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9213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8
本申请公开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包括:显示层、衬底和反射层;衬底位于显示层和反射层之间;显示层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单元和至少一个驱动晶体管,发光单元和驱动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电连接;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通孔,第一通孔沿垂直于衬底所在平面的方向贯穿衬底和反射层,第一通孔内设置有色转换层;第一通孔在显示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单元在显示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本申请在衬底远离显示层的一侧设置反射层,并使第一通孔沿垂直于衬底所在平面的方向贯穿衬底和反射层,使得光线可以从衬底侧发出,从而避免电极对出光率的影响,提高光源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本申请涉及显示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镜面显示屏包括显示屏和覆盖显示屏的反射膜,其既可以实现常规镜子的功能,也能够实现图像显示功能,因此广泛应用于车载后视镜、化妆镜等领域中。现有技术中,用于镜面显示的显示屏中,大多采用正面发光的显示面板,而对于正装结构的发光单元,其电极会对发光单元的出光效率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显示面板对光的利用率,造成光源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在衬底远离显示层的一侧设置反射层,并使第一通孔沿垂直于衬底所在平面的方向贯穿衬底和反射层,使得光线可以从衬底侧发出,从而避免电极对出光率的影响,提高光源利用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有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层、衬底和反射层;所述衬底位于所述显示层和所述反射层之间;所述显示层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单元和至少一个驱动晶体管,所述发光单元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电连接;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垂直于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方向至少贯穿所述衬底,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色转换层;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显示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显示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衬底;在所述衬底的一侧制作显示层,所述显示层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单元和至少一个驱动晶体管,所述发光单元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电连接;在所述衬底远离所述显示层的一侧制作反射层;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垂直于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方向至少贯穿所述衬底;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显示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显示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在所述第一通孔内填充色转换层。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在衬底远离显示层的一侧设置反射层,实现对环境光线的反射,使得显示面板具有镜面显示功能。并在显示面板上设置第一通孔,并在第一通孔内填充色转换层,且第一通孔沿垂直于衬底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贯穿衬底和反射层,且第一通孔在显示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单元在显示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如此,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可通过第一通孔出射,使得光线可以从衬底侧发出,显示面板能够实现底发光,从而能够避免电极对发光单元出光率的影响,提高显示面板对光的利用率,使得显示面板既可以实现镜面显示,又能够实现图像显示功能。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沿图1显示面板中的一种AA’截面图;图3所示为沿图1显示面板中的另一种AA’截面图;图4所示为沿图1显示面板中的又一种AA’截面图;图5所示为沿图1显示面板中的再一种AA’截面图;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光单元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光单元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光单元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包含基板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0所示为沿图1显示面板中的再一种AA’截面图;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制作方法的一种流程图;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光单元制作方法的一种流程图;图1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光单元制作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图1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制作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图1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其中,各实施例之间的相同之处不再一一赘述。现有技术中,用于镜面显示的显示屏中,大多采用正面发光的显示面板,而对于正装结构的发光单元,其电极会对发光单元的出光效率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显示面板对光的利用率,造成光源损耗。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在衬底远离显示层的一侧设置反射层,并使第一通孔沿垂直于衬底所在平面的方向贯穿衬底和反射层,使得光线可以从衬底侧发出,显示面板能够实现底发光,从而避免电极对出光率的影响,提高光源利用率。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沿图1显示面板100中的一种AA’截面图,请参考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层10、衬底20和反射层30;衬底20位于显示层10和反射层30之间;显示层10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单元11和至少一个驱动晶体管12,发光单元11和驱动晶体管12的源极121或漏极122电连接;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第一通孔40,第一通孔40沿垂直于衬底20所在平面的方向至少贯穿衬底20,第一通孔40内设置有色转换层41;第一通孔40在显示层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单元11在显示层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具体地,请参考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层10、衬底20和反射层30,其中,衬底20位于显示层10和反射层30之间。显示层10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单元11和至少一个驱动晶体管12,驱动晶体管12的源极121或漏极122电连接至发光单元11,当驱动晶体管12导通时,通过源极121或漏极122向发光单元11发送驱动信号,驱动发光单元11发光。反射层30位于衬底20远离显示层10的一侧,用于实现对环境光线的反射,使得显示面板100具有镜面显示功能。显示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层、衬底和反射层;所述衬底位于所述显示层和所述反射层之间;/n所述显示层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单元和至少一个驱动晶体管,所述发光单元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电连接;/n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垂直于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方向至少贯穿所述衬底,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色转换层;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显示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显示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层、衬底和反射层;所述衬底位于所述显示层和所述反射层之间;
所述显示层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单元和至少一个驱动晶体管,所述发光单元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电连接;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垂直于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方向至少贯穿所述衬底,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色转换层;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显示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显示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孔沿垂直于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方向贯穿所述衬底和所述反射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衬底为金属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单元为microLED。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于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型半导体、发光层、第二型半导体、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其中,所述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一型半导体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二型半导体位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型半导体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型半导体电连接,且所述第二电极覆盖所述第二型半导体的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所述第一电极接第一电压信号,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型半导体朝向所述第二电极一侧的表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凹凸结构,所述第二电极朝向所述第二型半导体一侧的表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凹凸结构,所述第二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一一对应且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玻璃基板和第二玻璃基板,所述第一玻璃基板位于所述显示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二玻璃基板位于所述反射层远离所述显示层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柔性衬底和第二柔性衬底,所述第一柔性衬底位于所述显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文君邢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