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97304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持工具。手持工具包括机壳、马达、刀具主轴、传动装置和锤冲击机构。模式调节机构使手持工具在钻孔模式与冲击模式之间转换。模式调节机构包括操作件和与操作件关联的止挡件,操作件可操作地驱动止挡件运动,当止挡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止挡件阻止刀具主轴向马达方向轴向移动,手持工具处于钻孔模式;当止挡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止挡件允许刀具主轴向马达方向轴向移动,手持工具处于冲击模式。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手持工具,通过切换模式调节机构的位置,可以控制撞锤的运行状态,从而可以控制撞锤是否对刀具主轴具有撞击效果,可以在冲击模式与钻孔模式之间切换,从而实现手持工具在不同功能之间方便转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持工具
本技术涉及冲击钻孔
,尤其是涉及一种手持工具。
技术介绍
在冲击钻孔
中,旋转撞击机构由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驱动,以给枪钻提供旋转和撞击,从而间歇地将旋转撞击力传递到顶端工具以便执行诸如拧紧螺钉之类的操作。相关技术中,通过在普通枪钻上安装主动冲击结构以形成冲击钻模式,这种枪钻操作过程复杂,模式切换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手持工具,所述手持工具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手持工具,包括:机壳;设置于所述机壳的马达;机芯,所述机芯包括由所述马达驱动旋转的传动装置、锤冲击机构、以及至少部分伸出于所述机壳的刀具主轴以及模式调节机构;其中,所述刀具主轴用于连接刀具;所述传动装置用于将马达的旋转运动传递至所述刀具主轴;所述模式调节机构用于可操作的使所述手持工具至少在钻孔模式与冲击模式之间转换;所述锤冲击机构包括可相对旋转的撞锤和导向件,以及与所述撞锤抵接的蓄能机构,所述撞锤和所述导向件的其中之一上设置有曲面引导部,所述撞锤与导向件的另一个上设置有转换件,在冲击模式下,当所述撞锤相对所述导向件旋转时,所述曲面引导部通过转换件驱动撞锤克服蓄能机构的作用力朝第一方向运动;所述蓄能机构驱动所述撞锤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运动从而冲击所述刀具主轴;所述模式调节机构包括相对机壳活动设置的操作件,以及与操作件关联的止挡件,所述操作件可操作地驱动所述止挡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运动,当所述止挡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止挡件阻止所述刀具主轴向马达方向轴向移动,所述手持工具处于钻孔模式;当所述止挡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止挡件允许所述刀具主轴向所述马达方向轴向移动,所述手持工具处于冲击模式。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手持工具,通过设置模式调节机构,并利用模式调节机构与撞锤之间的配合关系,通过切换模式调节机构的位置,可以控制撞锤的运行状态,从而可以控制撞锤是否对刀具主轴具有撞击效果,从而可以控制刀具主轴是否具有轴线方向上的移动,进而可以实现手持工具在冲击模式与钻孔模式之间切换,从而可以提高手持工具的性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挡件呈杆状,所述操作件驱动所述止挡件绕枢轴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作件相对所述机壳可转动的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手持工具包括相对所述机壳固定设置的中盖,所述中盖上设置有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收容部,所述收容部能够允许所述刀具主轴伸入其中,所述收容部的后侧设置有挡板,用于给所述刀具主轴的移动进行限位,所述止挡件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当所述止挡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止挡件与所述容纳腔交叠以阻止所述刀具主轴向马达方向轴向运动进入所述容纳腔,当所述止挡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止挡件与所述容纳腔错开,以允许所述刀具主轴向马达方向轴向运动进入所述容纳腔。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挡件具有与所述操作件抵接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容纳腔交叠的第二端,所述枢轴位于所述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模式调节机构进一步包括朝所述第一位置偏压所述止挡件的弹性件,克服所述弹性件的作用力操作所述操作件能够使所述止挡件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作件包括相对机壳活动设置的锁钮,以及与所述锁钮连接的操作钮,所述锁钮能够相对机壳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移动,当锁钮在第一位置时,所述锁钮将所述模式调节机构相对所述机壳锁定,以使所述止挡件阻止所述刀具主轴向马达方向轴向移动,当锁钮在第二位置时,所述锁钮将所述模式调节机构从锁定位置上释放,从而允许所述操作钮带动止挡件运动,以使得止挡件运动至允许所述刀具主轴向马达方向轴向移动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钮与操作钮之间设置有压簧,所述压簧向所述第一位置偏压所述锁钮,克服所述压簧的作用力推动所述锁钮能够使所述锁钮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以解除相模式调节机构对机壳的位置锁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挡件呈杆状且能够绕自身轴线旋转,所述止挡件上设置有收容部,所述操作件可操作地驱动所述止挡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转动,当所述止挡件在第一位置时,所述止挡件的收容部与刀具主轴错开,以阻止所述刀具主轴向马达方向轴向运动进入所述收容部,当所述止挡件在第二位置时,所述止挡件的收容部与刀具主轴对齐,以允许所述刀具主轴向马达方向轴向运动进入所述收容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容部设置成凹槽或者通孔。