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打磨工作站的集尘装置,基于工作站的立体支架、作业平台和主控器装接构成,其特征在于该集尘装置包括负压泵,集尘箱和作业平台表面分布而设的多孔板,多孔板和集尘箱相接围裹形成作业平台下方独立隔绝的集尘腔,负压泵接入集尘腔且负压泵的控制开关接入主控器;该作业平台上方作业区域的顶壁设有带防尘棉的进风窗口,工作站后壁底侧设有对接负压泵的排风窗口。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集尘装置,通过基于作业平台所设的多孔板和外联负压泵的集尘箱,在作业平台上方的作业区域形成了朝向集尘箱的负压环境,由此高效降低了打磨工作站内腔的尘屑密度,在作业场景中保障了作业人员的健康,并彻底杜绝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打磨工作站的集尘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小型独立加工装置,尤其涉及该种加工装置中能隔绝打磨作业扬尘、消除场景下空气污染的集尘装置,属于机械制造
技术介绍
随着机电技术的日新月异,工业自动化生产和加工行业飞速发展,也不断推进着行业的技术发展。工业生产包含各大分层次细分的内容,所涉及的设备大到生产车航设备的大型机具,小到生产各类微型零部件的加工机具,还包括各类规格的自动化装配工具等。无论是注塑成型、金属压铸成型或是金属焊接加工等成型的产品,或多或少表面存在平整度、光滑程度、反光亮度未达到理想要求,或存在划痕、斑点、塌边等现象。为此需要借助此类设备进行深加工处理,以往这些处理大都是人力手动作业完成的,且由于劳动疲劳强度的差异性,很难确保批量处理品质的一致性。有鉴于此,现有不少技术人员经过研发、试验提出了各种解放人工,实现初步自动化的设备。通常情况下,此类设备所参与的加工内容主要为打磨抛光。众所周知,打磨抛光即是采用磨砂片或磨砂轮等材料对加工对象表面超高速打磨,从而达到理想的外表形状和光泽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尘屑,传统大都敞开式的加工作业方式往往使得作业场景内空气质量变差,非但影响作业人员的健康,更重要地存在引发爆炸的安全隐患,此类事故时常见诸于新闻、报章,早已屡见不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打磨工作站的集尘装置,解决打磨作业过程中作业区域内快速集尘,对外隔绝扬尘的问题。本技术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打磨工作站的集尘装置,基于工作站的立体支架、作业平台和主控器装接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装置包括负压泵,集尘箱和作业平台周边分布而设的多孔板,多孔板和集尘箱相接围裹形成作业平台下方独立隔绝的集尘腔,负压泵接入集尘腔且负压泵的控制开关接入主控器;所述作业平台上方作业区域的顶壁设有带防尘棉的进风窗口,工作站后壁底侧设有对接负压泵的排风窗口。上述打磨工作站的集尘装置,进一步地,所述作业平台表面设有呈九宫格分布的多孔板,且作业平台在中心多孔板上浮空固接有夹具模组。上述打磨工作站的集尘装置,进一步地,所述作业平台表面设有整幅分布的多孔板,且作业平台在多孔板中心浮空固接有夹具模组。上述打磨工作站的集尘装置,更进一步地,所述多孔板的孔径均一,且多孔板对应作业平台周边向中心的孔密度渐增。上述打磨工作站的集尘装置,更进一步地,所述多孔板的孔密度均一,且多孔板对应作业平台周边向中心的孔径渐增。上述打磨工作站的集尘装置,进一步地,所述集尘箱抽屉式插拔相接于作业平台下方的立体支架中,且负压泵可拆卸式相接于集尘箱后侧外部。上述打磨工作站的集尘装置,更进一步地,所述负压泵面向集尘箱的活接接口设有滤芯可换新的滤网单元。应用本技术的集尘装置,具备实质性特点和进步性,表现为:通过基于作业平台所设的多孔板和外联负压泵的集尘箱,在作业平台上方的作业区域形成了朝向集尘箱的负压环境,由此高效降低了打磨工作站内腔的尘屑密度,在作业场景中保障了作业人员的健康,并彻底杜绝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打磨工作站的集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集尘装置中负压泵与集尘箱连接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晰的界定。为解决打磨作业过程中作业区域内快速集尘,对外隔绝扬尘的问题,本技术设计者创新研发并提出了一种打磨工作站的集尘装置,其结构特征概述如下。如图1和图2所示,该集尘装置基于工作站的立体支架1、作业平台2和主控器3装接构成。其包括负压泵41,集尘箱42和作业平台周边分布而设的多孔板43,而多孔板43和集尘箱42则相接围裹形成作业平台2下方独立隔绝的集尘腔44,负压泵接入集尘腔44且负压泵41的控制开关接入主控器3。