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臭氧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03599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臭氧管组件,包括主体与多根臭氧管,所述主体内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主体内空间分隔为臭氧腔与消毒腔,多根所述臭氧管呈矩形阵列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一隔板,所述臭氧管一端与所述臭氧腔连通,另一端置于所述消毒腔内,所述主体表面设置有与所述臭氧腔连通的臭氧输入管以及与所述消毒腔连通的第一进水管与第一排水管,所述臭氧输入管适于将外置臭氧发生器与臭氧腔连通,所述臭氧管适于将所述臭氧腔内臭氧导入所述消毒腔中,所述第一进水管适于将未消毒的液体导入所述消毒腔中,经臭氧消毒后的液体从所述第一排水管排出,该臭氧管组件消毒效果好,且占用面积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臭氧管组件
本技术涉及养殖池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臭氧管组件。
技术介绍
水产养殖业是人类利用可供养殖(包括种植)的水域,按照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和对水域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运用水产养殖技术和设施,从事水生经济动、植物养殖,为农业生产部门之一。按水域性质不同分为海水养殖业和淡水养殖业。按养殖、种植对象,分为鱼类、虾蟹类、贝类,及藻类、芡、莲、藕等。随着水产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扩大,近几年来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水产养殖的规模也在迅速扩展,现有的水产养殖一般都是在水产养殖池中进行,长时间养殖后,水产养殖池的水中将含有大量有害细菌,严重影响养殖池中生物的健康,而现有手段一般是通过在水产养殖池中设置臭氧组件,以通过臭氧对水产养殖池的水进行消毒,除去水中含有的有害细菌,但现有臭氧组件一般采用单管设置,产生的臭氧与养殖池中水的接触面积有限,无法与养殖池中水充分混合,消毒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臭氧管组件,消毒效果好,且占用面积小。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臭氧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与多根臭氧管,所述主体内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主体内空间分隔为臭氧腔与消毒腔,多根所述臭氧管呈矩形阵列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一隔板,所述臭氧管一端与所述臭氧腔连通,另一端置于所述消毒腔内,所述主体表面设置有与所述臭氧腔连通的臭氧输入管以及与所述消毒腔连通的第一进水管与第一排水管,所述臭氧输入管适于将外置臭氧发生器与臭氧腔连通,所述臭氧管适于将所述臭氧腔内臭氧导入所述消毒腔中,所述第一进水管适于将未消毒的液体导入所述消毒腔中,经臭氧消毒后的液体从所述第一排水管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臭氧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与多根臭氧管,所述主体内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主体内空间分隔为臭氧腔与消毒腔,多根所述臭氧管呈矩形阵列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一隔板,所述臭氧管一端与所述臭氧腔连通,另一端置于所述消毒腔内,所述主体表面设置有与所述臭氧腔连通的臭氧输入管以及与所述消毒腔连通的第一进水管与第一排水管,所述臭氧输入管适于将外置臭氧发生器与臭氧腔连通,所述臭氧管适于将所述臭氧腔内臭氧导入所述消毒腔中,所述第一进水管适于将未消毒的液体导入所述消毒腔中,经臭氧消毒后的液体从所述第一排水管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臭氧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管置于所述消毒腔内的一端的末端开设有第一排气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臭氧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管置于所述消毒腔内的一端表面开设多个第二排气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臭氧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管为气泡石管,以适于将臭氧从所述臭氧管的管壁排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臭氧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腔内滑动设置有封板,所述封板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湘安叶宇彬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启立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