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工位油穴轴套加工装置
本技术涉及轴承加工
,特别是一种双工位油穴轴套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轴承类零件的加工,不仅需要进行外圆面的加工,还需要对轴套内壁进行加工形成油穴,众所周知,在普通的卧式数控车床上,只能进行回转体加工,即便在机床上设置其他如钻孔,攻丝等加工设备,也只能对工件的外端面进行加工,无法完成轴套类零件的内侧壁加工。此外,传统的加工设备,由于传动稳定性差,内部结构容易受到磨损,影响加工精度以及设备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双工位油穴轴套加工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一种双工位油穴轴套加工装置,所述双工位油穴轴套加工装置包括一个支架,一个设置在所述支架一端的驱动机构,一个设置在所述支架另一端的动力机构,以及一个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动力机构的连接齿轮,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一个驱动电机,一个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的驱动轴,以及一个随所述驱动轴转动的驱动齿轮,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一个主轴,一个与主轴连接的主齿轮,以及一个将所述主轴固定在支架上的固定组件,所述连接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和所述主齿轮啮合,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位于所述主齿轮一侧以连接所述支架和所述主轴的第一轴承,一个位于所述主齿轮的另一侧以连接所述主轴和支架的第二轴承,一个位于所述支架的外部且与所述第一轴承抵接的抵接环,以及一个位于主轴远离所述抵接环的一端的锁止件。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齿轮上还连接设有多个铰链销。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主齿轮之间设有一个过渡板。 >进一步地,所述主轴上安装有一个轴用弹簧挡圈,所述轴用弹簧挡圈位于所述主齿轮与所述第二轴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锁止件之间设有防尘圈。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轴上设有驱动轴定位圈。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上还设有冷却水管。进一步地,所述锁止件的侧壁设有至少两个锁紧螺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双工位油穴轴套加工装置通过在支架上设置的驱动机构,动力机构以及连接驱动机构和动力机构的连接齿轮,使得轴套在完成外侧面加工后可以不更换装夹方式,仅通过电机的正反转就可进行油穴的加工,结构简单,加工便捷。通过设置一个连接齿轮,以及动力机构的主轴上设置固定组件,使得传动稳定性更好,结构更加稳定,加工精度高,设备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工位油穴轴套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考图1,其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工位油穴轴套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双工位油穴轴套加工装置包括一个支架10,一个设置在所述支架10一端的驱动机构11,一个设置在所述支架10另一端的动力机构12,以及一个连接所述驱动机构11和所述动力机构12的连接齿轮13。所述双工位油穴轴套加工装置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功能模块,如安装组件,连接组件,电源组件等等,其理应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习知,故在此不再详细说明。首先说明所述支架10的结构和功能,所述支架10主要起安装驱动机构11,动力机构12,连接齿轮13以及其他功能模块的作用,故所述支架10通常由钢材制成,以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所述支架10的结构理应根据各功能模块的结构来设定。所述驱动机构11包括一个驱动电机111,一个与所述驱动电机111连接的驱动轴112,以及一个随所述驱动轴112转动的驱动齿轮113。所述驱动电机111为一种现有技术,其与电源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驱动轴112转动,所述驱动齿轮113与所述驱动轴112连接并随所述驱动轴112的转动而转动。所述动力机构12包括一个主轴121,一个与主轴121连接的主齿轮122,以及一个将所述主轴121固定在支架10上的固定组件123。所述连接齿轮13与所述主齿轮122和所述驱动齿轮113啮合,如此,当所述驱动机构11转动时,所述动力机构12也随之转动。所述固定组件123包括至少一个位于所述主齿轮122一侧以连接所述支架10和所述主轴121的第一轴承124,一个位于所述主齿轮122的另一侧以连接所述主轴121和支架10的第二轴承125,一个位于所述支架10的外部且与所述第一轴承124抵接的抵接环126,以及一个位于主轴121远离所述抵接环126的一端的锁止件127。