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庭院摇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82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式庭院摇椅,其可安置于庭院内供人摇晃乘坐,结构设计成可拆装的数个部件,使此大型娱乐器材,得以一一分解装入于箱体内,而便于搬运及储存。(*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椅子,尤指一种可安置于居家庭院中,供人休息使用的组合式庭院摇椅。常见的摇椅,往往安置于庭院或较为空旷的地方,其一般由工人用焊接的方法直接安装于地面上。但由于此种摇椅制作施工时间长,再加施工时人力、物力的花费亦为不小,故此种摇椅以往通常在公园,或经济状况较为富裕的家庭中方可见到,而在一般家庭难以普及。再者,如上面所述,由于常见的摇椅是在现场直接焊接固定在地面上,故而一旦遇到搬家或临时欲将摇椅移动,便会因摇椅的体积及重量太大而无法搬移。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庭院摇椅,使用者可自己动手折装该摇椅,以节省人力和物力,并便于搬运及储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组合式庭院摇椅,它主要是由支架、布面座垫及顶棚等三大部分组合而成,其中支架的底部设有两个可相互嵌接的左、右底架,而各左底架与右底架的顶部,则分别再嵌接有一中继杆,并于同一侧的两中继杆的顶部嵌接有一顶架,两顶架相对侧面的顶端各设有一吊钩。布面座垫的座垫布上、下边缘,分别穿设有一上支撑杆及下支撑杆,其中上、下支撑杆的两侧跨设一扶手,在两扶手的上端部与上支撑杆间,以一螺合结构形成固定,并再于两扶手的下端部与下支撑杆间,另外以一螺合结构形成固定,在该上、下支撑杆位于两扶手的外侧分别可螺锁一C形夹,各C形夹内可供吊索穿设,而各吊索则吊挂于支架顶部的吊钩上,从而将布面座垫形成悬挂的状态。顶棚主要设有一遮阳布,其中该遮阳布的两侧,分别形成一侧折叠边,在遮阳布的底部则形成一下折叠边,其中两侧折叠边分别可供两侧架穿设形成支撑,两侧架穿设过侧折叠边后,两侧架的中央段落间由螺锁结构螺固有一支杆,而其中该支杆预先穿设过遮阳布的下折叠边形成撑张,而两侧架的顶部则再嵌接有一横杆,以此遮阳布的顶部则绕弯过横杆而形成粘附,而顶棚的两侧架底端,则可分别插设于布面座垫的两扶手形成固定。藉此,使用时顶棚可固设于布面座垫的上方,而该布面座垫又以吊索悬挂于支架顶端的吊钩上,使用者乘坐于布面座垫的座垫布上,从而前后摇摆。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明显看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它克服了现有摇椅体积庞大的弊病,将之改进成可任意拆卸组合的型式,具有便于搬运、组装容易等良好功效。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扣合结构40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扣合结构50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螺锁结构60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本技术是一种组合式庭院摇椅,请参阅图1、2,本技术的摇椅由支架10、布面座垫20及顶棚30等三大部份组合而成,其中一支架10,该支架10的底部分别设有两根呈L形的左底架11及右底架12,其中左底架11与右底架12互相对接的端部设计成可配合嵌接的形式,而各个左底架11与右底架12的顶部,则分别再嵌接一中继杆13,并于同一侧的两中继杆13顶部,嵌接一呈倒U字形的顶架14,并于两顶架14相对侧面的顶端,分别设置一吊钩15。一布面座垫20,该布面座垫20的座垫布24的上下两边缘分别穿设有一上支撑杆21及下支撑杆22,上、下支撑杆21、22的两侧,则各跨设有一呈~型的扶手23,而上支撑杆21与两扶手23的上端部,以一螺合结构40形成固定,而下支撑杆22与两扶手23的下端部,则另外以一螺合结构50形成固定,另外两扶手23于上、下支撑杆21、22的外侧,分别可螺锁一C形夹70,各C形夹70内可供吊索72穿设,而各吊索72则吊挂于支架10顶部的吊钩15上,从而将布面座垫20形成悬挂的状态。