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水井的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0559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水井的排水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降水井排水困难的问题,其技术要点是:一种降水井的排水结构,包括开设在基坑外的排水井,所述排水井与基坑内的所述降水井之间设置有连通两者的导流管道,所述导流管道呈倾斜设置,所述导流管道与所述排水井连通的一端低于所述导流管道与所述降水井连通的一端,所述排水井内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向上伸至地表并连接有抽水装置。通过上述方案,实现了利用倾斜的导流管道将降水井内积聚的地下水自流至排水井内,实现当降水井内水位到达导流管道连通处时可进行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水井的排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基坑降水技术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降水井的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基坑内的降水井主要用于降低基坑下方地下水的水位,为保证其降水效果,往往降水井深度较深,从而可充分将基坑下方土层中的地下水进行聚集。且为使降水井内壁具有足够的强度,避免塌陷,往往会在降水井内投入砂石层,使地下水可在砂石之间的缝隙进行聚集的同时砂石可对降水井内壁进行支撑,已达到提高降水井强度的目的。但由于砂石层占用降水井空间较大,使得降水井可集水的空间较小,其内水位极容易上升至顶部造成降水井内水压过大,抬升基坑底板影响基坑施工。而现有技术中常采用的解决方案是在降水井内加装抽水管道,并在降水井的上方利用抽水泵将其内积聚的地下水抽出。但由于降水井内砂石层的设置,将使得抽水管道难以铺设,且在铺设过程中砂石层易损坏抽水管道,导致实际降水井的排水效果难以把控,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水快捷高效的降水井的排水结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降水井的排水结构,包括开设在基坑外的排水井,所述排水井与基坑内的所述降水井之间设置有连通两者的导流管道,所述导流管道呈倾斜设置,所述导流管道与所述排水井连通的一端低于所述导流管道与所述降水井连通的一端,所述排水井内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向上伸至地表并连接有抽水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倾斜的导流管道将降水井内积聚的地下水自流至排水井内,实现当降水井内水位到达导流管道连通处时可实现排出,进而使降水井内水压与水位不在上升,降水井得以正常进行使用的同时,地下水被导流至基坑外的排水井内,在抽取时更加方便快捷,也不会影响基坑内的施工,最终快捷高效的将降水井内的地下水排出。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降水井内设置有砂石层与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处于所述砂石层与降水井井口之间,所述导流管道同所述砂石层与所述混凝土层交界处的所述降水井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管道连通在砂石层与混凝土层的交界处,使得充分利用降水井砂石层的降水能力,也使得排水井的下挖深度相对较浅,降低施工难度。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管道与所述降水井连接的端口上设置有筛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筛网避免砂石层内的砂石进入导流管道而导致破坏降水井内部结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排水井连通处低于所述导流管道与所述排水井连通的一端,并高于所述排水井的底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进入排水井的地下水可在排水井内具有沉淀空间,使地下水所带有的大颗粒沙土可沉淀在排水井底部,避免带出过多沙土影响抽水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凝土层与所述砂石层之间设置有膨胀胶条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膨胀胶条层在遇水膨胀后将进一步密封混凝土层与砂石层之间可能存在的缝隙,使积聚的地下水可顺畅的流至导流管道中,避免借助缝隙向上涌入混凝土层内。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井上方的地表设置有排水渠,所述排水管顶端与所述排水渠连通,所述排水渠与地下排水网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排水渠直接将积聚的地下水排入地下排水网中,无需人工处理所抽出的地下水,降低工作难。