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风保暖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9915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风保暖面料,属于面料技术领域,包括防风外层、保暖内层,所述保暖内层采用每根第一经线压两根第一纬线或过两根第一纬线,再过两根第一纬线或者压两根第一纬线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第一经线与第一纬线之间的编织方式,使得保暖内层上形成间隙,从而增强保暖内层的透气性,同时粗纱线的直径大于细纱线的直径,使得粗纱线与防风外层相接触时,细纱线与防风外层形成间隙,进而可以在细纱线与防风外层储存部分空气,提高保暖内层与防风外层之间的保暖性,并且进一步增强保暖内层与防风外层之间的空气流动,从而加快面料上汗水的挥发,减小汗水给人体的不适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风保暖面料
本技术公开一种防风保暖面料,属于面料

技术介绍
人体是一个发热源,其不断产生热量,特别是在冬天,产生的热量释放的较多或较快,人体就会感到冷,这时需要通过添加衣服来达到保暖的目的。现有专利号为CN201820358462.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风保暖面料,包括面层、中间层和底层,所述面层由第一丝和第二丝复捻,所述第一丝为沸水收缩后的涤纶,所述第二丝为高收缩纤维,所述底层为涤纶,上述面层和底层连接在中间层两侧处。上述方案使得面层具有良好的防风保暖效果,但是其透气性差,造成人体汗液不易挥发等,会长久的粘附在面料上,导致面料上的汗水给人体皮肤带来粘附感,容易让人感到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防风保暖面料,利用第一经线与第一纬线之间的编织方式,使得保暖内层上形成间隙,从而增强保暖内层的透气性,同时粗纱线的直径大于细纱线的直径,使得粗纱线与防风外层相接触时,细纱线与防风外层形成间隙,进而可以在细纱线与防风外层之间储存部分空气,提高保暖内层与防风外层之间的保暖性,并且进一步增强保暖内层与防风外层之间的空气流动,从而加快面料上汗水的挥发,减小汗水给人体的不适感。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防风保暖面料,包括防风外层、保暖内层,所述保暖内层采用每根第一经线压两根第一纬线或过两根第一纬线,再过两根第一纬线或者压两根第一纬线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所述第一经线包括粗纱线、细纱线,所述粗纱线的直径大于细纱线的直径,并且粗纱线与细纱线间隔分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两根第一纬线之间存在间隙,增强保暖内层的透气性,同时粗纱线的直径大于细纱线的直径,使得保暖内层与防风外层相接触的接触面之间,细纱线与防风外层形成间隙,进一步增强保暖内层与防风外层之间的空气流动,从而加快面料上汗水的挥发,减小汗水给人体的不适感。优选的,所述粗纱线内部设置有中空通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中空通道起到弹性缓冲的作用,可以增加粗纱线的柔弹性,此外,在静止时,中空通道还能储存部分空气,可以提高粗纱线的保暖效果。优选的,所述防风外层与保暖内层之间设置有定位纱线,所述防风外层与保暖内层通过定位纱线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定位纱线减少防风外层与保暖内层之间的摩擦,此外,还有助于在防风外层与保暖内层之间形成静止空气层,从而提高面料的保暖效果。优选的,所述保暖内层远离防风外层的一侧设置有凸起条,所述凸起条间隔分布在保暖内层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凸起条减小保暖内层与人体皮肤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汗水给皮肤带来的粘附感。优选的,所述粗纱线采用碧卡纤维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碧卡纤维横截面不规则的空隙,能瞬间吸收并排出大量水分,还能吸附空气和人体自身的异味,使得细纱线能够时刻保持皮肤舒适、干爽、清洁。优选的,所述防风外层由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编织而成,所述第二经线与第二纬线采用一上一下的编织方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一上一下的编织方式增强防风外层的结构稳定性,提高防风外层的防风性。优选的,所述第二经线与第二纬线均包括第一芯纱、第二芯纱,两条所述第二芯纱加捻交叉形成多个空心夹槽,所述第一芯纱穿过空心夹槽,第一芯纱被夹持固定在空心夹槽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芯纱、第二芯纱之间的配合,使得第一芯纱在第二经线与第二纬线上形成相互交错的状态,减小第二经线与第二纬线之间的间隙,提高防风外层的防风性。优选的,所述凸起条采用天竹纤维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天竹纤维具有抗菌、抑菌作用,同时也具有吸湿透气性好、手感柔软的特点,进而提高凸起条的使用效果。