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片夹持结构和电镀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0455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电镀领域,提供了镀片夹持结构和电镀设备,其中,镀片夹持结构适用于呈矩形片状且立式放置的待镀料片,包括:上夹件,由金属丝弯折形成,所述上夹件包括呈倒置的V形的上抵触部,所述上抵触部用于抵接所述待镀料片的上侧片沿,并限制所述待镀料片的上侧片沿前后移动;下夹件,由金属丝弯折形成,所述下夹件包括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下抵触部,各所述下抵触部呈V形,各所述下抵触部用于抵接所述待镀料片的下侧片沿,并限制所述待镀料片的下侧片沿前后移动;其中,所述上抵触部在水平面的投影位于两所述下抵触部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镀片夹持结构,结构简单,并能够实现一次电镀成形而避免二次电镀造成的资源损耗和镀层不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镀片夹持结构和电镀设备
本技术属于电镀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镀片夹持结构和电镀设备。
技术介绍
电镀设备采用流水作业,包括输送带、镀片夹持结构和电镀池,镀片夹持结构用于夹持待镀料片,镀片夹持结构设于输送带并随输送带移动而进入电镀池区域,此时,待镀料片进入电镀池,电镀池填充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溶液,电镀池池壁设有电极板,对镀片和电极板通电,使得电解质溶液在镀片处发生还原反应产生镀层。常规的夹具夹持待镀料片时,夹具贴合于待镀料片的两侧表面使得贴合的区域难以与电解质溶液接触而不能被电镀,需要再进行二次电镀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和镀层的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镀片夹持结构和电镀设备,其旨在降低待镀料片电镀时被遮挡面积以实现一次电镀成形。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镀片夹持结构,适用于呈矩形片状的待镀料片,包括:上夹件,由金属丝弯折形成,所述上夹件包括呈倒置的V形的上抵触部,所述上抵触部用于抵接所述待镀料片的上侧片沿,并通过其V形底部限制所述待镀料片的上侧片沿前后移动;下夹件,由金属丝弯折形成,所述下夹件包括两个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下抵触部,各所述下抵触部呈V形,各所述下抵触部的水平位均低于所述上抵触部的水平位,所述下抵触部用于抵接所述待镀料片的下侧片沿,并通过其V形底部限制所述待镀料片的下侧片沿前后移动;其中,所述上抵触部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位于两所述下抵触部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之间。进一步的,所述上夹件还包括连接所述上抵触部并从下到上呈之字盘绕的弹性部。进一步的,所述镀片夹持结构还包括第一导电板,所述第一导电板开设有前后贯通的第一连接孔,所述上夹件还包括连接所述弹性部的上固定部,所述上固定部包括连接所述弹性部并向上延伸的第一延伸段、连接所述第一延伸段并向前延伸的第一连接段和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并向上延伸的第二延伸段,所述连接段插接所述第一连接孔且所述第一延伸段和所述第二延伸段分别抵接所述第一导电板的前板面和后板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延伸段均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延伸段的上端面互相连接,所述弹性部择一与所述第一延伸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镀片夹持结构还包括第二导电板,所述第二导电板开设有前后贯通的第二连接孔,所述下夹件还包括连接所述下抵触部的下固定部,所述下固定部包括两个并分别连接各所述下抵触部且向上延伸的第一固定段、两个并分别连接各所述第一固定段且向后延伸的第二连接段、两个并分别连接所述连接段且向上延伸的第二固定段,各所述第二连接段插接所述第二连接孔,各所述第一固定段抵接所述第二导电板的前板面而各所述第二固定段抵接所述第二导电板的后板面。进一步的,所述镀片夹持结构还包括固定块、滑接板和弹簧,所述固定块在其前表面向后开设有上下延伸的滑槽,所述滑接板滑接于所述滑槽,所述滑接板下端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板,所述弹簧套接在所述滑接板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导电板和所述固定块之间。进一步的,所述滑接板包括滑接于所述固定块的滑接部和连接所述滑接部并向后延伸的受力部。进一步的,所述镀片夹持结构还包括折角板,所述折角板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第一边板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板,所述第二边板连接所述滑接板并用于限制所述弹簧向下移动。进一步的,所述镀片夹持结构还包括挡件和限位件,所述挡件连接所述固定块并用于限制所述滑接板向前移动而离开所述滑槽,所示限位件设于所述滑接板前表面并用于与所述挡件抵接以限制所述滑接板向下移动。一种电镀设备,包括如上述的镀片夹持结构。本技术提供的镀片夹持结构,上夹件能够相对下夹件上下移动,从而能够调整上夹件和下夹件之间的间距。待镀料片立式设置,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上夹件和下夹件与待镀料片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待镀料片被遮挡而不能电镀的区域面积。另一方面,将待镀料片立式设置,使得电极板和待镀料片相对设置而起到加速电镀的目的。倒V形的上抵接部和V形的下抵接部的设置,使得待镀料片被限定在V形或倒V形的凹陷处,从而限制待镀料片向前和向后(V形两侧)的移动,结构简单,实用。下抵接部有两个,且左右间隔设置,确保待镀料片置于两个下抵接部上时不会发生偏转。待镀料片夹设于两个下抵接部和一个上抵接部之间时,两个下抵接部和一个上抵接部对待镀料片形成三点固定的效果,从而确保夹持时待镀料片的稳固。