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扣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9863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23
一种线扣注塑模具包括模具主体、成型组件、开模组件及顶针。模具主体包括上模及下模,上模及下模均安装于注塑机上,成型组件包括母模仁及子模仁,母模仁设置于下模上,且母模仁靠近上模的端面上开设有成型腔,子模仁容置于上模上,子模仁用于与母模仁相抵接,成型腔与子模仁共同围成模腔;开模组件包括下模支架、顶升板、推杆及多个复位起模杆,下模支架设置于下模及注塑机之间,顶升板容置于下模支架内,多个复位起模杆间隔安装于顶升板上。顶针安装于顶升板上,顶针穿设母模仁,且顶针位于模腔内。在顶针所在位置增设开模组件,通过开模组件在开模过程中对上模施加推力,减少开模过程对上模的磨损,进而提高模具整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扣注塑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线扣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为了保证注塑品质,在塑料冷却前都需要确保模腔的密封性,因此注塑过程中会挤出模腔内的空气产生负压,导致开模困难,需要在上模处施加较大的拉力才能完成开模动作。然而,上述开模方式队上模的结构强度要求高,长期使用后会导致上模内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松动,甚至影响正常注塑操作。因此,如何优化开模过程中上模的受力状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线扣注塑模具,在下模内设置推力结构以辅助模具进行开模动作,减小开模过程中作用在上模处的合力,避免上模过早损坏影响正常注塑操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线扣注塑模具,包括:模具主体、成型组件、开模组件及顶针;所述模具主体包括上模及下模,所述上模及所述下模均安装于注塑机上,注塑机用于驱动所述上模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下模的方向移动;所述成型组件包括母模仁及子模仁,所述母模仁设置于所述下模上,且所述母模仁靠近所述上模的端面上开设有成型腔,所述子模仁容置于所述上模上,所述子模仁用于与所述母模仁相抵接,所述成型腔与所述子模仁共同围成模腔;所述开模组件包括下模支架、顶升板、推杆及多个复位起模杆,所述下模支架设置于所述下模及注塑机之间,且所述下模支架上开设有避位孔,所述推杆穿设所述避位孔,所述顶升板容置于所述下模支架内,且所述推杆与所述顶升板抵接,多个所述复位起模杆间隔安装于所述顶升板上,每一所述复位起模杆均朝向所述上模设置;所述顶针安装于所述顶升板上,所述顶针穿设所述母模仁,且所述顶针位于所述模腔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位起模杆包括复位弹簧及顶杆,所述顶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顶升板相连接,所述顶杆的第二端穿设所述下模,且所述顶杆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上模抵接,所述顶杆穿设所述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升板及所述下模的外壁抵接,所述复位弹簧用于推动所述顶升板向远离所述下模的一侧移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针的长度大于所述顶杆的长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模组件还包括辅助导杆,所述辅助导杆安装于所述下模支架上,且所述辅助导杆穿设所述顶升板,所述推杆用于推动所述顶升板沿所述辅助导杆的轴线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升板上设置有衬套,所述辅助导杆穿设所述衬套,且所述辅助导杆的外壁与所述衬套的内壁贴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具主体还包括直线轴承及合模引导轴,所述合模引导轴安装于所述下模上,所述直线轴承安装于所述上模上,且所述合模引导轴穿设所述直线轴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合模引导轴及所述直线轴承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合模引导轴一一对应穿设多个所述直线轴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型腔包括导流部及多个线扣成型部,所述导流部位于所述母模仁的中心位置处,多个所述线扣成型部环绕所述导流部设置,且每一所述线扣成型部均与所述导流部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母模仁靠近所述上模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母模仁的边缘上设置有对位部。