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显示面板中包括阵列基板、吸光层、滤光层以及发光层。所述阵列基板具有若干金属走线区以及包围所述金属走线区的显示区。所述吸光层设于所述阵列基板上,并对应于所述金属走线区。所述滤光层设于所述阵列基板上,并位于所述显示区内,其与所述吸光层位于同一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器件领域,特别是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主动矩阵平面显示器具有机身薄、省电、无辐射等众多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技术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平板显示技术,它具有十分优异的显示性能,特别是自发光、结构简单、超轻薄、响应速度快、宽视角、低功耗及可实现柔性显示等特性,被誉为“梦幻显示器”,再加上其生产设备投资远小于薄膜晶体管型液晶显示屏(ThinFilmTransistor-LiquidCrystalDisplay,TFT-LCD),得到了各大显示器厂家的青睐,已成为显示
中第三代显示器件的主力军。目前OLED已处于大规模量产的前夜,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新技术的不断涌现,OLED显示器件必将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为实现OLED显示器的全彩化,一种方式是通过红绿蓝(RGB)子像素分别发光的并列式(Side-By-Side)结构来实现,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White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WOLED)和彩色滤光(ColorFilter,CF)层叠加的串联型结构来实现。在WOLED中,两个或多个发光层通过电荷产生层相连,发出白光,经过CF层过滤后得到RGB单色光。由于WOLED与CF层叠加结构不需要精准的掩膜工艺,就可以实现OLED显示器的高分辨率,目前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COA型WOLED是COA(CFonArray,彩色滤光片贴附于阵列基板)技术和WOLED技术的结合。利用COA技术,将CF层做到阵列基板上,然后OLED白光材料所发射的白光通过CF层中的RGB光阻,得到RGB三原色的光。与传统底发光OLED结构相比,这种技术不受有机蒸镀光罩在大尺寸面板制作的限制,因此,在大尺寸OLED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底发光的COA型WOLED在发光时,光线需要通过PLN层(平坦层)和RGB光阻,由于底发光PLN一般是高穿透有机材料,光线传播的多向性,光线经过阴极以及金属走线反射照亮相邻像素限定层的开口边缘,从而导致不需要发光的子像素由于相邻的子像素发光而发光,发生漏光现象,影响画面的显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光线经过阴极以及金属走线反射照亮相邻像素限定层的开口边缘,往往会导致不需要发光的子像素由于漏光而发光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中包括阵列基板、吸光层、滤光层以及发光层。所述阵列基板具有若干金属走线区以及包围所述金属走线区的显示区。所述吸光层设于所述阵列基板上,并对应于所述金属走线区。所述滤光层设于所述阵列基板上,并位于所述显示区内,其与所述吸光层位于同一层。所述发光层设于所述滤光层上。进一步地,所述吸光层中包括第一色阻层和第二色阻层,所述第二色阻层设于所述第一色阻层上。所述第一色阻层的颜色为红色、绿色、蓝色中的一种。所述第二色阻层的颜色为红色、绿色、蓝色中的一种。所述第一色阻层的颜色和所述第二色阻层的颜色不同。进一步地,所述阵列基板中包括基板、有源层、栅极绝缘层、栅极层、介电层以及源漏极。其中,所述有源层设于所述基板上,所述栅极绝缘层设于所述有源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表面上,所述栅极层设于栅极绝缘层远离所述有源层的一表面上,所述介电层覆于所述有源层、所以栅极绝缘层和所述栅极层上,所述源漏极设于所述介电层远离所述栅极层的一表面上,并对应于所述金属走线区。进一步地,所述金属走线区的宽度小于所述吸光层的宽度。进一步地,所述滤光层的颜色为红色、绿色、蓝色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中还包括平坦层、像素电极层和像素限定层。所述平坦层覆于所述阵列基板、所述吸光层和所述滤光层上。所述像素电极层设于所述平坦层远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表面上,并穿过所述吸光层与所述阵列基板连接。所述像素限定层覆于所述平坦层和所述像素电极层上。所述像素限定层上具有开口,所述通孔对应于所述像素电极层,所述发光层设于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像素电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吸光层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平坦层的厚度。本专利技术中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中包括以下步骤:制备一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具有若干金属走线区以及包围所述金属走线区的显示区。在所述阵列基板上形成滤光层和吸光层,所述吸光层对应于所述金属走线区,所述滤光层位于所述显示区内。在所述滤光层上形成发光层。进一步地,在所述阵列基板上形成吸光层步骤中包括:采用三段差光罩在所述基板上形成所述滤光层和所述吸光层,并在所述吸光层中形成一过孔。在所述三段差光罩中,对应所述显示区的透光率为100%,对应所述金属走线区的透光率为20-50%,对应所述过孔的透光率为0%。进一步地,所述形成滤光层步骤和所述形成发光层步骤之间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阵列基板、所述吸光层和所述滤光层上形成平坦层。在所述平坦层上形成像素电极层。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其通过在源漏极上增加吸光层,并通过吸光层吸收过滤掉被源漏极所反射的光线,从而解决由于金属走线反射而导致的漏光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层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步骤S10中显示面板的层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步骤S20中显示面板的层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步骤S30中显示面板的层状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步骤S40中显示面板的层状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100;金属走线区101;显示区102;阵列基板110;基板111;遮光层112;缓冲层113;有源层114;栅极绝缘层115;栅极层116;介电层117;源漏极118;钝化层119;滤光层120;吸光层130;第一色阻层131;第二色阻层132;过孔133;平坦层140;像素电极层150;像素限定层160;开口161;发光层17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证明本专利技术可以实施,所述专利技术实施例可以向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完整介绍本专利技术,使其
技术实现思路
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专利技术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附图所示的每一部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阵列基板,其具有若干金属走线区以及包围所述金属走线区的显示区;/n吸光层,设于所述阵列基板上,并对应于所述金属走线区;/n滤光层,设于所述阵列基板上,并位于所述显示区内,其与所述吸光层位于同一层;/n发光层,设于所述滤光层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阵列基板,其具有若干金属走线区以及包围所述金属走线区的显示区;
吸光层,设于所述阵列基板上,并对应于所述金属走线区;
滤光层,设于所述阵列基板上,并位于所述显示区内,其与所述吸光层位于同一层;
发光层,设于所述滤光层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层中包括第一色阻层和第二色阻层,所述第二色阻层设于所述第一色阻层上;所述第一色阻层的颜色为红色、绿色、蓝色中的一种;所述第二色阻层的颜色为红色、绿色、蓝色中的一种;所述第一色阻层的颜色和所述第二色阻层的颜色不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中包括:
基板;
有源层,设于所述基板上;
栅极绝缘层,设于所述有源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表面上;
栅极层,设于栅极绝缘层远离所述有源层的一表面上;
介电层,覆于所述有源层、所以栅极绝缘层和所述栅极层上;
源漏极,设于所述介电层远离所述栅极层的一表面上,并对应于所述金属走线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走线区的宽度小于所述吸光层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层的颜色为红色、绿色、蓝色中的至少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平坦层,覆于所述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晖,
申请(专利权)人: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