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驱动控制电路板和一种空调器。其中,驱动控制电路板包括:驱动电路和功率电路,过流保护电路,其中,功率电路中设有功率开关,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能够输出驱动信号,驱动信号用于控制功率开关的导通状态,功率开关的导通状态被配置为用于校准母线信号;过流保护电路设有比较芯片,功率开关与比较芯片为共点接地,且接地点记作第一接地点,共点接地的连接方式用于滤除功率电路与比较芯片之间的共模干扰。通过将功率开关与比较芯片的接地点共地,使得在驱动电路和功率电路中形成的电压差与比较芯片的接地点相同,进而消除了驱动电路和功率电路中的寄生电感中生成的电压差的影响,提高了比较芯片的比较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控制电路板和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路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驱动控制电路板和一种空调器。
技术介绍
一般地,使用功率因数矫正电路对母线信号进行调整,进而使得调整后的电力被充分利用,进而降低由于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位差造成的交换功率的损失。在使用功率因数矫正电路对母线信号进行调整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功率因数矫正电路出现过流造成功率因数矫正电路的元器件的损坏,因此,通常会对功率因数矫正电路设置过流检测电路,进而确保功率因数矫正电路的安全运行。然而,由于因数矫正电路存在寄生电感,在功率因数矫正电路运行过程中,较大的电流作用下,任何开关元件的导通和关断都会在寄生电感上感应出电压,生成的感应电压会直接通过地线释放,因此,在地线上会出现较大的电压差,由于电压差值的存在,会干扰过流检测电路中的比较器的工作,进而降低了过流检测电路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因此,亟需一种新的驱动控制电路板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第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驱动控制电路板。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有鉴于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驱动控制电路板,包括: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其中,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具有至少三条功率因数校正支路,至少三条功率因数校正支路之间相互电连接,任一指定的功率因数校正支路包括:驱动电路和功率电路,过流保护电路,其中,功率电路中设有功率开关,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能够输出驱动信号,驱动信号用于控制功率开关的导通状态,功率开关的导通状态被配置为用于校准母线信号;过流保护电路设有比较芯片,功率开关与比较芯片为共点接地,且接地点记作第一接地点,共点接地的连接方式用于滤除功率电路与比较芯片之间的共模干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驱动控制电路板上设有三条功率因数矫正电路,其中,三条功率因数矫正电路相互电连接,进而形成三路交错并联功率因数矫正电路,其中,三路交错并联功率因数矫正电路具有相同的输入源,进而功率电路中的功率开关的开关频率相同,每一路中的载波相移120°通过形成的三路交错并联功率因数矫正电路可以降低输入和输出的电流波纹。三路交错并联功率因数矫正电路中任一路中包括驱动电路、功率电路和过流保护电路,具体地,驱动电路输出驱动信号,以控制功率电路中的功率开关的导通状态,进而校准母线信号;过流保护电路中设有比较芯片,通过将功率开关与比较芯片的接地点共地,使得在驱动电路和功率电路中形成的电压差与比较芯片的接地点相同,进而消除了驱动电路和功率电路中的寄生电感中生成的电压差的影响,提高了比较芯片的比较精度。同时也能消除三路交错并联功率因数矫正电路中不同支路之间的生成的电压差的影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驱动控制电路板,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功率电路包括:第一阻性元件,第一阻性元件的采样端连接至功率开关的第一端,第一阻性元件的接地端连接至第一接地点,第一阻性元件的采样端用于输出功率电路负载的采样电流信号。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功率电路中设置第一阻性元件,利用第一阻性元件将功率开关与第一接地点相连接,通过检测第一阻性元件两端的电压差值,来确定流经功率开关的电流,以便根据确定额电流来确定功率电路是否过流,进而实现功率电路的过流保护。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比较芯片的供电端接入第一直流源,第一直流源与第一接地点之间串联有交流滤波元件。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比较芯片的供电端接入第一直流源,来为比较芯片提供工作电压,同时在第一直流源与第一接地点之间设有交流滤波元件,利用交流滤波元件来消除了驱动电路和功率电路中的寄生电感中生成的电压差的影响,提高了比较芯片的比较精度。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功率电路还包括:第二阻性元件,第二阻性元件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一接地点,第二阻性元件的第二端与比较芯片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第二阻性元件的第二端用于向比较芯片输入参考信号。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二阻性元件,利用第二阻性元件将第一接地点与比较芯片相连接,为比较芯片提供输入参考信号,以便根据比较芯片输入参考信号功率开关是否过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过流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三阻性元件,第三阻性元件的第一端与第一阻性元件的采样端相连接,第三阻性元件的第二端与比较芯片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第三阻性元件的第二端用于向比较芯片输入采样信号。