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酯反应釜用少量液体加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8968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酯反应釜用少量液体加料装置,包括立式储罐,所述立式储罐上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充氮管,所述充氮管上设置第一针型阀,所述立式储罐下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上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第二球阀、小量程液体流量计、液体单向阀以及第一球阀,该设计通过充氮管持续向立式储罐内氮气,使立式储罐内压力稳定在一个固定数值上,进而让整个加料体系维持在同一压力,排液管内流量更加稳定,在相对稳定的压力下,使得液体试剂的加入速度与液体试剂在釜体的分散速度匹配,从而达到液体试剂在反应体系的均匀分散,提高加工效果,增加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酯反应釜用少量液体加料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聚酯反应釜用少量液体加料装置,属于聚酯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其中聚酯反应釜就是用于PET、PTT、PBT、PETG、PCT、PBS、PBST、PBAT、APET等聚酯品类的聚合生产设备。现有技术中聚酯反应釜系统上,液体试剂往往是通过反应釜侧面的加料罐在反应过程中直接加入到反应体系中,加入釜体的液体试剂无法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分散,液体物料在反应釜体内局部浓度过高,引起不必要的副反应,会降低加工效果,影响产品质量,这一问题在添加少剂量的液体试剂是尤为明显,需要设计一种聚酯反应釜用少量液体加料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聚酯反应釜用少量液体加料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液体试剂往往是通过反应釜侧面的加料罐在反应过程中直接加入到反应体系中,加入釜体的液体试剂无法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分散,液体物料在反应釜体内局部浓度过高,引起不必要的副反应,会降低加工效果,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本技术使液体试剂在反应体系的均匀分散,提高加工效果,增加产品质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聚酯反应釜用少量液体加料装置,包括立式储罐,所述立式储罐上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充氮管,所述充氮管上设置第一针型阀,所述立式储罐下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上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第二球阀、小量程液体流量计、液体单向阀以及第一球阀。进一步地,所述立式储罐右端上侧设置压力表。进一步地,所述立式储罐上端左侧固定连接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设置第二针型阀。进一步地,所述立式储罐前端设置透明观察窗,所述透明观察窗上加工刻度线。进一步地,所述立式储罐通过排液管与釜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立式储罐上端右侧固定连接加液管且加液管延伸入立式储罐内,所述加液管上端固定连接添液斗,所述加液管上设置第三球阀且第三球阀处在立式储罐与添液斗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添液斗上端转动连接盖板。进一步地,所述加液管环形外侧滑动连接浮板,所述浮板设置在立式储罐内并与立式储罐环形内壁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立式储罐内部固定连接竖向布置两个导杆且两个导杆处在加液管左侧,两个所述导杆环形外侧均与浮板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加液管环形外端下侧边缘位置固定连接限位环且限位环处在浮板下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聚酯反应釜用少量液体加料装置。1、打开第一针型阀,使氮气通过充氮管冲入立式储罐内,使立式储罐内压力增加到合适数值,再打开第二球阀,使立式储罐内液体在气压作用下进入排液管内,并利用小量程液体流量计检测流量,并通过第二球阀对排液管内液体流量进行控制,使流量调整到合适数值,再打开第一球阀,使排液管内液体进入后续反应体系内,在此过程中,通过充氮管持续向立式储罐内氮气,使立式储罐内压力稳定在一个固定数值上,进而让整个加料体系维持在同一压力,排液管内流量更加稳定,在相对稳定的压力下,使得液体试剂的加入速度与液体试剂在釜体的分散速度匹配,从而达到液体试剂在反应体系的均匀分散,提高加工效果,增加产品质量。2、打开第二针型阀,能使立式储罐内氮气通过排气管排出回收。3、打开第三球阀,通过添液斗倒入液体,使液体能通过加液管进入立式储罐内,当液体添加完成后,关闭第三球阀,有效防止立式储罐内气体泄漏。4、通过浮板将立式储罐内液体与氮气隔离,有效防止氮气与液体全面接触,有效制止二者反应。