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洞单线隧道单侧平导型救援站火灾模型试验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火灾安全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单洞单线隧道单侧平导型救援站火灾模型试验系统。
技术介绍
伴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的发展以及西部铁路网建设的兴起,超长铁路大隧道的数量在线路中的比例越来越高。众所周知,特长铁路隧道由于其结构特点,一旦列车在隧道内发生火灾,短时间内外部救援很难到达现场展开施救工作,造成人员逃生困难。在现代的隧道火灾研究中,通过模拟试验来研究隧道内火灾状况下的烟气流动规律和通风策略,用来指导通风与排烟模式的设计,对于保障隧道高效、安全的运营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其巨大的结构构造,进行全尺寸隧道火灾试验的成本高,操作困难,难以获得大量的试验数据,因此目前多采用小尺寸模拟试验,但是通常小尺寸模拟试验系统只能模拟一种或少数几种隧道形式,通用性差。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拼装,通用性强,能够在实验室中研究隧道内火灾状况的单洞单线隧道单侧平导型救援站火灾模型试验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洞单线隧道单侧平导型救援站火灾模型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隧道系统(1),所述隧道系统(1)包括主隧道通道(11)、平行疏散通道(12)和横向连接通道(13),所述主隧道通道(11)为一条纵向通道,所述平行疏散通道(12)平行布置在所述主隧道通道(11)一侧,所述横向连接通道(13)横向布置并与所述主隧道通道(11)和平行疏散通道(12)垂直连通;/n火源模拟装置,所述火源模拟装置设于所述主隧道通道(11)内;/n排烟管道(2),所述排烟管道(2)设于所述横向连接通道(13)的顶部;/n监控装置,所述监控装置设于所述主隧道通道(11)、平行疏散通道(1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洞单线隧道单侧平导型救援站火灾模型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隧道系统(1),所述隧道系统(1)包括主隧道通道(11)、平行疏散通道(12)和横向连接通道(13),所述主隧道通道(11)为一条纵向通道,所述平行疏散通道(12)平行布置在所述主隧道通道(11)一侧,所述横向连接通道(13)横向布置并与所述主隧道通道(11)和平行疏散通道(12)垂直连通;
火源模拟装置,所述火源模拟装置设于所述主隧道通道(11)内;
排烟管道(2),所述排烟管道(2)设于所述横向连接通道(13)的顶部;
监控装置,所述监控装置设于所述主隧道通道(11)、平行疏散通道(12)和横向连接通道(13)内部,用于监测所述主隧道通道(11)、平行疏散通道(12)和横向连接通道(13)内的烟气浓度及烟气流动规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洞单线隧道单侧平导型救援站火灾模型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隧道通道(11)包括主隧道基础模块(111)、主隧道观察模块(112)、主隧道调整模块(113)、主隧道燃烧模块(114)和主隧道连接模块(115),所述主隧道基础模块(111)、主隧道观察模块(112)、主隧道调整模块(113)、主隧道燃烧模块(114)和主隧道连接模块(115)均为多个且依次连接;所述火源模拟装置安装在所述主隧道燃烧模块(114)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洞单线隧道单侧平导型救援站火灾模型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隧道观察模块(112)的侧壁上开设有主隧道观察窗(1121);所述主隧道调整模块(113)的长度小于所述主隧道基础模块(111)的长度;所述主隧道连接模块(115)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口(1151),所述第一连接口(1151)与所述横向连接通道(1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单洞单线隧道单侧平导型救援站火灾模型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隧道燃烧模块(114)侧壁上开设有燃烧口(1141),所述燃烧口(1141)处设有推拉抽屉(1142),且所述推拉抽屉(1142)滑动连接在所述主隧道燃烧模块(114)上,所述火源模拟装置安装在所述推拉抽屉(1142)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单洞单线隧道单侧平导型救援站火灾模型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射流风机,所述横向连接通道(13)包括横向连接通道排烟口模块(131)和横向连接通道防护门模块(132),所述横向连接通道排烟口模块(131)的顶壁上开设有排烟口(1311),所述排烟管道(2)一端与所述排烟口(1311)连接并连通;所述横向连接通道防护门模块(132)一端设有防护门(1321),所述防护门(1321)铰接在所述横向连接通道防护门模块(132)一端,且所述射流风机安装在所述横向连接通道防护门模块(132)顶壁;所述横向连接通道防护门模块(132)为一个及以上,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伟,马伟斌,郭小雄,罗鹏,赵鹏,马召辉,王子洪,杜晓燕,安哲立,邹文浩,马超锋,付兵先,常凯,李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