综上,本技术提供的镀片夹持结构,结构简单,并能够极大地降低待镀料片被遮挡的面积,从而实现一次电镀成形而避免二次电镀造成的资源损耗和镀层的不均匀。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镀片夹持结构和输送结构的连接示意图;图2是图1结构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镀片夹持机构的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上夹件和第一导电板的连接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下夹件和第二导电板的连接示意图;图6是图2中A局部的放大图。附图标号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按照图1中所建立的XYZ直角坐标系定义:位于X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前方,位于X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后方;位于Y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左方,位于Y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右方;位于Z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上方,位于Z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下方。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左、右、上和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实施例一请参照图1至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镀片夹持结构,适用于呈矩形片状的待镀料片1。待镀料片1可为金属片或能够导电的非金属片。请参照图2和图6,镀片夹持结构包括上夹件10和下夹件20,待镀料片1呈立式放置,上夹件10和下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镀片夹持结构,适用于呈矩形片状且立式放置的待镀料片(1),其特征在于,包括:/n上夹件(10),由金属丝弯折形成,所述上夹件(10)包括呈倒置的V形的上抵触部(11),所述上抵触部(11)用于抵接所述待镀料片(1)的上侧片沿,并通过其V形底部限制所述待镀料片(1)的上侧片沿前后移动;/n下夹件(20),由金属丝弯折形成,所述下夹件(20)包括两个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下抵触部(21),各所述下抵触部(21)均呈V形,各所述下抵触部(21)的水平位均低于所述上抵触部(11)的水平位,所述下抵触部(21)用于抵接所述待镀料片(1)的下侧片沿,并通过其V形底部限制所述待镀料片(1)的下侧片沿前后移动;/n其中,所述上抵触部(11)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位于两所述下抵触部(21)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镀片夹持结构,适用于呈矩形片状且立式放置的待镀料片(1),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夹件(10),由金属丝弯折形成,所述上夹件(10)包括呈倒置的V形的上抵触部(11),所述上抵触部(11)用于抵接所述待镀料片(1)的上侧片沿,并通过其V形底部限制所述待镀料片(1)的上侧片沿前后移动;
下夹件(20),由金属丝弯折形成,所述下夹件(20)包括两个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下抵触部(21),各所述下抵触部(21)均呈V形,各所述下抵触部(21)的水平位均低于所述上抵触部(11)的水平位,所述下抵触部(21)用于抵接所述待镀料片(1)的下侧片沿,并通过其V形底部限制所述待镀料片(1)的下侧片沿前后移动;
其中,所述上抵触部(11)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位于两所述下抵触部(21)在上下方向上的投影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镀片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件(10)还包括连接所述上抵触部(11)并从下到上呈之字盘绕的弹性部(1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镀片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镀片夹持结构还包括第一导电板(30),所述第一导电板(30)开设有前后贯通的第一连接孔(31),所述上夹件(10)还包括连接所述弹性部(12)的上固定部(13),所述上固定部(13)包括连接所述弹性部(12)并向上延伸的第一延伸段(131)、连接所述第一延伸段(131)并向前延伸的第一连接段(132)和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132)并向上延伸的第二延伸段(133),所述连接段插接所述第一连接孔(31)且所述第一延伸段(131)和所述第二延伸段(133)分别抵接所述第一导电板(30)的前板面和后板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镀片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段(131)、所述第一连接段(132)和所述第二延伸段(133)均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延伸段(133)的上端面互相连接,所述弹性部(12)择一与所述第一延伸段(131)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镀片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镀片夹持结构还包括第二导电板(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澄辉李耀斌卢乐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高飞翔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