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洪威专利>正文

通信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9352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9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通信领域,用于根据预设格式的数据包进行数据传输。该方法包括:物联网系统中的各设备之间通过预设格式的数据包传输数据;其中,预设格式的数据包中包括:数据包标识、数据包类型、设备标识、目的寄存器地址和目的寄存器值;数据包类型包括系统类型、传输类型、操作类型和操作结果;设备标识包括第一设备标识和第二设备标识,第一设备标识指的是源设备标识;第二设备标识指的是目的设备标识;设备标识包括:用户编号、区域编号、设备的物理分组类型、设备的物理分组号、设备类型、设备地址类型和设备地址。本申请能够通过该预设格式的数据包实现物联网系统的自动建立和自动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信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不同公司的物联网终端设备使用的物联网协议不同,导致这些设备之间不能直接进行通信。需要对这些设备进行复杂的配置,才能构建完整的物联网系统,进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物联网系统的设备。在物联网系统构建完成之后如果要实现自动控制功能,还需要配置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关系,当所述物联网系统中的设备数量较多时这些设备之间的通信关系将会非常复杂,从而大大增加配置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通过预设格式的数据包传输数据,能够实现物联网系统的自动建立和自动控制,减少构建物联网系统与物联网自动控制过程中的配置工作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所述物联网系统中的各设备之间通过预设格式的数据包传输数据;其中,所述预设格式的数据包中包括:数据包标识、数据包类型、设备标识、目的寄存器地址和目的寄存器值;所述数据包类型包括系统类型、传输类型、操作类型和操作结果;其中,所述系统类型用于区分所述物联网系统的作用;所述传输类型为以下任一项:第一传输类型、第二传输类型或第三传输类型;所述第一传输类型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包在所述控制终端设备和所述服务器之间传输;所述第二传输类型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包在所述服务器和所述网关之间传输;所述第三传输类型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包在所述网关和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所述操作类型为以下任一项:读、读回复、写、写回复、主动上报、主动上报回复、请求或请求回复;所述操作结果为成功、失败或者未知;所述设备标识包括第一设备标识和第二设备标识;所述第一设备标识指的是源设备标识;所述第二设备标识指的是目的设备标识;所述设备标识包括:系统编号、区域编号、设备的物理分组类型、设备的物理分组号、设备类型、设备地址类型和设备地址;所述物理分组类型用于描述不同数量和设备类型的设备的集合,所述物理分组号用于区分同一物理分组类型的中的不同分组;所述设备地址类型为以下三种类型的任一项:单播、组播或广播。所述目的寄存器地址包括:数据类型、通道类型、通道号和变量类型;其中,所述通道类型用于描述不同数量和变量类型的数据变量的集合,所述通道号用于区分通道类型下相同变量类型的数据变量;所述目的寄存器值为以下任一项:需要从所述目的寄存器读取的值、需要写入所述目的寄存器中的值、需要主动上报的所述目的寄存器的值或请求所述目的寄存器的回复的值;寄存器值包括寄存器实际值长度和寄存器实际值。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通信装置运行时,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意一种实现方式中应用于控制终端设备的通信方法。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另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通信装置运行时,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意一种实现方式中应用于物联网终端设备的通信方法。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另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通信装置运行时,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意一种实现方式中应用于服务器的通信方法。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另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通信装置运行时,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意一种实现方式中应用于网关的通信方法。