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型高效油污分离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0368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节能型高效油污分离容器,包括壳体、分离室、注液口、换热室和控制面板,所述壳体内部的底端设有换热室,且换热室一侧的内壁上设有连通口,连通口的一端延伸至壳体的外部,并且换热室上方的壳体内部设有分离室,所述分离室一侧的内壁上设有防护罩体,且防护罩体一侧的内壁上设有电机,并且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转轴,所述分离室远离防护罩体一侧的内壁上铰接有混合轴,混合轴的一端延伸至防护罩体的内部并与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混合轴的两外侧壁上皆安装有等间距的混合叶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提高了分离容器的适用范围,提高了分离容器使用时的分离效率,而且提高了分离容器使用时的节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节能型高效油污分离容器
本技术涉及油污分离
,具体为节能型高效油污分离容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在污水的处理上需要将废弃的油污与水进行分离,只有达到排放标准的废水才可以进行排放,因此需使用到相应的分离容器。现今市场上的此类分离容器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1)传统的此类分离容器不便于调节吸油接管的深度,难以对不同深度的油污进行吸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传统的此类分离容器不便于对污水进行混合处理,使其油污快速进行上浮,分离效率一般;(3)传统的此类分离容器不便于对污水中的热能进行换热处理,导致其热能难以充分利用,节能性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节能型高效油污分离容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分离容器不便于调节吸油接管的深度、不便于对污水进行混合处理以及不便于对污水中的热能进行换热处理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节能型高效油污分离容器,包括壳体、分离室、注液口、换热室和控制面板,所述壳体内部的底端设有换热室,且换热室一侧的内壁上设有连通口,连通口的一端延伸至壳体的外部,并且换热室上方的壳体内部设有分离室,所述分离室一侧的内壁上设有防护罩体,且防护罩体一侧的内壁上设有电机,并且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转轴,所述分离室远离防护罩体一侧的内壁上铰接有混合轴,混合轴的一端延伸至防护罩体的内部并与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混合轴的两外侧壁上皆安装有等间距的混合叶片,所述壳体顶端的一侧设有注液口,注液口的底端延伸至分离室的内部,注液口内部的一端固定有滤网,且注液口一侧的壳体顶端设有吸油接管,并且吸油接管外侧的壳体顶端设有管卡结构,所述壳体一侧的外壁上设有风机,且壳体远离风机一侧的外壁上设有连通口,连通口的一端延伸至换热室的内部,并且壳体表面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分别与风机以及电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混合叶片设有十个,且十个混合叶片分为两组,并且相邻混合叶片关于混合轴的中心线对称。优选的,所述分离室内部的底端设有进气管,进气管的一端延伸至壳体的外部并与风机的外壁相连通,且进气管表面的一侧安装有单向阀,并且进气管的顶端设有等间距的曝气盒。优选的,所述管卡结构的内部依次设有第一夹条、活动管卡、紧固螺栓、第二夹条以及定位螺母,所述壳体上方的吸油接管两侧外壁上皆安装有活动管卡,且活动管卡的两外侧壁上分别固定有第一夹条与第二夹条。优选的,所述第二夹条远离第一夹条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定位螺母,且第一夹条远离第二夹条一侧的外壁上设有紧固螺栓,紧固螺栓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一夹条以及第二夹条并与定位螺母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换热室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环形换热管,且环形换热管的底端设有排液口,排液口的一端延伸至壳体的外部,并且换热室顶部的一侧设有电磁阀,电磁阀的底端通过导管延伸至环形换热管的内部,电磁阀的顶端通过导管延伸至分离室的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节能型高效油污分离容器不仅提高了分离容器的适用范围,提高了分离容器使用时的分离效率,而且提高了分离容器使用时的节能性;(1)通过设置有第一夹条、活动管卡、紧固螺栓、第二夹条以及定位螺母,通过上下拉动吸油接管,随后旋转紧固螺栓,使其经第一夹条与第二夹条拧入至定位螺母的内部,使两组活动管卡紧密贴合于吸油接管的外壁上并将其定位于壳体的顶部,以便对吸油接管的深度进行调节,从而提高了分离容器的适用范围;(2)通过设置有电机、转轴、混合轴以及混合叶片,通过操作控制面板打开电机,使其由转轴带动混合轴旋转,并使混合叶片同步进行转动,以便对分离室内部的污水进行混合处理,使污水内部的油污快速上浮,从而提高了分离容器使用时的分离效率;(3)通过设置有电磁阀、环形换热管、换热室、连通口以及排液口,通过连通口将水源注入至换热室的内部,再通过操作控制面板打开电磁阀,使分离室内部分离后的液体溢流至环形换热管的内部并由排液口排出,以便对其进行换热处理,充分利用污水中的热能,从而提高了分离容器使用时的节能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管卡结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管卡结构俯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系统框架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