具体地,所述第一、第二轴承124、125为角接触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可同时承受径向负荷和轴向负荷。所述抵接环126的设置使得主轴121在转动的时候更加平顺,由于所述主轴121的侧壁均与第一、第二轴承124、125抵接,故所述主轴121在转动的过程中更加稳定,可始终保持主轴121与所述支架10垂直设置,不仅能减少因主轴121的偏移带来的对内部的主齿轮与主轴的磨损,更能提高对油穴轴套加工的精度。所述锁止件127用于固定刀具(图未示),以防止刀具松动。所述连接齿轮13上还连接设有多个铰链销131。由于采用了一个连接齿轮13来进行驱动机构11以及动力机构12之间的传动,故所述铰链销131的设置,能支撑所述连接齿轮13,使得传动稳定性更好,结构更加稳定,进而加工精度更高。所述第二轴承125与所述主齿轮122之间设有一个过渡板128,所述过渡板128的设置能将所述主齿轮122与所述第二轴承125隔开,从而避免了主齿轮122的磨损。所述主轴121上安装有一个轴用弹簧挡圈21,所述轴用弹簧挡圈21位于所述主齿轮122与所述第二轴承125之间。所述轴用弹簧挡圈21用作固定主轴121的轴向运动,提高转动的稳定性。所述第二轴承125与所述锁止件127之间设有防尘圈22。所述防尘圈22起到对所述主轴121的防尘作用。所述驱动轴112上设有驱动轴定位圈116,所述驱动轴定位圈116能保证驱动轴112的转动稳定,从而使得整个动力机构12转动稳定。所述支架10上还设有冷却水管(图未示),所述冷却水管的出水口对准刀头以对刀头进行喷淋冷却。所述锁止件127的侧壁设有至少两个锁紧螺母129。锁紧螺母129不仅可以对刀具进行加固定位,而且便于更换刀具。本实施方式中,利用驱动电机111带动动力机构12的正转、反转工作可以在完成轴套外侧面的加工后,再起到钻油穴和拉油槽的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双工位油穴轴套加工装置通过在支架10上设置的驱动机构11,动力机构12以及连接驱动机构11和动力机构12的连接齿轮13,使得轴套在完成外侧面加工后可以不更换装夹方式,仅通过电机的正反转就可进行油穴的加工,结构简单,加工便捷。通过设置一个连接齿轮13,以及动力机构12的主轴121上设置固定组件123,使得传动稳定性更好,结构更加稳定,加工精度高,设备使用寿命长。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技术精神内的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工位油穴轴套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工位油穴轴套加工装置包括一个支架,一个设置在所述支架一端的驱动机构,一个设置在所述支架另一端的动力机构,以及一个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动力机构的连接齿轮,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一个驱动电机,一个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的驱动轴,以及一个随所述驱动轴转动的驱动齿轮,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一个主轴,一个与主轴连接的主齿轮,以及一个将所述主轴固定在支架上的固定组件,所述连接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和所述主齿轮啮合,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位于所述主齿轮一侧以连接所述支架和所述主轴的第一轴承,一个位于所述主齿轮的另一侧以连接所述主轴和支架的第二轴承,一个位于所述支架的外部且与所述第一轴承抵接的抵接环,以及一个位于主轴远离所述抵接环的一端的锁止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工位油穴轴套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工位油穴轴套加工装置包括一个支架,一个设置在所述支架一端的驱动机构,一个设置在所述支架另一端的动力机构,以及一个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动力机构的连接齿轮,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一个驱动电机,一个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的驱动轴,以及一个随所述驱动轴转动的驱动齿轮,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一个主轴,一个与主轴连接的主齿轮,以及一个将所述主轴固定在支架上的固定组件,所述连接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和所述主齿轮啮合,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位于所述主齿轮一侧以连接所述支架和所述主轴的第一轴承,一个位于所述主齿轮的另一侧以连接所述主轴和支架的第二轴承,一个位于所述支架的外部且与所述第一轴承抵接的抵接环,以及一个位于主轴远离所述抵接环的一端的锁止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位油穴轴套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齿轮上还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一峰,施春华,孙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长盛滑动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