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多地形的超重高耸贝雷梁组合桁架液压升降提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0312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多地形的超重高耸贝雷梁组合桁架液压升降提升装置,包括底滑梁、贝雷梁组合桁架、纵梁、横梁、起重小车、液压顶升单元、电气单元;所述底滑梁上的两侧分别设置贝雷梁组合桁架,每个贝雷梁组合桁架的侧面设置液压顶升单元用于控制升降,并且与贝雷梁组合桁架连接,两个所述贝雷梁组合桁架的顶部设置纵梁,所述横梁通过滑动方式设置在纵梁上,所述起重小车滑动设置在横梁上,所述电气单元与起重小车连接用于进行电气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适应多地形的施工条件,满足超高、超重吊装,能同时实现横向、纵向和竖向三个方向的带载移动,需要场地小,可重复拆装转场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多地形的超重高耸贝雷梁组合桁架液压升降提升装置
本技术属于起重机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多地形的超重高耸贝雷梁组合桁架液压升降提升装置。
技术介绍
风电是一种清洁能源,而风力发电机的吊装受地形、吊装设备等因素影响。吊装设备是制约风场建设的关键,传统施工工艺是采用超大吨位起重机现场吊装,受国内超大吨位起重机饱有数量有限及复杂地形限制,部分风场建设进度慢、施工难度大,且部分风机维修拆装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多地形的超重高耸贝雷梁组合桁架液压升降提升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多地形的超重高耸贝雷梁组合桁架液压升降提升装置,包括底滑梁、贝雷梁组合桁架、纵梁、横梁、起重小车、液压顶升单元、电气单元;所述底滑梁上的两侧分别设置贝雷梁组合桁架,每个贝雷梁组合桁架的侧面设置液压顶升单元用于控制升降,并且与贝雷梁组合桁架连接,两个所述贝雷梁组合桁架的顶部设置纵梁,所述横梁通过滑动方式设置在纵梁上,所述起重小车滑动设置在横梁上,所述电气单元与起重小车连接用于进行电气控制。上述方案中,所述液压顶升单元包括左顶升框架、右顶升框架、扁担梁、顶升油缸,所述左顶升框架、右顶升框架分别设置在贝雷梁组合桁架的两侧,所述左顶升框架、右顶升框架的顶部分别与顶升油缸的固定端连接,两个顶升油缸的输出端与扁担梁的两端连接。上述方案中,所述扁担梁贯穿贝雷梁组合桁架最底层的中间铰的下方,并且与中间铰铰接。上述方案中,两个所述贝雷梁组合桁架的上下部分别与底滑梁、纵梁铰接,一侧为固定,另一侧为滑动。上述方案中,所述贝雷梁组合桁架由贝雷架组合而成。上述方案中,所述纵梁包括上滑道、下滑道、贝雷梁,所述上滑道、下滑道分别设置在贝雷梁的上下两侧,所述上滑道用于承载支撑横梁,实现横梁沿滑道方向纵移;所述下滑道用于实现装置起升时上移动端的滑动。上述方案中,所述横梁为三角形桁架结构,底部有4个纵移走行小车与上滑道上的纵移轨道配合连接,顶部设置有横移轨道用于与起重小车滑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够适应多地形的施工条件,满足超高、超重吊装,能同时实现横向、纵向和竖向三个方向的带载移动,需要场地小,可重复拆装转场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多地形的超重高耸贝雷梁组合桁架液压升降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多地形的超重高耸贝雷梁组合桁架液压升降提升装置降落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多地形的超重高耸贝雷梁组合桁架液压升降提升装置中顶升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多地形的超重高耸贝雷梁组合桁架液压升降提升装置,如图1-5所示所示,包括底滑梁1、贝雷梁组合桁架2、纵梁3、横梁4、起重小车5、液压顶升单元6、电气单元;所述底滑梁1设置两个并且左右设置,左右两侧设置的底滑梁1分别设置贝雷梁组合桁架2,每个贝雷梁组合桁架2中底层中间铰21所处位置的侧面设置液压顶升单元6用于控制升降,两个所述贝雷梁组合桁架2的顶部均设置纵梁3,所述横梁4通过滑动方式设置在纵梁3上,所述起重小车5设置在横梁4上,所述电气单元与起重小车5连接用于进行电气控制。