上述线扣注塑模具通过设置模具主体、成型组件、开模组件及顶针,在顶针所在位置增设开模组件,通过开模组件在开模过程中对上模施加推力,减少开模过程对上模的磨损,进而提高模具整体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线扣注塑模具的爆炸示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线扣注塑模具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线母模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一种线扣注塑模具10包括:模具主体100、成型组件200、开模组件300及顶针400,模具主体100与成型组件200配合用于进行注塑操作,模具主体100驱动成型组件200闭合,热熔塑料注入闭合的成型组件200内,塑料冷却成型后开模组件300施加推力将上模110推离下模120,在通过顶针400将成型组件200内的产品顶出,通过设置开模组件300对上模110施加推力完成开模动作,优化了开模过程中上模110内的受力状况,减少了开模时上模110中各部件之间拉扯力,防止上模110磨损过快导致模具寿命下降的现象。请参阅图1及图2,模具主体100包括上模110及下模120,上模110及下模120均安装于注塑机上,注塑机用于驱动上模110向靠近或者远离下模120的方向移动。下模120位于注塑机的机床上,上模110位于注塑机的驱动端,设备运行时,上模110向靠近下模120的方向移动进行合模动作,产品冷却成型后,注塑机驱动上模110远离下模120完成开模动作。请参阅图1及图2,成型组件200包括母模仁210及子模仁220,母模仁210设置于下模120上,且母模仁210靠近上模110的端面上开设有成型腔211,成型腔211为半封闭结构,其靠近上模110的一侧设有开口,子模仁220容置于上模110上,子模仁220用于与母模仁210相抵接,成型腔211与子模仁220共同围成模腔。具体的,请参阅图1及图2,模具主体100完成合模动作时,母模仁210与子模仁220相互贴合,成型腔211与子模仁220共同围成模腔,注塑机将热熔的塑料注入成模腔内,待塑料冷却成型后,模具主体100完成合模动作时母模仁210与子模仁220相互分离,产品位于成型腔211内,并且由顶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扣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模具主体,所述模具主体包括上模及下模,所述上模及所述下模均安装于注塑机上,注塑机用于驱动所述上模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下模的方向移动;/n成型组件,所述成型组件包括母模仁及子模仁,所述母模仁设置于所述下模上,且所述母模仁靠近所述上模的端面上开设有成型腔,所述子模仁容置于所述上模上,所述子模仁用于与所述母模仁相抵接,所述成型腔与所述子模仁共同围成模腔;/n开模组件,所述开模组件包括下模支架、顶升板、推杆及多个复位起模杆,所述下模支架设置于所述下模及注塑机之间,且所述下模支架上开设有避位孔,所述推杆穿设所述避位孔,所述顶升板容置于所述下模支架内,且所述推杆与所述顶升板抵接,多个所述复位起模杆间隔安装于所述顶升板上,每一所述复位起模杆均朝向所述上模设置;/n顶针,所述顶针安装于所述顶升板上,所述顶针穿设所述母模仁,且所述顶针位于所述模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扣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具主体,所述模具主体包括上模及下模,所述上模及所述下模均安装于注塑机上,注塑机用于驱动所述上模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下模的方向移动;
成型组件,所述成型组件包括母模仁及子模仁,所述母模仁设置于所述下模上,且所述母模仁靠近所述上模的端面上开设有成型腔,所述子模仁容置于所述上模上,所述子模仁用于与所述母模仁相抵接,所述成型腔与所述子模仁共同围成模腔;
开模组件,所述开模组件包括下模支架、顶升板、推杆及多个复位起模杆,所述下模支架设置于所述下模及注塑机之间,且所述下模支架上开设有避位孔,所述推杆穿设所述避位孔,所述顶升板容置于所述下模支架内,且所述推杆与所述顶升板抵接,多个所述复位起模杆间隔安装于所述顶升板上,每一所述复位起模杆均朝向所述上模设置;
顶针,所述顶针安装于所述顶升板上,所述顶针穿设所述母模仁,且所述顶针位于所述模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扣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起模杆包括复位弹簧及顶杆,所述顶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顶升板相连接,所述顶杆的第二端穿设所述下模,且所述顶杆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上模抵接,所述顶杆穿设所述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升板及所述下模的外壁抵接,所述复位弹簧用于推动所述顶升板向远离所述下模的一侧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扣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的长度大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凡王龙平郑学宝胡强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鑫裕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