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齿轮整形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9404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齿轮整形上料装置,包括第一支座、第一传送带、第一步进电机、分隔架、第二支座、第二传送带和第二步进电机,第一支座上平行设置有两根第一转动辊,两根第一转动辊之间设有第一传送带,分隔架包括若干横杆,横杆的两端连接在第一支座上,横杆的下侧面设有多块垂直于第一转动辊的分隔板,横杆上设有用于调节分隔板之间的间距的调节装置,第一支座上沿左右方向设有支撑板,第二支座上平行设有两根第二转动辊,两根第二转动辊之间设有第二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与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相垂直。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低了工人的工作强度;不容易出现摆放到第二传送带上的内齿轮发生偏移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齿轮整形上料装置
本技术属于粉末冶金
,具体是一种内齿轮整形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在采用粉末冶金的方式制造齿轮时,需要先在压制成型机内压出齿轮的坯料,由于齿轮坯料的齿形不规范,需要将齿轮经过齿轮整形机整形过后才能够得到齿轮的成品。目前的齿轮整形机的上料装置为一条传动带,工人将内齿轮的坯料沿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依次摆放在传送带上,传送带将内齿轮坯料传送至齿轮成型机,传送带一直不断地将内齿轮传送至齿轮整形机,需要工人一直不间断地逐个向传送带摆放内齿轮,增加了工人的工作强度;且工人在摆放内齿轮时不容易将内齿轮摆放整齐,容易导致传送带无法将内齿轮传送至准确的位置,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齿轮整形上料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第一支座、第一传送带、第一步进电机、分隔架、第二支座、第二传送带和第二步进电机,所述第一支座上平行设置有两根第一转动辊,所述第一转动辊沿左右方向设置,两根所述第一转动辊之间设有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步进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齿轮整形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座、第一传送带、第一步进电机、分隔架、第二支座、第二传送带和第二步进电机,所述第一支座上平行设置有两根第一转动辊,所述第一转动辊沿左右方向设置,两根所述第一转动辊之间设有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用于驱动其中一根第一转动辊转动,所述分隔架包括平行于第一转动辊的若干横杆,所述横杆设置于第一传送带上方,所述横杆的两端向下弯折后可拆卸连接在第一支座上,所述横杆的下侧面等间距排布设有多块垂直于第一转动辊的分隔板,所述横杆上设有用于调节相邻两块分隔板之间的间距的调节装置,所述第一支座上沿左右方向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第一传送带的前端,所述支撑板的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齿轮整形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座、第一传送带、第一步进电机、分隔架、第二支座、第二传送带和第二步进电机,所述第一支座上平行设置有两根第一转动辊,所述第一转动辊沿左右方向设置,两根所述第一转动辊之间设有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用于驱动其中一根第一转动辊转动,所述分隔架包括平行于第一转动辊的若干横杆,所述横杆设置于第一传送带上方,所述横杆的两端向下弯折后可拆卸连接在第一支座上,所述横杆的下侧面等间距排布设有多块垂直于第一转动辊的分隔板,所述横杆上设有用于调节相邻两块分隔板之间的间距的调节装置,所述第一支座上沿左右方向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第一传送带的前端,所述支撑板的上侧面与第一传送带的上侧面齐平,所述第二支座上平行设有两根第二转动辊,所述第二转动辊沿前后方向设置,两根所述第二转动辊之间设有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与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上侧面与支撑板的上侧面相平,所述第二步进电机用于驱动其中一根第二转动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德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巨亮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