两个所述贝雷梁组合桁架2的上下部分别与底滑梁1、纵梁3铰接,一侧为固定,另一侧为滑动。如图4、5所示,所述液压顶升单元6包括左顶升框架61、右顶升框架62、扁担梁63、顶升油缸64,所述左顶升框架61、右顶升框架62分别设置在贝雷梁组合桁架2的两侧,所述左顶升框架61、右顶升框架62的顶部分别与顶升油缸64的固定端连接,两个顶升油缸64的输出端与扁担梁63的两端连接。所述扁担梁63贯穿贝雷梁组合桁架2最底层的中间铰21的下方,并且与中间铰21铰接。所述贝雷梁组合桁架2由贝雷架组合而成。所述纵梁3包括上滑道31、下滑道32、贝雷梁33,所述上滑道31、下滑道32分别设置在贝雷梁33的上下两侧,所述上滑道31用于承载支撑横梁4,实现横梁4沿滑道方向纵移;所述下滑道32用于实现装置起升时上移动端的滑动。所述横梁4为三角形桁架结构,底部有4个纵移走行小车41与上滑道31配合连接,顶部设置有横移轨道用于与起重小车5滑动连接;纵移速度为0-3m/min,横梁4自重约30吨。所述起重小车5额定起重量100吨,由卷扬机,动、定滑轮组,小车架、横移机构,钢丝绳,吊具等组成,横移机构配置有三合一电机减速机,起升小车的起升及走行均为变频控制;起升小车起升速度为0-1m/min,横移走行速度为0-3m/min;设置有载荷限制器,高度限制器,超速开关等安全装置,走行电机防护等级为IP55;设置有防雨房,并确保雨水不进入小天车内;防雨房有一定高度,保证人员能在里面检修操作,防雨房内有照明设施。本技术的工作:如图3所示,在初始位置,所述所有顶升油缸64的活塞杆处于伸出状态,所述贝雷梁组合桁架2折叠收缩,在需要升起时,通过液压驱动,所有顶升油缸64的活塞杆收缩,通过扁担梁63带动贝雷梁组合桁架2升起展开,直至满足需要的位置,所述液压驱动停止工作,进而所有顶升油缸64暂停;这时,通过横梁4在上滑道31上的纵移轨道上进行纵向位置调整,之后,所述起重小车5通过在横梁4上横移轨道进行横向位置调整,到达合适为之后,所述起重小车5进行起吊工作。所述起重小车5起吊工作结束后,通过液压驱动,所有顶升油缸64的活塞杆伸出,并且逐步将贝雷梁组合桁架2降落至初始位置,之后,液压驱动停止工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多地形的超重高耸贝雷梁组合桁架液压升降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滑梁、贝雷梁组合桁架、纵梁、横梁、起重小车、液压顶升单元、电气单元;所述底滑梁上的两侧分别设置贝雷梁组合桁架,每个贝雷梁组合桁架的侧面设置液压顶升单元用于控制升降,并且与贝雷梁组合桁架连接,两个所述贝雷梁组合桁架的顶部设置纵梁,所述横梁通过滑动方式设置在纵梁上,所述起重小车滑动设置在横梁上,所述电气单元与起重小车连接用于进行电气控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多地形的超重高耸贝雷梁组合桁架液压升降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滑梁、贝雷梁组合桁架、纵梁、横梁、起重小车、液压顶升单元、电气单元;所述底滑梁上的两侧分别设置贝雷梁组合桁架,每个贝雷梁组合桁架的侧面设置液压顶升单元用于控制升降,并且与贝雷梁组合桁架连接,两个所述贝雷梁组合桁架的顶部设置纵梁,所述横梁通过滑动方式设置在纵梁上,所述起重小车滑动设置在横梁上,所述电气单元与起重小车连接用于进行电气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多地形的超重高耸贝雷梁组合桁架液压升降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顶升单元包括左顶升框架、右顶升框架、扁担梁、顶升油缸,所述左顶升框架、右顶升框架分别设置在贝雷梁组合桁架的两侧,所述左顶升框架、右顶升框架的顶部分别与顶升油缸的固定端连接,两个顶升油缸的输出端与扁担梁的两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多地形的超重高耸贝雷梁组合桁架液压升降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扁担梁贯穿贝雷梁组合桁架最底层的中间铰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加顺孙文明张敬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