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臭氧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0359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臭氧管组件,包括主体与多根臭氧管,所述主体内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主体内空间分隔为臭氧腔与消毒腔,多根所述臭氧管呈矩形阵列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一隔板,所述臭氧管一端与所述臭氧腔连通,另一端置于所述消毒腔内,所述主体表面设置有与所述臭氧腔连通的臭氧输入管以及与所述消毒腔连通的第一进水管与第一排水管,所述臭氧输入管适于将外置臭氧发生器与臭氧腔连通,所述臭氧管适于将所述臭氧腔内臭氧导入所述消毒腔中,所述第一进水管适于将未消毒的液体导入所述消毒腔中,经臭氧消毒后的液体从所述第一排水管排出,该臭氧管组件消毒效果好,且占用面积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臭氧管组件
本技术涉及养殖池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臭氧管组件。
技术介绍
水产养殖业是人类利用可供养殖(包括种植)的水域,按照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和对水域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运用水产养殖技术和设施,从事水生经济动、植物养殖,为农业生产部门之一。按水域性质不同分为海水养殖业和淡水养殖业。按养殖、种植对象,分为鱼类、虾蟹类、贝类,及藻类、芡、莲、藕等。随着水产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扩大,近几年来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水产养殖的规模也在迅速扩展,现有的水产养殖一般都是在水产养殖池中进行,长时间养殖后,水产养殖池的水中将含有大量有害细菌,严重影响养殖池中生物的健康,而现有手段一般是通过在水产养殖池中设置臭氧组件,以通过臭氧对水产养殖池的水进行消毒,除去水中含有的有害细菌,但现有臭氧组件一般采用单管设置,产生的臭氧与养殖池中水的接触面积有限,无法与养殖池中水充分混合,消毒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臭氧管组件,消毒效果好,且占用面积小。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臭氧管组件,包括主体与多根臭氧管,所述主体内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主体内空间分隔为臭氧腔与消毒腔,多根所述臭氧管呈矩形阵列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一隔板,所述臭氧管一端与所述臭氧腔连通,另一端置于所述消毒腔内,所述主体表面设置有与所述臭氧腔连通的臭氧输入管以及与所述消毒腔连通的第一进水管与第一排水管,所述臭氧输入管适于将外置臭氧发生器与臭氧腔连通,所述臭氧管适于将所述臭氧腔内臭氧导入所述消毒腔中,所述第一进水管适于将未消毒的液体导入所述消毒腔中,经臭氧消毒后的液体从所述第一排水管排出。进一步地,所述臭氧管置于所述消毒腔内的一端的末端开设有第一排气孔。进一步地,所述臭氧管置于所述消毒腔内的一端表面开设多个第二排气孔。进一步地,所述臭氧管为气泡石管,以适于将臭氧从所述臭氧管的管壁排出。进一步地,所述臭氧腔内滑动设置有封板,所述封板将所述臭氧腔分隔为安装腔与容纳腔,所述臭氧管与所述臭氧腔的连接端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并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臭氧输入管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适于提供弹力以使所述封板朝所述臭氧管方向运动,所述封板适于在弹簧的驱动下抵紧所述臭氧管,以封堵所述进气孔。进一步地,所述主体表面还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泄气管。进一步地,所述封板与臭氧管的接触面设置有橡胶。进一步地,所述消毒腔内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消毒腔分隔为第一消毒腔与第二消毒腔,所述第一进水管以及所述第一排水管与所述第一消毒腔连通,所述主体表面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消毒腔连通的第二进水管与第二排水管。进一步地,所述臭氧管置于所述消毒腔内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隔板并与所述第二隔板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主体表面设置有安装板。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通过在主体内设置多根臭氧管,以通过增加臭氧管数量的方式,增加臭氧管与注入主体中未消毒液体的接触面积,以使臭氧能够与未消毒液体充分混合,提高消毒效果以及消毒效率,且多根臭氧管以矩形阵列的方式安装于第一隔板上,以在单位面积内安装最多数量的臭氧管,充分利用空间,占用面积小,且消毒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臭氧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臭氧管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臭氧管组件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臭氧管组件臭氧腔的内部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的臭氧管组件臭氧腔去除封闭的内部结构图。