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玄武岩纤维针刺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797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5
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玄武岩纤维针刺毡,包括:玄武岩纤维基布、第一玄武岩纤网层、第二玄武岩纤网层、网格布、编织布、金属网、机织布、斜纹布以及浸润层,所述网格布贴装于玄武岩纤维基布底端,所述编织布贴装于网格布底端,所述金属网贴装于编织布底端,所述机织布贴装置编织布底端,所述斜纹布贴装于机织布底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针刺毡技术领域,该装置设计合理,结构新颖,使用方法简单便于操作,通过玄武岩纤维基布的经、纬纱交织,增强稳定性以及拉伸强度,通过连接组件增强针刺毡以及设备之间的连接性,通过各网布之间的配合,增强针刺毡的耐热、阻燃、防腐效果,并使针刺毡在使用过程中尺寸稳定、强度高,不易破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玄武岩纤维针刺毡
本技术涉及针刺毡
,具体为一种玄武岩纤维针刺毡。
技术介绍
针刺毡在水泥、化工、冶金、电力等行业烟气净化技术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市场需求量巨大,目前,普遍使用的纤维包括聚苯硫醚、聚酰亚胺、芳族聚酰胺、聚四氟乙烯和玻璃纤维等,玄武岩纤维特有的物理结构和化学组成,使其在耐高温(持续耐温约300~500℃)、稳定性、耐腐蚀性、耐水解性和绝缘性等许多技术指标方面优于玻璃纤维和化学纤维,成为理想的高温烟气过滤材料,鉴于玄武岩纤维的上述优点,玄武岩纤维制作的针刺毡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窑、化学工程、合金冶炼等工况的烟气净化,但是现有的针刺毡持续耐温最高性能较差,均不超过250℃,且在耐水解、抗氧化和耐腐蚀等方面性能优劣不一,并且由于玄武岩纤维的高模量导致玄武岩纤维针刺毡的抱合力偏小,在一些风量大、风速高、条件复杂的工况下,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强力下降、面层脱开等现象,导致针刺毡破损、失效,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玄武岩纤维针刺毡,解决了现有的针刺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玄武岩纤维针刺毡,主要包括:玄武岩纤维基布(1)、第一玄武岩纤网层(2)、第二玄武岩纤网层(3)、网格布(4)、编织布(5)、金属网(6)、机织布(7)、斜纹布(8)以及浸润层(9),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布(4)贴装于玄武岩纤维基布(1)底端,所述编织布(5)贴装于网格布(4)底端,所述金属网(6)贴装于编织布(5)底端,所述机织布(7)贴装置编织布(5)底端,所述斜纹布(8)贴装于机织布(7)底端,所述第一玄武岩纤网层(2)贴装于玄武岩纤维基布(1)顶端,所述第二玄武岩纤维网层贴装于斜纹布(8)底端,所述浸润层(9)贴装于第一玄武岩纤网层(2)以及第二玄武岩纤网层(3)外表面上,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玄武岩纤维针刺毡,主要包括:玄武岩纤维基布(1)、第一玄武岩纤网层(2)、第二玄武岩纤网层(3)、网格布(4)、编织布(5)、金属网(6)、机织布(7)、斜纹布(8)以及浸润层(9),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布(4)贴装于玄武岩纤维基布(1)底端,所述编织布(5)贴装于网格布(4)底端,所述金属网(6)贴装于编织布(5)底端,所述机织布(7)贴装置编织布(5)底端,所述斜纹布(8)贴装于机织布(7)底端,所述第一玄武岩纤网层(2)贴装于玄武岩纤维基布(1)顶端,所述第二玄武岩纤维网层贴装于斜纹布(8)底端,所述浸润层(9)贴装于第一玄武岩纤网层(2)以及第二玄武岩纤网层(3)外表面上,所述玄武岩纤维基布(1)由经纱(10)以及纬纱(11)交织而成,所述玄武岩纤维基布(1)上安装有若干结构相同的连接组件;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环(12)、固定环(13)以及卡接环(14);
所述连接环(12)嵌装于玄武岩纤维基布(1)上,且位于玄武岩纤维基布(1)两侧,所述固定环(13)套装于连接环(12)上,并与玄武岩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世成
申请(专利权)人:营口建科玄武岩纤维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