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电梯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0297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电梯门结构,包括电梯门本体、进出板、驱动机构、活动滑块和电源,所述电梯门本体的正面开设有保护凹槽,所述保护凹槽的侧壁开设有收纳槽,所述进出板与收纳槽卡接,所述进出板与收纳槽的侧壁通过弹性件固定连接,该安全电梯门结构,通过设置了缓冲套、进出板、弹性件和收纳槽,使出现夹手时会有一个缓冲,不易夹伤,而且便于将手指取出,还设置了驱动机构、活动滑块和电源,必要时可以强行打开电梯门,解决了市面上的电梯对于一些较小的物品无法感应,比如手指,这就导致有可能出现夹手的情况,而现在市面上没有对于夹手情况进行保护的电梯,在乘坐电梯时,如果发生夹手的情况就会比较危险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电梯门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领域,具体是一种安全电梯门结构。
技术介绍
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市面上的电梯大多带有感应功能,通过感应门之间是否有物体来控制电梯门的开关,但是这种感应功能只能感应到较大的物体,对于一些较小的物品无法感应,比如手指,这就导致有可能出现夹手的情况,而现在市面上没有对于夹手情况进行保护的电梯,在乘坐电梯时,如果发生夹手的情况就会比较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电梯门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电梯门结构,包括电梯门本体、进出板、驱动机构、活动滑块和电源,所述电梯门本体的正面开设有保护凹槽,所述保护凹槽的侧壁开设有收纳槽,所述进出板与收纳槽卡接,所述进出板与收纳槽的侧壁通过弹性件固定连接,所述进出板远离弹性件的一侧套接有缓冲套且缓冲套与保护凹槽相适配,所述电梯门本体与驱动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电梯门本体的内部开设有固定滑槽,所述活动滑块与固定滑槽卡接,所述活动滑块与进出板通过连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滑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源,所述电源靠近活动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通电元件,所述活动滑块靠近电源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接电元件,所述接电元件与驱动机构通过电线连通,所述电源与驱动机构通过电线连通。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梯门本体共有两个且对称分布,两个所述电梯门本体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垫。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垫的材质为橡胶,所述缓冲套的材质也为橡胶。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接电元件的输出端贯穿活动滑块并与电线固定连接且该电线贯穿固定滑槽的侧壁并延伸至收线槽内,所述电线远离接电元件的一端与驱动机构连通。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接电元件与通电元件相适配,所述接电元件和通电元件均可传输电流。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套与保护凹槽的侧壁接触时,弹性件被压缩且接电元件与通电元件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安全电梯门结构,通过设置了缓冲套、进出板、弹性件和收纳槽,使出现夹手时会有一个缓冲,不易夹伤,而且便于将手指取出,还设置了驱动机构、活动滑块和电源,必要时可以强行打开电梯门,解决了市面上的电梯对于一些较小的物品无法感应,比如手指,这就导致有可能出现夹手的情况,而现在市面上没有对于夹手情况进行保护的电梯,在乘坐电梯时,如果发生夹手的情况就会比较危险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安全电梯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安全电梯门结构的俯视图。图3为安全电梯门结构中固定滑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安全电梯门结构驱动机构通电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梯门本体;2、进出板;3、缓冲套;4、缓冲垫;5、保护凹槽;6、收纳槽;7、弹性件;8、驱动机构;9、收线槽;10、固定滑槽;11、活动滑块;12、接电元件;13、电源;14、通电元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实施例1请参阅图1-4,一种安全电梯门结构,包括电梯门本体1、进出板2、驱动机构8、活动滑块11和电源13,所述电梯门本体1的正面开设有保护凹槽5,所述保护凹槽5的侧壁开设有收纳槽6,所述进出板2与收纳槽6卡接,所述进出板2与收纳槽6的侧壁通过弹性件7固定连接,所述进出板2远离弹性件7的一侧套接有缓冲套3且缓冲套3与保护凹槽5相适配,所述电梯门本体1与驱动机构8固定连接,所述电梯门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固定滑槽10,所述活动滑块11与固定滑槽10卡接,所述活动滑块11与进出板2通过连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滑槽1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源13,所述电源13靠近活动滑块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通电元件14,所述活动滑块11靠近电源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接电元件12,所述接电元件12与驱动机构8通过电线连通,所述电源13与驱动机构8通过电线连通。