优选的,所述第一芯纱与第二芯纱均采用亚麻纤维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亚麻纤维具有调温、抗过敏、防静电、抗菌的功能,使得第一芯纱与第二芯纱具有良好的调温效果,提高人们的使用舒适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第一经线与第一纬线之间的编织方式,使得保暖内层上形成间隙,从而增强保暖内层的透气性,同时粗纱线的直径大于细纱线的直径,使得粗纱线与防风外层相接触时,细纱线与防风外层形成间隙,进而可以在细纱线与防风外层之间储存部分空气,提高保暖内层与防风外层之间的保暖性,并且进一步增强保暖内层与防风外层之间的空气流动,从而加快面料上汗水的挥发,减小汗水给人体的不适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防风保暖面料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防风保暖面料的整体结构;图2为本技术保暖内层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保暖内层的内部结构;图3为本技术粗纱线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粗纱线与中空通道之间的位置关系;图4为本技术防风外层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防风外层的内部结构;图5为本技术防风外层与保暖内层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防风外层、保暖内层和定位纱线之间的连接关系;图6为本技术第二经线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第二经线的内部结构。附图标记:1、防风外层;2、保暖内层;3、凸起条;4、第二经线;5、第二纬线;6、第一芯纱;7、定位纱线;8、空心夹槽;9、第二芯纱;10、第一经线;11、第一纬线;12、粗纱线;13、细纱线;14、中空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6所示,一种防风保暖面料,包括防风外层1、保暖内层2,保暖内层2采用每根第一经线10压两根第一纬线11或过两根第一纬线11,再过两根第一纬线11或者压两根第一纬线11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使得两根在一起的第一纬线11之间形成间隙,进而增强保暖内层2的透气性,加快面料上汗水的挥发,减小汗水给人体的不适感,并且第一经线10包括粗纱线12、细纱线13,而保暖内层2与防风外层1相接触时,由于粗纱线12的直径大于细纱线13的直径,使得粗纱线12与防风外层1相接触,而细纱线13与防风外层1形成间隙,从而增强保暖内层2与防风外层1之间的空气流动,进而加快保暖内层2上汗水的挥发,减小汗水给人体的不适感,并且粗纱线12与细纱线13间隔分布,使得细纱线13与防风外层1形成的间隙均匀分布,从而保证面料整体的汗水挥发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风保暖面料,包括防风外层(1)、保暖内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暖内层(2)采用每根第一经线(10)压两根第一纬线(11)或过两根第一纬线(11),再过两根第一纬线(11)或者压两根第一纬线(11)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所述第一经线(10)包括粗纱线(12)、细纱线(13),所述粗纱线(12)的直径大于细纱线(13)的直径,并且粗纱线(12)与细纱线(13)间隔分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风保暖面料,包括防风外层(1)、保暖内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暖内层(2)采用每根第一经线(10)压两根第一纬线(11)或过两根第一纬线(11),再过两根第一纬线(11)或者压两根第一纬线(11)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所述第一经线(10)包括粗纱线(12)、细纱线(13),所述粗纱线(12)的直径大于细纱线(13)的直径,并且粗纱线(12)与细纱线(13)间隔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风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纱线(12)内部设置有中空通道(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风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风外层(1)与保暖内层(2)之间设置有定位纱线(7),所述防风外层(1)与保暖内层(2)通过定位纱线(7)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风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暖内层(2)远离防风外层(1)的一侧设置有凸起条(3),所述凸起条(3)间隔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永江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蓝远针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