需要说明的是,图2所示中为使得集尘腔内清晰可变故省略所围挡的侧板。为引导加工作业过程中的气流同时考虑到消除作业平台上方加工作业环境中消除静电的需求,上述作业平台2上方作业区域的顶壁设有带防尘棉的进风窗口5及若干个离子发生器51,而且工作站后壁底侧设有对接负压泵41的排风窗口6。打磨工作站上电运行,随着加工作业的进行主控器输出控制信号驱动负压泵运作,形成包含足量负离子的洁净空气自进风窗口5吸入、通过多孔板43向作业平台2下方吸入、在集尘箱42中沉淀分离尘屑、经负压泵41向排风窗口6排放的气流过程。由此,切实可靠地保障了打磨加工作业过程中,磨头表面所产生的尘屑得以随气流被快速吸入作业平台下方的集尘腔中,从而保持作业平台表面相对洁净的环境。上述打磨工作站的集尘装置,进一步细化地来看,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该作业平台2表面设有呈九宫格分布的多孔板43,且作业平台2在中心多孔板上浮空固接有夹具模组21。由此,在夹具模组下方也将形成一定的负压环境,便于周边向作业平台的中心位置形成气流动势。此外,图示可见,上述多孔板的孔径均一,且多孔板对应作业平台周边向中心的孔密度渐增。基于该多孔板特征,作业平台自周边向中央逐渐形成风通量增大的趋势,由此随负压泵启动,作业平台靠近中心位置的吸力大于靠近周边位置的吸力,从水平趋势上来看,同时形成了尘屑向中心聚拢的集尘状态。除图示的优选实施例外,上述多孔板还可以是孔密度均一,且多孔板对应作业平台周边向中心的孔径渐增。另一方面,作业平台表面设有整幅分布的多孔板,且作业平台在多孔板中心浮空固接有夹具模组。如图2所示,上述集尘箱设计为抽屉式插拔相接于作业平台下方的立体支架中,且负压泵可拆卸式相接于集尘箱后侧外部;负压泵面向集尘箱的活接接口设有滤芯可换新的滤网单元7。该滤网单元具体包含两个并排滤筒及各自滤筒上方所设的尖顶式挡板,滤筒的内芯通过排气管接入负压泵。集尘装置作业中,当夹带高浓度尘屑的气流吸入多孔板以下的集尘腔中之后,部分尘屑因自重由挡板导向滑入集尘箱中,另一部分细微的尘屑则随气流向滤筒吸附,在滤筒表面形成气、尘分离,过滤后的空气随负压泵外排,尘屑逐渐在滤筒表面积聚,部分团聚后因自重掉落,部分持续粘附在滤筒表面继续团聚。此外,滤筒的内芯还设有程控或手动作业可控进行释放压缩空气的防堵抖尘模组。随着一段时间的集尘使用,滤筒的底侧表面可能粘附较多的打磨尘屑,从而阻碍气流。在集尘箱中预设负压强度传感器并临界一定阀值时,则可以控制该模组动作,将滤筒表面的打磨尘屑全部抖落入集尘箱中。该集尘箱的设计容量远高于常规连续作业所产生的尘屑总量,且能够将集尘箱抽出后环保倾倒处理,再复位集尘箱即可。上述负压泵通过滤网接入集尘腔且负压泵的控制开关接入主控器;由此主控器新增一控制项目,通过模块化编程,可以在气动夹头换装加工工具的过程中停止负压泵动作或低速运行弱集尘作业,而当气动夹头带动加工工具进行实际作业时,可以切换驱动负压泵正常运行强集尘作业。随负压泵启动运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打磨工作站的集尘装置,基于工作站的立体支架、作业平台和主控器装接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装置包括负压泵,集尘箱和作业平台周边分布而设多孔板,多孔板和集尘箱相接围裹形成作业平台下方独立隔绝的集尘腔,负压泵接入集尘腔且负压泵的控制开关接入主控器;所述作业平台上方作业区域的顶壁设有带防尘棉的进风窗口,工作站后壁底侧设有对接负压泵的排风窗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磨工作站的集尘装置,基于工作站的立体支架、作业平台和主控器装接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装置包括负压泵,集尘箱和作业平台周边分布而设多孔板,多孔板和集尘箱相接围裹形成作业平台下方独立隔绝的集尘腔,负压泵接入集尘腔且负压泵的控制开关接入主控器;所述作业平台上方作业区域的顶壁设有带防尘棉的进风窗口,工作站后壁底侧设有对接负压泵的排风窗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打磨工作站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平台表面设有呈九宫格分布的多孔板,且作业平台在中心多孔板上浮空固接有夹具模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打磨工作站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平台表面设有整幅分布的多孔板,且作业平台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国荣,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鑫凯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