为了在电梯门本体1关闭时,既起到密封作用,又起到缓冲作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梯门本体1共有两个且对称分布,两个所述电梯门本体1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垫4,所述缓冲垫4的材质为橡胶,所述缓冲套3的材质也为橡胶,在电梯门关闭时,如果夹住了手指,橡胶材质的缓冲垫4会抵消一部分压力,防止夹伤。进一步的,所述接电元件12的输出端贯穿活动滑块11并与电线固定连接且该电线贯穿固定滑槽10的侧壁并延伸至收线槽9内,所述电线远离接电元件12的一端与驱动机构8连通,驱动机构8可以驱动电梯门本体1的开关,当驱动机构8通电时,可以控制电梯门本体1开启,驱动机构有两个通电方式,一种是由电梯自带的感应装置自动控制通电,另一种是由电源13给电,手动控制通电。进一步的,所述接电元件12与通电元件14相适配,所述接电元件12和通电元件14均可传输电流,接电元件12和通电元件14就是为了手动控制驱动机构通电。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套3与保护凹槽5的侧壁接触时,弹性件7被压缩且接电元件12与通电元件14接触,只有弹性件7被压缩到最大限度时,才会触发,弹性件7不加限定,只要满足正常状态下可以将进出板2推出,受到力的作用会被压缩,使进出板2被收起即可。实施例2本实施例对实施例1中接电元件12和通电元件14的工作原理进行解释,具体如下:在正常状态下弹性件7处于伸长状态,接电元件12和通电元件14不接触,当有物体被夹住时,可以将进出板2沿收纳槽6推到最里面,此时接电元件12和通电元件14接触,两者配合导电,使电源13和驱动机构8形成一个回路,电源13对驱动机构8提供电力使其驱动电梯门本体1打开,即可将被夹物体取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驱动机构8驱动电梯门本体1的开关,在正常状态下弹性件7处于伸长状态,两个缓冲套3搭接,接电元件12和通电元件14不接触,当有物体被夹住时,弹性件7会被压缩,留出空隙,可以将物体拿出,如果物体过大拿不出,或者被电梯门本体1夹住时,可以将进出板2沿收纳槽6推到最里面,此时接电元件12和通电元件14,两者配合导电,使电源13和驱动机构8形成一个回路,电源13对驱动机构8提供电力使其驱动电梯门本体1打开,即可将被夹物体取出。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电梯门结构,包括电梯门本体(1)、进出板(2)、驱动机构(8)、活动滑块(11)和电源(1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门本体(1)的正面开设有保护凹槽(5),所述保护凹槽(5)的侧壁开设有收纳槽(6),所述进出板(2)与收纳槽(6)卡接,所述进出板(2)与收纳槽(6)的侧壁通过弹性件(7)固定连接,所述进出板(2)远离弹性件(7)的一侧套接有缓冲套(3)且缓冲套(3)与保护凹槽(5)相适配,所述电梯门本体(1)与驱动机构(8)固定连接,所述电梯门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固定滑槽(10),所述活动滑块(11)与固定滑槽(10)卡接,所述活动滑块(11)与进出板(2)通过连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滑槽(1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源(13),所述电源(13)靠近活动滑块(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通电元件(14),所述活动滑块(11)靠近电源(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接电元件(12),所述接电元件(12)与驱动机构(8)通过电线连通,所述电源(13)与驱动机构(8)通过电线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电梯门结构,包括电梯门本体(1)、进出板(2)、驱动机构(8)、活动滑块(11)和电源(1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门本体(1)的正面开设有保护凹槽(5),所述保护凹槽(5)的侧壁开设有收纳槽(6),所述进出板(2)与收纳槽(6)卡接,所述进出板(2)与收纳槽(6)的侧壁通过弹性件(7)固定连接,所述进出板(2)远离弹性件(7)的一侧套接有缓冲套(3)且缓冲套(3)与保护凹槽(5)相适配,所述电梯门本体(1)与驱动机构(8)固定连接,所述电梯门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固定滑槽(10),所述活动滑块(11)与固定滑槽(10)卡接,所述活动滑块(11)与进出板(2)通过连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滑槽(1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源(13),所述电源(13)靠近活动滑块(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通电元件(14),所述活动滑块(11)靠近电源(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接电元件(12),所述接电元件(12)与驱动机构(8)通过电线连通,所述电源(13)与驱动机构(8)通过电线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晓毅巫涛江卫排锋马爱萍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能源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