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混凝土柱
本技术属于房屋建筑施工
,涉及一种组合混凝土柱,具体涉及采用水泥基型材建造的组合混凝土柱。
技术介绍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混凝土作为建筑中使用量最大的工程结构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房屋、水利和市政等工程建设中,它是用水泥作胶凝材料,将砂、石作骨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和养护而得,属于水泥基材料。混凝土柱是使用混凝土材料制成的柱构件,是房屋、桥梁等工程结构中最基本的承重构件,应用范围极广。然而,目前混凝土柱通常只采用单一的混凝土材料,有时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混凝土柱,结合不同水泥基材料的特点,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获得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组合混凝土柱。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标,本技术提供一种组合混凝土柱,包括有相接触的第一区段构件和第二区段构件,所述第一区段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相接触的第一区段构件(1)和第二区段构件(2),所述第一区段构件(1)包括有多个型材主体(11),所述型材主体(11)内有加劲肋(12)和配筋(13),所述型材主体(11)的截面为外包截面和内芯截面,所述第二区段构件(2)为后浇水泥基材料,所述第一区段构件(1)位于组合混凝土柱的外侧及中心处,所述第二区段构件(2)位于所述组合混凝土柱的外侧与中心处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相接触的第一区段构件(1)和第二区段构件(2),所述第一区段构件(1)包括有多个型材主体(11),所述型材主体(11)内有加劲肋(12)和配筋(13),所述型材主体(11)的截面为外包截面和内芯截面,所述第二区段构件(2)为后浇水泥基材料,所述第一区段构件(1)位于组合混凝土柱的外侧及中心处,所述第二区段构件(2)位于所述组合混凝土柱的外侧与中心处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截面选自圆形截面或圆角矩形截面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圆形截面的型材主体的壁厚(t)为所述型材主体的外径(D)的1/20-1/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圆角矩形截面的型材主体的壁厚(t)符合公式:max{a/20,b/20}≤t≤max{a/10,b/10},其中,a为截面长度,mm;b为截面宽度,mm;t为型材主体的壁厚,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圆角矩形截面中圆角的半径(r)为型材主体的壁厚(t)的3-4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型材主体(11)的截面为圆角矩形截面且所述型材主体(11)的尺寸符合公式A时,所述型材主体(11)的圆角矩形截面设置加劲肋(12);当所述型材主体(11)的截面为圆形截面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建庄,张青天,李岩,段珍华,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