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降水井井口上方固定有盖板,所述降水井井口外的基坑底面上开设有供所述盖板放置的环状凹槽,所述盖板上穿设有打入基坑底面的连接锚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连接锚杆将盖板安装在环状凹槽内,进而利用盖板将降水槽进行有效封堵。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利用排水井与导流管道在降水进内水位过高时进行导流,实现自动排出降水井内积水,使降水井可持续对基坑下方土层进行降水;(2)排水方便快捷,后续利用排水渠直接通入地下排水网,无需额外人力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基坑;2、排水井;3、降水井;4、导流管道;5、排水管;6、抽水装置;7、排水渠;8、砂石层;9、混凝土层;10、筛网;11、膨胀胶条层;12、盖板;13、环状凹槽;14、连接锚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降水井3的排水结构,包括在基坑1外地表向下开设的排水井2,排水井2与基坑1内的降水井3之间设置有连通两者的导流管道4。其中,导流管道4呈倾斜设置,且导流管道4与排水井2连通的一端低于导流管道4与降水井3连通的一端,使降水井3中的水位高于导流管道4时可自流至排水井2内。同时,在排水井2内设有排水管5,排水管5向上伸至地表并连接有抽水装置6,如抽水泵,并最终连接至开设在地表上的排水渠7,同时排水渠7连接至地下排水网,如城市地下排水道开口等。降水井3内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砂石层8与混凝土层9,混凝土层9顶部与降水井3井口齐平,导流管道4则连通至砂石层8与混凝土层9交界处的降水井3内,使上升到靠近混凝土层9处的地下水可借助导流管道4自流至排水井2内实现排水。且为防止砂石进入导流管道4内,导流管道4与降水井3连接的端口上固定连接有筛网10。此外,在混凝土层9与砂石层8之间设置有膨胀胶条层11,膨胀胶条层11在遇水膨胀后将进一步密封混凝土层9与砂石层8之间可能存在的缝隙,使积聚的地下水可直接流至导流管道4中,避免借助缝隙向上涌入混凝土层9内。在混凝土层9的上方,即降水井3井口的上方设置有盖板12。降水井3井口外的基坑1底面上开设有供盖板12放置的环状凹槽13,并在盖板12上穿设有打入基坑1底面的连接锚杆14,实现将盖板12固定安装在降水井3进口上进行封堵。同时在排水井2内,排水管5的底端管口低于导流管道4与排水井2连通的一端,并高于排水井2的底面。进而使进入排水井2的地下水可在排水井2内具有沉淀的空间,使地下水所带有的较大颗粒沙土可沉淀在排水井2底部,避免带出过多沙土影响抽水装置6。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利用倾斜的导流管道4将降水井3内积聚的地下水自流至排水井2内,实现当降水井3内水位到达导流管道4连通处时可实现排出,进而使降水井3内水压与水位不在上升,降水井3得以正常进行使用的同时,地下水被导流至基坑1外的排水井2内,在抽取时更加方便快捷,也不会影响基坑1内的施工,最终快捷高效的将降水井3内的地下水排出。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水井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开设在基坑(1)外的排水井(2),所述排水井(2)与基坑(1)内的所述降水井(3)之间设置有连通两者的导流管道(4),所述导流管道(4)呈倾斜设置,所述导流管道(4)与所述排水井(2)连通的一端低于所述导流管道(4)与所述降水井(3)连通的一端,所述排水井(2)内设有排水管(5),所述排水管(5)向上伸至地表并连接有抽水装置(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水井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开设在基坑(1)外的排水井(2),所述排水井(2)与基坑(1)内的所述降水井(3)之间设置有连通两者的导流管道(4),所述导流管道(4)呈倾斜设置,所述导流管道(4)与所述排水井(2)连通的一端低于所述导流管道(4)与所述降水井(3)连通的一端,所述排水井(2)内设有排水管(5),所述排水管(5)向上伸至地表并连接有抽水装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水井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水井(3)内设置有砂石层(8)与混凝土层(9),所述混凝土层(9)处于所述砂石层(8)与降水井(3)井口之间,所述导流管道(4)同所述砂石层(8)与所述混凝土层(9)交界处的所述降水井(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降水井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道(4)与所述降水井(3)连接的端口上设置有筛网(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继坤张方方张耀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广元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