风机;3、单向阀;4、混合叶片;5、混合轴;6、分离室;7、注液口;8、管卡结构;801、第一夹条;802、活动管卡;803、紧固螺栓;804、第二夹条;805、定位螺母;9、吸油接管;10、转轴;11、电机;12、防护罩体;13、连通口;14、换热室;15、电磁阀;16、曝气盒;17、进气管;18、环形换热管;19、排液口;20、控制面板;21、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节能型高效油污分离容器,包括壳体1、分离室6、注液口7、换热室14和控制面板20,壳体1内部的底端设有换热室14,换热室14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环形换热管18,且环形换热管18的底端设有排液口19,排液口19的一端延伸至壳体1的外部,并且换热室14顶部的一侧设有电磁阀15,该电磁阀15的型号可为4V210-08,电磁阀15的输入端与控制面板20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电磁阀15的底端通过导管延伸至环形换热管18的内部,电磁阀15的顶端通过导管延伸至分离室6的内部,以便对污水进行换热处理;且换热室14一侧的内壁上设有连通口13,连通口13的一端延伸至壳体1的外部,并且换热室14上方的壳体1内部设有分离室6,分离室6内部的底端设有进气管17,进气管17的一端延伸至壳体1的外部并与风机2的外壁相连通,且进气管17表面的一侧安装有单向阀3,该单向阀3的型号可为TS1120TSLB,单向阀3的输入端与控制面板20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并且进气管17的顶端设有等间距的曝气盒16,以便通入外界空气;分离室6一侧的内壁上设有防护罩体12,且防护罩体12一侧的内壁上设有电机11,该电机11的型号可为Y112M-2,并且电机1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转轴10,分离室6远离防护罩体12一侧的内壁上铰接有混合轴5,混合轴5的一端延伸至防护罩体12的内部并与转轴10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混合轴5的两外侧壁上皆安装有等间距的混合叶片4,混合叶片4设有十个,且十个混合叶片4分为两组,并且相邻混合叶片4关于混合轴5的中心线对称,提高了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节能型高效油污分离容器,包括壳体(1)、分离室(6)、注液口(7)、换热室(14)和控制面板(2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的底端设有换热室(14),且换热室(14)一侧的内壁上设有连通口(13),连通口(13)的一端延伸至壳体(1)的外部,并且换热室(14)上方的壳体(1)内部设有分离室(6),所述分离室(6)一侧的内壁上设有防护罩体(12),且防护罩体(12)一侧的内壁上设有电机(11),并且电机(1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转轴(10),所述分离室(6)远离防护罩体(12)一侧的内壁上铰接有混合轴(5),混合轴(5)的一端延伸至防护罩体(12)的内部并与转轴(10)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混合轴(5)的两外侧壁上皆安装有等间距的混合叶片(4),所述壳体(1)顶端的一侧设有注液口(7),注液口(7)的底端延伸至分离室(6)的内部,注液口(7)内部的一端固定有滤网(21),且注液口(7)一侧的壳体(1)顶端设有吸油接管(9),并且吸油接管(9)外侧的壳体(1)顶端设有管卡结构(8),所述壳体(1)一侧的外壁上设有风机(2),且壳体(1)远离风机(2)一侧的外壁上设有连通口(13),连通口(13)的一端延伸至换热室(14)的内部,并且壳体(1)表面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控制面板(20),控制面板(20)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分别与风机(2)以及电机(1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节能型高效油污分离容器,包括壳体(1)、分离室(6)、注液口(7)、换热室(14)和控制面板(2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的底端设有换热室(14),且换热室(14)一侧的内壁上设有连通口(13),连通口(13)的一端延伸至壳体(1)的外部,并且换热室(14)上方的壳体(1)内部设有分离室(6),所述分离室(6)一侧的内壁上设有防护罩体(12),且防护罩体(12)一侧的内壁上设有电机(11),并且电机(1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转轴(10),所述分离室(6)远离防护罩体(12)一侧的内壁上铰接有混合轴(5),混合轴(5)的一端延伸至防护罩体(12)的内部并与转轴(10)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混合轴(5)的两外侧壁上皆安装有等间距的混合叶片(4),所述壳体(1)顶端的一侧设有注液口(7),注液口(7)的底端延伸至分离室(6)的内部,注液口(7)内部的一端固定有滤网(21),且注液口(7)一侧的壳体(1)顶端设有吸油接管(9),并且吸油接管(9)外侧的壳体(1)顶端设有管卡结构(8),所述壳体(1)一侧的外壁上设有风机(2),且壳体(1)远离风机(2)一侧的外壁上设有连通口(13),连通口(13)的一端延伸至换热室(14)的内部,并且壳体(1)表面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控制面板(20),控制面板(20)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分别与风机(2)以及电机(1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高效油污分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叶片(4)设有十个,且十个混合叶片(4)分为两组,并且相邻混合叶片(4)关于混合轴(5)的中心线对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芳李子龙张丽微
申请(专利权)人:兰溪兴业压力容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