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组结构的动态电压恢复器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9278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绕组结构的动态电压恢复器及其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力系统上,该电力系统包括负载和给负载供电的交流电以及连接在负载和交流电之间的绕组结构的动态电压恢复器,该绕组结构的动态电压恢复器包括变压器以及与变压器连接的两组补偿模块,补偿模块用于给负载提供补偿电压。该绕组结构的动态电压恢复器根据交流电供电电压出现突变现象,该绕组结构的动态电压恢复器能向父爱配电线路注入幅值、相位可控的串联补偿电压,能够实现负载侧电网电压稳定,确保负载的持续稳定工作,避免交流电电压波动带来的负面损失,解决了现有电网电压发生突变,配电线路的电压不稳定导致无法给负载稳定供电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绕组结构的动态电压恢复器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网供电
,尤其涉及一种绕组结构的动态电压恢复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在电网供电系统中,主要影响电网供电的电能质量因数主要是电压波动。电压波动包括电压暂升、暂降、闪边等,这些影响电能质量因数轻则会影响电网供电的负载的正常运行,重则毁坏负载,甚至会使电网供电系统奔溃。随着电网中高精密仪器、半导体工厂等敏感负荷的广泛应用,电网中出现的电能质量问题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害,严重威胁精密设备的正常运行。经过调查得知,我国每年停电及电能质量造成的损失在百亿美元,单是化工行业的一次电压跌落所造成的损失在50万美元。目前,国内半导体企业大量发展,全部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很高,采用了大量的PLC控制器,因此,电压波动对其影响很大。且每次电压波动,不仅会影响企业当时在生产线的大量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而报废,而且可能引起控制器控制程序紊乱,生成模具的损坏,从而导致每次停电造成的损失按近百万元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针对上述情况,如何让电力系统在电网电压发生突变时,动态电压恢复器向配电线路注入幅值、相位可控的串联补偿电压,实现负荷电压恒定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绕组结构的动态电压恢复器及其控制方法,用于解决现有电网电压发生突变,配电线路的电压不稳定导致无法给负载稳定供电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绕组结构的动态电压恢复器,应用于电力系统上,该电力系统包括负载和给所述负载供电的交流电以及连接在所述负载和所述交流电之间的绕组结构的动态电压恢复器,该绕组结构的动态电压恢复器包括变压器以及与所述变压器连接的两组补偿模块;所述补偿模块用于给所述负载提供补偿电压,每组所述补偿模块包括补偿电源、与补偿电源连接的逆变器和与所述逆变器输出端连接的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与所述变压器连接。优选地,两组所述补偿模块分别为第一补偿模块和第二补偿模块;所述第一补偿模块包括第一补偿电源、第一逆变器和第一滤波电路;所述第二补偿模块包括第二补偿电源、第二逆变器和第二滤波电路;其中,当所述第一补偿模块出现故障时,所述第一逆变器的输出端短接,所述第二补偿模块给所述负载提供补偿电压;当所述第二补偿模块出现故障时,所述第二逆变器的输出端短接,所述第一补偿模块给所述负载提供补偿电压;所述第一逆变器与所述第二逆变器串联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逆变器和所述第二逆变器均为二电平逆变器或三电平逆变器;或者所述第一逆变器为三电平逆变器,所述第二逆变器为二电平逆变器;或者所述第一逆变器为二电平逆变器,所述第二逆变器为三电平逆变器。优选地,所述变压器上设置有三个输入端、三个第一连接端、三个第二连接端和三个输出端,三个所述输入端与所述交流电连接,三个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三个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二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三个所述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负载的三相连接。优选地,所述逆变器为三相全桥结构或三相四桥臂结构的逆变器。优选地,所述补偿电源为铅酸蓄电池组或带充电的电池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绕组结构的动态电压恢复器,应用于电力系统上,该电力系统包括负载和给所述负载供电的交流电以及连接在所述负载和所述交流电之间的绕组结构的动态电压恢复器,该绕组结构的动态电压恢复器包括变压器以及与所述变压器连接的补偿模块;所述补偿模块用于给所述负载提供补偿电压,所述补偿模块包括补偿电源、分别与补偿电源连接的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所述第一逆变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逆变器的输出端之间连接有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与所述变压器连接,所述第一逆变器和所述第二逆变器串联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所述绕组结构的动态电压恢复器的控制方法,包括:若交流电供电电压出现突变,两组补偿模块给负载提供补偿电压;若其中一组所述补偿模块无法给所述负载提供补偿电压,另一组所述补偿模块给所述负载提供补偿电压。