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聚酯反应釜用少量液体加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聚酯反应釜用少量液体加料装置的剖视图;图中:1-充氮管、2-第一针型阀、3-立式储罐、4-第一球阀、5-液体单向阀、6-小量程液体流量计、7-第二球阀、8-排液管、9-压力表、10-第三球阀、11-加液管、12-添液斗、31-第二针型阀、32-排气管、33-浮板、34-导杆、111-限位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聚酯反应釜用少量液体加料装置,包括立式储罐3,立式储罐3上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充氮管1,充氮管1上设置第一针型阀2,立式储罐3下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排液管8,排液管8上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第二球阀7、小量程液体流量计6、液体单向阀5以及第一球阀4。具体地,首先将液体加入到立式储罐3中,然后打开第一针型阀2,使氮气通过充氮管1冲入立式储罐3内,使立式储罐3内压力增加到合适数值,然后打开第二球阀7,使立式储罐3内液体在气压作用下进入排液管8内,并利用小量程液体流量计6检测流量,并通过第二球阀7对排液管8内液体流量进行控制,使流量调整到合适数值,再打开第一球阀4,使排液管8内液体进入后续反应体系内,在此过程中,通过充氮管1持续向立式储罐3内补充氮气,使立式储罐3内压力稳定在一个固定数值上,进而让整个加料体系维持在同一压力,排液管8内流量更加稳定,在相对稳定的压力下,使得液体试剂的加入速度与液体试剂在釜体的分散速度匹配,从而达到液体试剂在反应体系的均匀分散,提高加工效果,增加产品质量,其中液体单向阀5的设计有效防止回流现象发生。立式储罐3右端上侧设置压力表9,具体地,能通过压力表9显示立式储罐3内气压,方便实时观察立式储罐3内气压变化。立式储罐3上端左侧固定连接排气管32,排气管32上设置第二针型阀31,具体地,打开第二针型阀31,能使立式储罐3内氮气通过排气管32排出回收。立式储罐3前端设置透明观察窗,透明观察窗上加工刻度线,具体地,能实时观察立式储罐3内液体消耗情况。立式储罐3通过排液管8与釜体连接,具体地,能通过排液管8将立式储罐3内液体添加到釜体内。立式储罐3上端右侧固定连接加液管11且加液管11延伸入立式储罐3内,加液管11上端固定连接添液斗12,加液管11上设置第三球阀10且第三球阀10处在立式储罐3与添液斗12之间,具体地,打开第三球阀10,然后人员能向添液斗12倒入液体,使液体能通过加液管11进入立式储罐3内,当液体添加完成后,关闭第三球阀10,有效防止立式储罐3内气体泄漏。添液斗12上端转动连接盖板,具体地,能利用盖板对添液斗12覆盖,有效实现防尘功能。加液管11环形外侧滑动连接浮板33,浮板33设置在立式储罐3内并与立式储罐3环形内壁滑动连接,具体地,在向立式储罐3内添加液体过程中,会使浮板33在液体浮力作用下向上移动,完成后,在向立式储罐3内充氮气过程中,会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酯反应釜用少量液体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式储罐(3),所述立式储罐(3)上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充氮管(1),所述充氮管(1)上设置第一针型阀(2),所述立式储罐(3)下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排液管(8),所述排液管(8)上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第二球阀(7)、小量程液体流量计(6)、液体单向阀(5)以及第一球阀(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酯反应釜用少量液体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式储罐(3),所述立式储罐(3)上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充氮管(1),所述充氮管(1)上设置第一针型阀(2),所述立式储罐(3)下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排液管(8),所述排液管(8)上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第二球阀(7)、小量程液体流量计(6)、液体单向阀(5)以及第一球阀(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酯反应釜用少量液体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储罐(3)右端上侧设置压力表(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酯反应釜用少量液体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储罐(3)上端左侧固定连接排气管(32),所述排气管(32)上设置第二针型阀(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酯反应釜用少量液体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储罐(3)前端设置透明观察窗,所述透明观察窗上加工刻度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酯反应釜用少量液体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储罐(3)通过排液管(8)与釜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酯反应釜用少量液体加料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伟张剑敏林铭昌宗建平胡广君朱振达
申请(专利权)人:华润化学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