图中:10、主体;101、臭氧腔;1011、封板;1012、弹簧;1021、第一消毒腔;1022、第二消毒腔;11、第一隔板;12、第二隔板;13、第一进水管;14、第一排水管;15、第二进水管;16、第二排水管;17、安装板;18、臭氧输入管;20、臭氧管;201、进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下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如图1-5所示的一种臭氧管组件,包括主体10与多根臭氧管20,主体10内设置有第一隔板11,第一隔板11将主体10内空间分隔为臭氧腔101与消毒腔,多根臭氧管20呈矩形阵列的方式安装于第一隔板11,臭氧管20一端与臭氧腔101连通,另一端置于消毒腔内,主体10表面设置有与臭氧腔101连通的臭氧输入管18以及与消毒腔连通的第一进水管13与第一排水管14,臭氧输入管18适于将外置臭氧发生器与臭氧腔101连通,臭氧管20适于将臭氧腔101内臭氧导入消毒腔中,第一进水管13适于将未消毒的液体导入消毒腔中,经臭氧消毒后的液体从第一排水管14排出。使用时,外置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并经由臭氧管20输入管进入臭氧腔101中,由臭氧管20进入消毒腔中,未消毒的液体(水)从经第一进水管13进入消毒腔中,以与消毒腔中臭氧充分接触进行消毒,消毒后的液体将从第一排水口排出。本申请通过在主体10内设置多根臭氧管20,以通过增加臭氧管20数量的方式,增加臭氧管20与注入主体10中未消毒液体的接触面积,以使臭氧能够与未消毒液体充分混合,提高消毒效果以及消毒效率,且多根臭氧管20以矩形阵列的方式安装于第一隔板11上,以在单位面积内安装最多数量的臭氧管20,充分利用空间,且消毒效果好。臭氧管20置于消毒腔内的一端的末端开设有第一排气孔,以便于臭氧腔101内气体进入消毒腔中。臭氧管20置于消毒腔内的一端表面开设多个第二排气孔,以便于臭氧管20排出臭氧充分与注入液体混合均匀,提高消毒效果。臭氧管20为气泡石管,能够使得通过臭氧管20进入消毒腔中臭氧变成大量臭氧气泡,加大臭氧与注入液体的接触面积,便于臭氧与注入液体充分混合,提高消毒效果。具体地,臭氧腔101内滑动设置有封板1011,封板1011将臭氧腔101分隔为安装腔与容纳腔,臭氧管20与臭氧腔101的连接端置于容纳腔内并开设有进气孔201,臭氧输入管18与容纳腔连通,安装腔内设置有弹簧1012,弹簧1012适于提供弹力以使封板1011朝臭氧管20方向运动,封板1011适于在弹簧1012的驱动下抵紧臭氧管20,以封堵进气孔201。工作时,外置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将通过臭氧输入管18输入容纳腔中,以增加容纳腔中气压,进而驱使封板1011挤压弹簧1012并朝远离臭氧管20方向运动,以打开进气孔201,臭氧由进气孔201进入臭氧管20中;工作完成后,使用者关闭外置臭氧发生器,容纳腔中气压降低,此时,弹簧1012将推动封板1011朝臭氧管20方向运动,直至与臭氧管20抵紧,以封堵进气孔201,以避免消毒腔内液体通过臭氧管20流入容纳腔中,并沿臭氧输入管18进入至外置臭氧发生器中导致臭氧发生器损坏。主体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臭氧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与多根臭氧管,所述主体内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主体内空间分隔为臭氧腔与消毒腔,多根所述臭氧管呈矩形阵列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一隔板,所述臭氧管一端与所述臭氧腔连通,另一端置于所述消毒腔内,所述主体表面设置有与所述臭氧腔连通的臭氧输入管以及与所述消毒腔连通的第一进水管与第一排水管,所述臭氧输入管适于将外置臭氧发生器与臭氧腔连通,所述臭氧管适于将所述臭氧腔内臭氧导入所述消毒腔中,所述第一进水管适于将未消毒的液体导入所述消毒腔中,经臭氧消毒后的液体从所述第一排水管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臭氧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与多根臭氧管,所述主体内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主体内空间分隔为臭氧腔与消毒腔,多根所述臭氧管呈矩形阵列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一隔板,所述臭氧管一端与所述臭氧腔连通,另一端置于所述消毒腔内,所述主体表面设置有与所述臭氧腔连通的臭氧输入管以及与所述消毒腔连通的第一进水管与第一排水管,所述臭氧输入管适于将外置臭氧发生器与臭氧腔连通,所述臭氧管适于将所述臭氧腔内臭氧导入所述消毒腔中,所述第一进水管适于将未消毒的液体导入所述消毒腔中,经臭氧消毒后的液体从所述第一排水管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臭氧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管置于所述消毒腔内的一端的末端开设有第一排气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臭氧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管置于所述消毒腔内的一端表面开设多个第二排气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臭氧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管为气泡石管,以适于将臭氧从所述臭氧管的管壁排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臭氧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腔内滑动设置有封板,所述封板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湘安叶宇彬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启立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