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网络侧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2489458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网络侧设备,该信息传输方法包括:根据第一信息的负载参数和接入能力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在第一频段传输第一信息时所采用的接入能力参数的取值。这样,网络侧设备根据映射关系获取第一频段传输第一信息时所采用的接入能力参数的取值,并根据接入能力参数的取值对第一信息进行传输,可以对第一信息的传输进行灵活调节,以提高网络侧设备的传输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第五代(5thgeneration,简称5G)通信系统的来临,新空口(NewRadio,NR)非授权频段接入系统(即NR-U系统)的工作模式需要包括支持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简称CA)、双连接(DualConnection,简称DC)、和独立部署(Standalone,简称SA)三种工作模式。与传统的CA工作模式相比,NR-U系统工作在DC模式和SA模式下时,还需要实现基站在非授权频谱上发送同步信号和系统消息,包括:NR主同步信号(PrimarySynchronizationSignal,简称PSS),NR辅同步信号(SecondarySynchronizationSignal,SSS),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BroadcastChannel,简称PBCH)、第一系统信息块(SystemInformationBlock1,简称SIB1)和其他系统消息(OtherSystemInformation,简称OSI),如SIB2、SIB3、SIBX等,其中,X为某个自然数。当工作于CA模式的基站与工作于SA模式或DC模式的基站共存时,由于工作于SA模式或DC模式的基站所发送的系统消息具有更高的信道接入优先级,因此,工作于CA模式的基站发送系统消息的性能会降低,降低了工作于CA模式的基站的传输性能。即当各模式下的基站在非授权频谱上发送消息时,由于对频谱的使用冲突,会造成某些基站的传输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网络侧设备,以解决网络侧设备传输性能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用于网络侧设备,所述信息传输方法包括:根据第一信息的负载参数和接入能力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在第一频段传输第一信息时所采用的接入能力参数的取值。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和收发机;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第一信息的负载参数和接入能力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在第一频段传输第一信息时所采用的接入能力参数的取值。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中的步骤。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中的步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根据第一信息的负载参数和接入能力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在第一频段传输第一信息时所采用的接入能力参数的取值,这样,网络侧设备根据映射关系获取第一频段传输第一信息时所采用的接入能力参数的取值,并根据接入能力参数的取值对第一信息进行传输,可以对第一信息的传输进行灵活调节,以提高网络侧设备的传输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图2、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阶跃函数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网络侧设备,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1、根据第一信息的负载参数和接入能力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在第一频段传输第一信息时所采用的接入能力参数的取值。具体的,第一信息包括同步广播块(SS/PBCHBlock,简称SSB)、第一系统信息块、主系统消息块(MasterInformationBlock,简称MIB),其他系统消息(OtherSystemInformation,简称OSI)和寻呼消息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系统信息块为系统信息块SIB1(SystemInformationBlock1,简称SIB1)。第一信息的负载参数与接入能力参数之间具有映射关系,根据该映射关系,可获得与第一信息的负载参数对应的接入能力参数,并进一步确定与第一信息的负载参数的取值(负载参数的取值可以理解为,负载参数指示的信息负载)对应的接入能力参数的取值。第一信息的负载参数和接入能力参数的映射关系,可以理解为:负载参数的取值与接入能力参数的取值之间的映射关系,根据负载参数的取值,通过映射关系,可获得对应的接入能力参数的取值。第一信息的负载参数与接入能力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该映射关系可通过表格定义,例如,表格中的第一列为负载参数的取值,表格中的第二列为接入能力参数的取值,其中,同一行的负载参数的取值和接入能力参数的取值之间具有映射关系。该映射关系还可以通过函数定义,例如,自变量为负载参数的取值,因变量为接入能力参数的取值,或者因变量为负载参数的取值,自变量为接入能力参数的取值。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第一信息的负载参数和接入能力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在第一频段传输第一信息时所采用的接入能力参数的取值,这样,网络侧设备根据映射关系获取第一频段传输第一信息时所采用的接入能力参数的取值,并根据接入能力参数的取值对第一信息进行传输,可以对第一信息的传输进行灵活调节,以提高网络侧设备的传输性能。例如,现有技术中,当第一网络侧设备工作在CA工作模式、第二网络侧设备工作在SA模式或DC模式时,由于工作于SA模式或DC模式的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的系统消息具有更高的信道接入优先级,因此,工作于CA模式的网络侧设备发送系统消息的性能会降低,降低了工作于CA模式的网络侧设备的传输性能。而本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通过设置第一信息的接入能力参数的取值(接入能力参数的取值与信道接入能力对应),可以平衡第一网络侧设备与第二网络侧设备在传输第一信息时的可靠性,及多个非授权系统(可以理解为,使用非授权频段传输第一信息的第一网络侧设备和不传输第一信息的第二网络侧设备)之间公平共存的矛盾。首先关注第一网络侧设备与第二网络侧设备在传输第一信息时的可靠性。映射关系满足如下条件:对于任意2个第一负载参数和第二负载参数,如果所述第一负载参数指示的信息负载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用于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传输方法包括:/n根据第一信息的负载参数和接入能力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在第一频段传输所述第一信息时所采用的接入能力参数的取值。/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用于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传输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信息的负载参数和接入能力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在第一频段传输所述第一信息时所采用的接入能力参数的取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频段为非授权频段,和/或,所述第一频段采用帧结构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映射关系满足如下条件:
对于任意2个第一负载参数和第二负载参数,如果所述第一负载参数指示的信息负载大于所述第二负载参数指示的信息负载,则第一信道接入能力不强于第二信道接入能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传输所述第一信息时所采用的接入能力参数包括如下参数中的至少一项:能量检测门限和信道接入优先级类别。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传输所述第一信息时所采用的接入能力参数包括能量检测门限的情况下,对于任意2个第一负载参数和第二负载参数,如果所述第一负载参数指示的信息负载大于所述第二负载参数指示的信息负载,则传输所述第一信息时所采用的能量检测门限不大于传输所述第二信息时所采用的能量检测门限;
和/或
传输所述第一信息时所采用的接入能力参数包括信道接入优先级类别的情况下,对于任意2个第一负载参数和第二负载参数,如果所述第一负载参数指示的信息负载大于所述第二负载参数指示的信息负载,则传输所述第一信息时所采用的信道接入优先级类别不小于传输所述第二信息时所采用的信道接入优先级类别。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传输所述第一信息时所采用的接入能力参数包括能量检测门限的情况下,
传输所述第一信息时所采用的能量检测门限的最大值小于或等于业务信道的能量检测门限与T1的和值,其中,T1为常数;
和/或
所述能量检测门限的最小值小于或等于业务信道的能量检测门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颋夏亮童辉邵华王飞王启星刘光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