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及装置,所述物联网系统中的各设备之间通过预设格式的数据包传输数据;其中,所述预设格式的数据包中包括:数据包标识、数据包类型、设备标识、目的寄存器地址和目的寄存器值;所述数据包类型包括系统类型、传输类型、操作类型和操作结果;其中,所述系统类型用于区分所述物联网系统的作用;所述传输类型为以下任一项:第一传输类型、第二传输类型或第三传输类型;所述第一传输类型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包在所述控制终端设备和所述服务器之间传输;所述第二传输类型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包在所述服务器和所述网关之间传输;所述第三传输类型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包在所述网关和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所述操作类型为以下任一项:读、读回复、写、写回复、主动上报、主动上报回复、请求或请求回复;所述主动上报指的是主动告知对方自己某个寄存器的值;所述请求指的是向对方索取自己某个寄存器的值;所述操作结果为成功、失败或者未知;所述设备标识包括第一设备标识和第二设备标识,所述第一设备标识表示源设备标识;所述第二设备标识表示目的设备标识;所述设备标识包括:系统编号、区域编号、设备的物理分组类型、设备的物理分组号、设备类型、设备地址类型和设备地址;所述物理分组类型用于描述不同数量和设备类型的设备的集合,所述物理分组号用于区分同一物理分组类型的中的不同分组;所述设备地址类型为以下三种类型的任一项:单播、组播或广播,分别表示设备地址是单播地址、组播地址或广播地址;所述设备地址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的编号,含有单播地址的设备标识一定是整个系统的唯一标识,可以用于代表终端设备;所述目的寄存器地址包括:数据类型、通道类型、通道号和变量类型;其中,所述通道类型用于描述不同数量和变量类型的数据变量的集合,所述通道号用于区分通道类型下相同变量类型的数据变量;所述目的寄存器值为为以下任一项:需要从所述目的寄存器读取的值、需要写入所述目的寄存器中的值、需要主动上报的所述目的寄存器的值或请求所述目的寄存器的回复的值。寄存器值包括寄存器实际值长度和寄存器实际值。通过该预设格式的数据包可以使物联网系统中的各个终端设备自动建立终端设备之间的关系,减少为了容易管理设备及设置设备参数而去做的大量的配置工作。通过该预设格式的数据包能非常容易地在具有相同系统编号的设备标识所构成的系统内输入或输出任意变量值、表述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很容易实现自动控制,不需要进行复杂的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系统的网络架构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及装置进行详细的描述。本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物联网系统,所述物联网系统包括以下设备:至少一个控制终端设备、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设备、服务器和网关;所述方法包括:/n所述物联网系统中的各设备之间通过预设格式的数据包传输数据;其中,所述预设格式的数据包中包括:数据包标识、数据包类型、设备标识、目的寄存器地址和目的寄存器值;/n所述数据包类型包括系统类型、传输类型、操作类型和操作结果;其中,所述系统类型用于区分所述物联网系统的作用;所述传输类型为以下任一项:第一传输类型、第二传输类型或第三传输类型;所述第一传输类型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包在所述控制终端设备和所述服务器之间传输;所述第二传输类型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包在所述服务器和所述网关之间传输;所述第三传输类型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包在所述网关和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所述操作类型为以下任一项:读、读回复、写、写回复、主动上报、主动上报回复、请求或请求回复;所述操作结果为成功、失败或者未知;/n所述设备标识包括第一设备标识和第二设备标识;所述第一设备标识为源设备标识;所述第二设备标识为目的设备标识;所述设备标识包括:系统编号、区域编号、设备的物理分组类型、设备的物理分组号、设备类型、设备地址类型和设备地址;所述物理分组类型用于描述不同数量和设备类型的设备的集合,所述物理分组号用于区分同一物理分组类型的中的不同分组;所述设备地址类型为以下三种类型的任一项:单播、组播或广播;所述目的寄存器地址包括:数据类型、通道类型、通道号和变量类型;其中,所述通道类型用于描述不同数量和变量类型的数据变量的集合,所述通道号用于区分通道类型下相同变量类型的数据变量;/n所述目的寄存器值为以下任一项:需要从所述目的寄存器读取的值、需要写入所述目的寄存器中的值、需要主动上报的所述目的寄存器的值或请求所述目的寄存器的回复的值;寄存器值包括寄存器实际值长度和寄存器实际值。/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物联网系统,所述物联网系统包括以下设备:至少一个控制终端设备、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设备、服务器和网关;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物联网系统中的各设备之间通过预设格式的数据包传输数据;其中,所述预设格式的数据包中包括:数据包标识、数据包类型、设备标识、目的寄存器地址和目的寄存器值;
所述数据包类型包括系统类型、传输类型、操作类型和操作结果;其中,所述系统类型用于区分所述物联网系统的作用;所述传输类型为以下任一项:第一传输类型、第二传输类型或第三传输类型;所述第一传输类型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包在所述控制终端设备和所述服务器之间传输;所述第二传输类型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包在所述服务器和所述网关之间传输;所述第三传输类型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包在所述网关和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所述操作类型为以下任一项:读、读回复、写、写回复、主动上报、主动上报回复、请求或请求回复;所述操作结果为成功、失败或者未知;