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三阻性元件,利用第三阻性元件将第一阻性元件的采样端与比较芯片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进而向比较芯片输入采样信号,以便比较芯片根据采样信号和参考信号进行比较,进而判断功率开关是否过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过流保护电路还包括:第四阻性元件,串联于第一直流源与第二阻性元件的第二端之间,第四阻性元件与第二阻性元件分压形成的参考信号为参考电压信号。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四阻性元件与第二阻性元件分压形成的参考信号作为参考电压信号,进而对流经第二阻性元件的电流进行限流,避免因为电流过大造成的损坏,同时利用第一直流源的连接关系,将第二阻性元件的信号钳为在高电平,以得到明确的参考信号,避免参考电压信号的波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过流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五阻性元件,串联于第一直流源与第三阻性元件的第二端之间,第三阻性元件与第五阻性元件用于将采样电流信号分压转换为采样电压信号。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五阻性元件与第三阻性元件将采样电流信号分压转换为采样电压信号,以便根据得到采样电压信号与参考电压信号进行比较。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第六阻性元件,串联于第一直流源与第二阻性元件的第二端,用于对输入至比较芯片的参考信号进行限流。在该技术方案中,为了避免第二阻性元件出现过流进而损坏,通过设置与第二阻性元件串联的第六阻性元件,利用第六阻性元件来限制输入比较芯片的参考信号,进而避免比较芯片的损坏,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七阻性元件,串联于第一直流源与第三阻性元件的第二端,用于对输入至比较芯片的采样信号进行限流。在该技术方案中,为了避免第三阻性元件出现过流进而损坏,通过设置与第三阻性元件串联的第七阻性元件,利用第七阻性元件来限制输入比较芯片的采样信号,进而避免比较芯片的损坏,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比较芯片的输出端连接至驱动回路的输入端,比较芯片用于获取功率电路的负载信号,并根据负载信号检测功率电路是否过流,并在检测到功率电路的负载信号为过流信号时,控制功率开关截止,以及在检测到功率电路的负载信号为非过流信号时,控制功率开关导通。在该技术方案中,比较芯片根据检测到的负载信号判定功率电路是否过流,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控制功率开关截止,进而实现功率电路的保护,提高了驱动控制电路板运行的安全性。而在判断结果为否时,控制功率开关导通,以确保电路的稳定运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空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具有至少三条功率因数校正支路,所述至少三条功率因数校正支路之间相互电连接,任一指定的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支路包括:/n驱动电路和功率电路,所述功率电路中设有功率开关,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能够输出驱动信号,所述驱动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功率开关的导通状态,所述功率开关的导通状态被配置为用于校准母线信号;/n过流保护电路,所述过流保护电路设有比较芯片,所述功率开关与所述比较芯片为共点接地,且接地点记作第一接地点,所述共点接地的连接方式用于滤除所述功率电路与所述比较芯片之间的共模干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具有至少三条功率因数校正支路,所述至少三条功率因数校正支路之间相互电连接,任一指定的所述功率因数校正支路包括:
驱动电路和功率电路,所述功率电路中设有功率开关,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能够输出驱动信号,所述驱动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功率开关的导通状态,所述功率开关的导通状态被配置为用于校准母线信号;
过流保护电路,所述过流保护电路设有比较芯片,所述功率开关与所述比较芯片为共点接地,且接地点记作第一接地点,所述共点接地的连接方式用于滤除所述功率电路与所述比较芯片之间的共模干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电路包括:
第一阻性元件,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的采样端连接至所述功率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的接地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接地点,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的采样端用于输出所述功率电路负载的采样电流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比较芯片的供电端接入第一直流源,所述第一直流源与所述第一接地点之间串联有交流滤波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电路还包括:
第二阻性元件,所述第二阻性元件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接地点,所述第二阻性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比较芯片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阻性元件的第二端用于向所述比较芯片输入参考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保护电路还包括:
第三阻性元件,所述第三阻性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的采样端相连接,所述第三阻性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比较芯片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宁,章文凯,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