一顶棚30,顶棚30主要设有遮阳布31,该遮阳布31的两侧则分别向内对折而形成一侧折叠边32,并于该遮阳布31的底部形成一下折叠边33,其中两侧的侧折叠边32可分别供两侧架35穿设于其中而形成支撑,两侧架35穿设过侧折叠边32后,两侧架35的中段由螺锁结构60螺固有一支杆37,而该支杆37是事先穿设过遮阳布31的下折叠边33,故而得以将遮阳布31的下半部撑张开来,而顶棚30两侧架35的顶部间,则再嵌接有一横杆36,而遮阳布31的顶部则绕弯过横杆36,并经尼龙搭扣34而形成粘附,在顶棚35的两侧架35底端,则可分别插设于布面座垫20的两扶手23形成固定。藉此,当本技术在使用时(如图1、6中所示),顶棚30固设于布面座垫20的上方,而该布面座垫20又以吊索72悬挂于支架10顶端的吊钩15上,以此使用者可乘坐于布面座垫20的座垫布24上,从而可前后摇摆。另外,再请参看图3,是本技术扣合结构40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中可明显看出,扶手23的上端部设有两穿孔230,侧架35、上支撑杆21相对于扶手23的穿孔230位置亦相对分别设有两穿孔340、210,藉此当扶手23、侧架35及上支撑杆21欲组合时,可将侧架35的端部压扁,进而插设于扶手23上端部的槽孔231中,并将扶手23、侧架35及上支撑杆21的穿孔230、340、210依次对齐,再以螺栓41分别穿设过扶手23、侧架35及上支撑杆21的穿孔230、340、210,最后螺合于螺帽42上而使其三者形成固定。另外,再请参看图4,是本技术另一螺合结构50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由图4亦可明显看出,扶手23的下端部设有两穿孔232,下支撑杆22相对于扶手23的穿孔232相对设有两穿孔220,藉此当扶手23与下支撑杆22组合时,可以螺栓51分别穿设过扶手23及下支撑杆21的穿孔232、220,最后与螺帽52螺合而使它们固定。另外,再请参看图5,即本技术螺锁结构60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由图5可看出,本技术顶棚30部份的支杆37与侧架35的螺合,主要于支杆37的内孔370紧塞有一衬套61,而衬套61中央则设有一螺孔610,侧架35的中央段落设有一穿孔350,当组合时,可以一螺栓62穿设过侧架35的穿孔350而与衬套61的螺孔610形成螺合,由于衬套61是紧塞于支杆37的内孔370中,故可使支杆37得以于两侧架35间形成固定。再参看图3、4,本技术的C形夹70开口的一端形成一砧座,另一端则为一螺合端,其中该螺合端螺设有一螺杆71,而吊索72勾设于C形夹70的弧圈内,设置时C形夹70的螺杆71先螺入C形夹70的螺孔内,而螺杆71可穿过上支撑杆21或下支撑杆22的通孔211、221,最后螺杆71的端部再顶住于C形夹70的砧座而形成固定。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庭院摇椅,其特征在于它主要是由支架、布面座垫及顶棚等三大部份组合而成,其中支架的底部设有两个可相互嵌接的左、右底架,各左底架与右底架的顶部分别嵌接有一中继杆,并于同一侧的两中继杆的顶部嵌接有一顶架,而两顶架相对侧面的顶端,则各设有一吊钩;布面座垫的座垫布上、下边缘分别穿设有一上支撑杆及下支撑杆,其中上、下支撑杆的两侧分别跨设一扶手,两扶手的上端部与上支撑杆间以螺合结构固定,再于两扶手的下端部与下支撑杆间以螺合结构固定,而该上、下支撑杆在两扶手的外侧分别螺锁一C形夹,各C形夹内有吊索穿设,而各吊索则吊挂于支架顶部的吊钩上,使布面座垫形成悬挂的状态;顶棚设有一遮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庭院摇椅,其特征在于:它主要是由支架、布面座垫及顶棚等三大部份组合而成,其中:支架的底部设有两个可相互嵌接的左、右底架,各左底架与右底架的顶部分别嵌接有一中继杆,并于同一侧的两中继杆的顶部嵌接有一顶架,而两顶架相对侧面的顶端, 则各设有一吊钩;布面座垫的座垫布上、下边缘分别穿设有一上支撑杆及下支撑杆,其中上、下支撑杆的两侧分别跨设一扶手,两扶手的上端部与上支撑杆间以螺合结构固定,再于两扶手的下端部与下支撑杆间以螺合结构固定,而该上、下支撑杆在两扶手的外侧分别螺 锁一C形夹,各C形夹内有吊索穿设,而各吊索则吊挂于支架顶部的吊钩上,使布面座垫形成悬挂的状态;顶棚设有一遮阳布,其中该遮阳布的两侧分别形成侧折叠边,而遮阳布的底部则形成一下折叠边,于两侧折叠边分别穿设有侧架,并于下折叠边穿设有支杆,两侧 架的中央段落间以螺锁结构与支杆螺固,并于两侧架的顶部间嵌接有一横杆,该遮阳布的顶部绕弯过横杆而粘附固定,又两侧架底端分别插设于布面座垫的两扶手形成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茉莉赫芝
申请(专利权)人:欣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