优选地,该绕组结构的动态电压恢复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若所述交流电供电电压出现突变,控制两组所述补偿模块独立给所述负载的三相提供补偿电压。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具有的优点:1.该绕组结构的动态电压恢复器根据交流电供电电压出现突变现象,该绕组结构的动态电压恢复器能向父爱配电线路注入幅值、相位可控的串联补偿电压,能够实现负载侧电网电压稳定,确保负载的持续稳定工作,避免交流电电压波动带来的负面损失,解决了现有电网电压发生突变,配电线路的电压不稳定导致无法给负载稳定供电的技术问题。该供电控制电路可应用在高精度负载供电或者电网电能质量较差的应用场合,使用范围广;2.该绕组结构的动态电压恢复器的控制方法根据交流电供电电压出现突变控制补偿模块给负载提供补偿电压,确保负载的持续稳定工作,避免交流电电压波动带来的负面损失,解决了现有电网电压发生突变,配电线路的电压不稳定导致无法给负载稳定供电的技术问题。该绕组结构的动态电压恢复器的控制方法还可以通过控制两组补偿模块独立给负载的三相提供补偿电压,实现不平衡负载的电压补偿;也可以通过容错方式控制补偿模块给负载提供补偿电压,提高该绕组结构的动态电压恢复器的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绕组结构的动态电压恢复器的电路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绕组结构的动态电压恢复器的电路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绕组结构的动态电压恢复器另一的电路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绕组结构的动态电压恢复器的单台逆变器空间矢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绕组结构的动态电压恢复器的两组逆变器合成矢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绕组结构的动态电压恢复器又一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厂家中的高精密仪器、半导体工厂等敏感负载的广泛应用,电力中出现的电能质量问题会给厂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害,严重威胁精密设备的正常运行。目前经过调查发现,我国每年因电网停电而给负载供电的电压发生突变造成的损失在百亿美元,单是化工行业的一次电压跌落所造成的损失在50万美元。而国内半导体企业大量发展,全部生产线的自动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绕组结构的动态电压恢复器,应用于电力系统上,该电力系统包括负载和给所述负载供电的交流电以及连接在所述负载和所述交流电之间的绕组结构的动态电压恢复器,其特征在于,该绕组结构的动态电压恢复器包括变压器以及与所述变压器连接的两组补偿模块;/n所述补偿模块用于给所述负载提供补偿电压,每组所述补偿模块包括补偿电源、与补偿电源连接的逆变器和与所述逆变器输出端连接的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与所述变压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绕组结构的动态电压恢复器,应用于电力系统上,该电力系统包括负载和给所述负载供电的交流电以及连接在所述负载和所述交流电之间的绕组结构的动态电压恢复器,其特征在于,该绕组结构的动态电压恢复器包括变压器以及与所述变压器连接的两组补偿模块;
所述补偿模块用于给所述负载提供补偿电压,每组所述补偿模块包括补偿电源、与补偿电源连接的逆变器和与所述逆变器输出端连接的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与所述变压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组结构的动态电压恢复器,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补偿模块分别为第一补偿模块和第二补偿模块;
所述第一补偿模块包括第一补偿电源、第一逆变器和第一滤波电路;
所述第二补偿模块包括第二补偿电源、第二逆变器和第二滤波电路;
其中,当所述第一补偿模块出现故障时,所述第一逆变器的输出端短接,所述第二补偿模块给所述负载提供补偿电压;当所述第二补偿模块出现故障时,所述第二逆变器的输出端短接,所述第一补偿模块给所述负载提供补偿电压;
所述第一逆变器与所述第二逆变器串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组结构的动态电压恢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逆变器和所述第二逆变器均为二电平逆变器或三电平逆变器;或者所述第一逆变器为三电平逆变器,所述第二逆变器为二电平逆变器;或者所述第一逆变器为二电平逆变器,所述第二逆变器为三电平逆变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组结构的动态电压恢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上设置有三个输入端、三个第一连接端、三个第二连接端和三个输出端,三个所述输入端与所述交流电连接,三个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三个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水林杰欢梅成林马明朱晓锋卫才猛郭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