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油泥模型的操作支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9746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油泥模型的操作支撑架,包括操作台面、叉形固定杆、承重架、可移动式固定支脚、橡胶、滑轮、滑轨、滚轮、液压杆、液压马达和分隔立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叉形固定杆方便自由调节操作台面的高度,减少操作人员的移动幅度,提高操作效率,可移动式固定支脚和滚轮方便操作支撑架的移动与固定,方便操作人员在完成油泥模型后进行搬运工作,液压杆保证操作人员在进行操作时,操作台面保持稳定,防止因为操作台面晃动而造成操作误差的现象发生,且方便调节高度,分隔立杆减少操作台面在下降的时候与分隔立杆之间的碰撞,且均匀分摊碰撞所产生的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汽车油泥模型的操作支撑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操作支撑架,具体为一种用于汽车油泥模型的操作支撑架,属于汽车油泥模型制作

技术介绍
油泥模型,是传统车身设计中用油泥雕塑的汽车车身模型,早期的汽车车身模型多用石膏和木板为材料,木质模型特点是变形小、不易破损、可长期保存,石膏较便宜,但强度较低,而且不便于反复修改,1972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将油泥应用到汽车设计开发模型上,使汽车设计摆脱了受限于呆板的石膏、木板的历史,我国是在70年代初开始应用这一技术,当今,几乎对所有世界知名汽车公司而言,制作油泥模型是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在制作油泥模型是设计过程中需要支撑架,但是现有的用于汽车油泥模型的操作支撑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其一、现有的用于汽车油泥模型的操作支撑架大多为普通的桌子,操作人员在制作油泥模型时需要不断调整自己位置,较为麻烦,其二、现有的用于汽车油泥模型的操作支撑架大多都为固定式,不便移动,在完成油泥模型后,搬运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汽车油泥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汽车油泥模型的操作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台面(1)、叉形固定杆(2)、承重架(3)、可移动式固定支脚(4)、橡胶(5)、滑轮(6)、滑轨(7)、滚轮(8)、液压杆(9)、液压马达(10)和分隔立杆(11);所述操作台面(1)通过螺丝固定在叉形固定杆(2)的上方,所述叉形固定杆(2)上端连接在操作台面(1)的下表面,其下端连接在滑轨(7)上,所述承重架(3)由多跟根钢管焊接而成,位于可移动式固定支脚(4)的内侧,且位于滚轮(8)和叉形固定杆(2)之间,所述可移动式固定支脚(4)连接在承重架(3)侧面的四个角上,所述橡胶(5)安置在操作台面(1)的上表面,所述滑轮(6)安放在滑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油泥模型的操作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台面(1)、叉形固定杆(2)、承重架(3)、可移动式固定支脚(4)、橡胶(5)、滑轮(6)、滑轨(7)、滚轮(8)、液压杆(9)、液压马达(10)和分隔立杆(11);所述操作台面(1)通过螺丝固定在叉形固定杆(2)的上方,所述叉形固定杆(2)上端连接在操作台面(1)的下表面,其下端连接在滑轨(7)上,所述承重架(3)由多跟根钢管焊接而成,位于可移动式固定支脚(4)的内侧,且位于滚轮(8)和叉形固定杆(2)之间,所述可移动式固定支脚(4)连接在承重架(3)侧面的四个角上,所述橡胶(5)安置在操作台面(1)的上表面,所述滑轮(6)安放在滑轨(7)内侧,且其连接在叉形固定杆(2)的下方,所述滑轨(7)位于承重架(3)上表面的内侧面上,所述滚轮(8)滚动连接在承重架(3)的下方,且位于承重架(3)下表面的四个角落,所述液压杆(9)连接在叉形固定杆(2)两个单体之间,所述液压马达(10)通过焊接的连接方式固定在承重架(3)的内侧,且所述液压马达(10)与外接电源呈电性连接,所述分隔立杆(11)焊接在承重架(3)上表面的四个角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学琛胡中全
申请(专利权)人:中诺德常州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