所述设备标识包括第一设备标识和第二设备标识;所述第一设备标识为源设备标识;所述第二设备标识为目的设备标识;所述设备标识包括:系统编号、区域编号、设备的物理分组类型、设备的物理分组号、设备类型、设备地址类型和设备地址;所述物理分组类型用于描述不同数量和设备类型的设备的集合,所述物理分组号用于区分同一物理分组类型的中的不同分组;所述设备地址类型为以下三种类型的任一项:单播、组播或广播;所述目的寄存器地址包括:数据类型、通道类型、通道号和变量类型;其中,所述通道类型用于描述不同数量和变量类型的数据变量的集合,所述通道号用于区分通道类型下相同变量类型的数据变量;
所述目的寄存器值为以下任一项:需要从所述目的寄存器读取的值、需要写入所述目的寄存器中的值、需要主动上报的所述目的寄存器的值或请求所述目的寄存器的回复的值;寄存器值包括寄存器实际值长度和寄存器实际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系统中的各设备之间通过预设格式的数据包传输数据,包括:
物联网终端设备生成第一数据包,并向网关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中携带的传输类型为第三传输类型;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所述第一设备标识为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标识,所述第二设备标识为控制终端设备标识;
所述网关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二数据包并将所述第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服务器;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中携带的传输类型为第二传输类型;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中携带的所述控制终端设备所属系统编号确定所述控制终端设备所属系统,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中携带的所述控制终端设备标识中的设备的区域编号、物理分组类型、设备的物理分组号、设备类型、设备地址类型和设备地址确定所述控制终端设备;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生成第三数据包并将所述第三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控制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三数据包中携带的传输类型为第一传输类型;
所述控制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三数据包确定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终端根据所述第三数据包确定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终端设备确定对个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控制终端设备根据多个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建立多个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关系;其中,所述控制终端设备根据每个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标识中的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所属系统编号确定所述每个物联网终端设备所属系统;根据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标识中的设备的区域编号、物理分组类型和设备的物理分组号确定所述每个物联网终端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系统中的各设备之间通过预设格式的数据包传输数据,还包括:
所述控制终端设备生成第四数据包并将所述第四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服务器;其中,所述第四数据包中携带的传输类型为第一传输类型;所述第四数据包中的所述第一设备标识为所述控制终端设备标识,所述第二设备标识为物联网终端设备标识;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标识中的设备地址类型为单播,设备地址为单播地址;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四数据包生成第五数据包并将所述第五数据包发送至至少一个第一网关;其中,所述第一网关为与所述控制终端设备具有相同系统编号的网关,所述第五数据包中携带的传输类型为第二传输类型;
若所述第一网关与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连接则所述第一网关根据所述第五数据包生成第六数据包并将所述第六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数据包,读取所述数据包中的值或写入所述数据包所要获取的值并执行与所述数据包中的操作类型对应的动作;其中所述第五数据包中的中携带的传输类型为第三传输类型;
若所述第一网关未与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连接则所述第一网关丢弃所述数据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系统中的各设备之间通过预设格式的数据包传输数据,还包括:
所述控制终端设备生成第七数据包并将所述第七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服务器;其中,所述第七数据包中携带的传输类型为第一传输类型;所述第七数据包中的所述第一设备标识为所述控制终端设备标识,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洪威
申请(专利权)人:郭洪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