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钮的移动方向与所述止挡件相垂直。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锁钮在第二位置时,所述操作件能够相对所述机壳绕所述止挡件的枢轴旋转,以带动所述止挡件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局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根据图3中的手持工具的局部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根据图3中的手持工具的模式调节机构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根据图3中的手持工具的模式调节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根据图5中的模式调节机构的剖视示意图,其中止挡件处于第一位置;图8是根据图5中的模式调节机构的剖视示意图,其中止挡件处于第二位置;图9(a)是图3中的手持工具的剖视示意图,手持工具处于钻模式,其中止挡件处于第一位置,此时止挡件阻挡刀具主轴向马达方向移动;图9(b)是图3中的手持工具的剖视示意图,手持工具处于冲击模式,其中止挡件处于第二位置允许刀具主轴向靠近马达方向移动,此时电机正向旋转;图9(c)是图9(b)中主轴继续移动,弹簧座与卡簧分离;图9(d)是图3中,手持工具处于冲击模式下撞锤蓄能至极限位置;图9(e)是图3中,手持工具处于冲击模式下撞锤在蓄能机构的作用下撞击刀具主轴;图10(a)是图9(a)中手持工具在钻模式下,转换件与撞锤相分离的状态示意图;图10(b)是图9(b)中手持工具在冲击模式下,转换件与撞锤曲面引导部开始抵接的状态示意图;图10(c)是图9(c)中手持工具在冲击模式下,转换件移动抵接撞锤曲面引导部的状态示意图;图10(d)是图9(e)中手持工具在冲击模式下,撞锤在一次撞击刀具主轴之后,转换件与撞锤曲面引导部相分离的状态示意图;图11(a)是图3中的手持工具的剖视示意图,手持工具处于冲击模式,其中止挡件处于第二位置允许刀具主轴向马达方向移动;图11(b)是11(a)中马达反向旋转时,刀具主轴向靠近马达方向移动,转换件驱动撞锤朝远离马达方向运动;图12(a)是图11(a)转换件与撞锤之间的位置关系图,此时转换件与撞锤曲面引导部相背离;图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持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壳;/n设置于所述机壳的马达;/n机芯,所述机芯包括由所述马达驱动旋转的传动装置、锤冲击机构、以及至少部分伸出于所述机壳的刀具主轴以及模式调节机构;/n其中,所述刀具主轴用于连接刀具;所述传动装置用于将马达的旋转运动传递至所述刀具主轴;所述模式调节机构用于可操作的使所述手持工具至少在钻孔模式与冲击模式之间转换;/n所述锤冲击机构包括可相对旋转的撞锤和导向件,以及与所述撞锤抵接的蓄能机构,所述撞锤和所述导向件的其中之一上设置有曲面引导部,所述撞锤与导向件的另一个上设置有转换件,在冲击模式下,当所述撞锤相对所述导向件旋转时,所述曲面引导部通过转换件驱动撞锤克服蓄能机构的作用力朝第一方向运动;所述蓄能机构驱动所述撞锤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运动从而冲击所述刀具主轴;/n所述模式调节机构包括相对机壳活动设置的操作件,以及与操作件关联的止挡件,所述操作件可操作地驱动所述止挡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运动,当所述止挡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止挡件阻止所述刀具主轴向马达方向轴向移动,所述手持工具处于钻孔模式;当所述止挡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止挡件允许所述刀具主轴向所述马达方向轴向移动,所述手持工具处于冲击模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
设置于所述机壳的马达;
机芯,所述机芯包括由所述马达驱动旋转的传动装置、锤冲击机构、以及至少部分伸出于所述机壳的刀具主轴以及模式调节机构;
其中,所述刀具主轴用于连接刀具;所述传动装置用于将马达的旋转运动传递至所述刀具主轴;所述模式调节机构用于可操作的使所述手持工具至少在钻孔模式与冲击模式之间转换;
所述锤冲击机构包括可相对旋转的撞锤和导向件,以及与所述撞锤抵接的蓄能机构,所述撞锤和所述导向件的其中之一上设置有曲面引导部,所述撞锤与导向件的另一个上设置有转换件,在冲击模式下,当所述撞锤相对所述导向件旋转时,所述曲面引导部通过转换件驱动撞锤克服蓄能机构的作用力朝第一方向运动;所述蓄能机构驱动所述撞锤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运动从而冲击所述刀具主轴;
所述模式调节机构包括相对机壳活动设置的操作件,以及与操作件关联的止挡件,所述操作件可操作地驱动所述止挡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运动,当所述止挡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止挡件阻止所述刀具主轴向马达方向轴向移动,所述手持工具处于钻孔模式;当所述止挡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止挡件允许所述刀具主轴向所述马达方向轴向移动,所述手持工具处于冲击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呈杆状,所述操作件驱动所述止挡件绕枢轴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相对所述机壳可转动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工具包括相对所述机壳固定设置的中盖,所述中盖上设置有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收容部,所述收容部能够允许所述刀具主轴伸入其中,所述收容部的后侧设置有挡板,用于给所述刀具主轴的移动进行限位,所述止挡件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当所述止挡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止挡件与所述容纳腔交叠以阻止所述刀具主轴向马达方向轴向运动进入所述容纳腔,当所述止挡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止挡件与所述容纳腔错开,以允许所述刀具主轴向马达方向轴向运动进入所述容纳腔。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明健钟红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