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计及阻塞管理的交直流柔性配电网协调优化调度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配电网优化调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计及阻塞管理的交直流柔性配电网协调优化调度方法。
技术介绍
伴随着越来越多新型能源和柔性负荷的接入,传统交流配电系统的运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这一挑战也推动了直流配电技术的快速发展。依托于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直流配电技术已被证明可以有效降低线路损耗、提高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因此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交直流配电网是未来智能配电网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优化运行技术作为关键技术之一,对于交直流配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至关重要。针对此问题,有文献提出了一种交直流混合主动配电网的分层分布式多源协调优化调度体系,对交直流配电网采用了分布式优化方法以获得最优调度方案;有文献提出了基于二阶锥规划的交直流主动配电网日前优化调度方法;有文献提出了考虑安全约束的交直流配电网储能与换流站协调经济调度方法。现有文献所研究的交直流配电系统主要依靠调节变压器分接头、网络重构、无功设备输出功率等直接控制手段来进行优化调度,无法最大限度地挖掘交直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计及阻塞管理的交直流柔性配电网协调优化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n(1)DSO根据历史数据制定初始日前交易电价,并下发至直流配电系统;/n(2)直流配电系统根据对应节点的交易电价进行日前调度,基于直流配电系统优化模型得到其与交流配电网的交互功率,并将交互功率上传至DSO;/n(3)DSO检查交流线路是否发生阻塞,若不发生阻塞,则按照既定计划进行交互;若发生阻塞,则根据阻塞管理模型计算出新的节点电价,并下发至直流配电系统;/n(4)返回步骤(2),直流配电系统响应新的节点电价,调整直流配电系统可控设备的调度计划,引导直流配电系统改变购售电计划,直至解决阻塞问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及阻塞管理的交直流柔性配电网协调优化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1)DSO根据历史数据制定初始日前交易电价,并下发至直流配电系统;
(2)直流配电系统根据对应节点的交易电价进行日前调度,基于直流配电系统优化模型得到其与交流配电网的交互功率,并将交互功率上传至DSO;
(3)DSO检查交流线路是否发生阻塞,若不发生阻塞,则按照既定计划进行交互;若发生阻塞,则根据阻塞管理模型计算出新的节点电价,并下发至直流配电系统;
(4)返回步骤(2),直流配电系统响应新的节点电价,调整直流配电系统可控设备的调度计划,引导直流配电系统改变购售电计划,直至解决阻塞问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及阻塞管理的交直流柔性配电网协调优化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日前调度的目标函数是直流配电系统自身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具体形式如式(1)所示:
式(1)中:t为时段;NT为调度总时段;CDCS为直流配电系统的运行成本;CDC表示直流配电系统与交流配网系统的交互成本;和分别表示柔性变电站A和B低压直流侧储能调度成本;和分别为柔性变电站A和B低压直流侧需求响应负荷的调度成本;和分别为t时段柔性变电站A和B中压交流侧功率,方向定义为:功率从交流配电网向柔性变电站流入方向为正,反之为负;πi,t和πj,t分别为t时段接入交流配电网节点i和节点j的节点电价;KESS为储能单位充放电成本;和分别为t时段柔性变电站A和B低压直流侧储能充电功率;和分别为t时段柔性变电站A和B低压直流侧储能放电功率;ηESS为储能充放电效率;KDR为需求响应负荷单位调度成本;和分别为t时段柔性变电站A和B低压直流侧需求响应负荷功率;为t时段需求响应负荷的期望用电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及阻塞管理的交直流柔性配电网协调优化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直流配电系统优化模型包括柔性变电站与交流配电网的交互功率平衡、直流网络潮流方程、储能及需求响应负荷的调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计及阻塞管理的交直流柔性配电网协调优化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变电站与交流配电网的交互功率平衡通过式(2)~式(13)建立模型:
式中:和分别为t时段柔性变电站A和B中压AC/DC变流器直流侧功率;和分别为t时段柔性变电站A和B中压直流网络注入功率;和分别为t时段柔性变电站A和B的DC/DC变流器中压侧功率;和分别为t时段柔性变电站A和B的DC/DC变流器低压侧功率;为t时段柔性变电站A中压直流侧的新能源电站功率;和分别为t时段柔性变电站A和B低压DC/AC变流器直流侧功率;和分别为t时段柔性变电站A和B低压DC/AC变流器交流侧功率;和分别为t时段柔性变电站A和B低压直流侧分布式电源出力;ηAC-DC、ηDC-DC、ηDC-AC分别为柔性变电站的中压AC/DC变流器、DC/DC变流器、低压DC/AC变流器的损耗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计及阻塞管理的交直流柔性配电网协调优化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网络潮流方程采用Distflow模型,建模过程如下:
对于
式中:NDC为直流网络所有节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少波,胡文平,王磊,周文,孟良,胡雪凯,梁纪峰,李卓君,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