下支撑板(20)之间滑动连接有折叠组件(30),折叠组件(30)设有四组分别设置在各个侧面上,所述折叠组件(30)包括若干铰接连接的侧透光板(31),相邻两个所述侧透光板(31)之间通过转动杆(320)转动连接,所述上支撑板(11)和下支撑板(20)靠近折叠组件(30)一侧沿其长度方向皆开设有第一滑槽(322),每相隔的一个所述转动杆(320)上下端嵌设于第一滑槽(322)内,所述转动杆(320)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3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地台,包括框架(10)、固定安装在框架(10)内的LED灯条和嵌设在框架(10)上端面的上透光板(14),其特征是:所述框架(10)包括抵接于地面的下支撑板(20)、间隔设置在下支撑板(20)上端的上支撑板(11)和用以连接上支撑板(11)、下支撑板(20)的若干支撑杆(21),所述上支撑板(11)和下支撑板(20)上皆均匀开设有若干矩形安装槽(12),所述上支撑板(11)的安装槽(12)上端沿其周向开设有嵌槽(13),各所述上透光板(14)滑动连接于嵌槽(13)且上透光板(14)分别嵌设在各个嵌槽(13)内,所述上支撑板(11)和下支撑板(20)之间滑动连接有折叠组件(30),折叠组件(30)设有四组分别设置在各个侧面上,所述折叠组件(30)包括若干铰接连接的侧透光板(31),相邻两个所述侧透光板(31)之间通过转动杆(320)转动连接,所述上支撑板(11)和下支撑板(20)靠近折叠组件(30)一侧沿其长度方向皆开设有第一滑槽(322),每相隔的一个所述转动杆(320)上下端嵌设于第一滑槽(322)内,所述转动杆(320)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3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地台,其特征是:嵌设在第一滑槽(322)内的所述转动杆(320)上下端皆转动连接有滑轮(321),所述第一滑槽(322)远离相邻端面一侧水平开设有第二滑槽(323),所述滑轮(321)嵌设于第二滑槽(323)内,且滑轮(321)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槽(3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天阳王毅魏林林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宝仑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