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丙烯酰胺精制仪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752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液体丙烯酰胺精制仪器应用于化工技术领域,包括,一种液体丙烯酰胺精制仪器,包括通过管道依次相连的进料泵,第一控制阀、吸附树脂柱、第二控制阀、阳离子树脂交换柱、阴离子树脂交换柱,混合离子树脂交换柱、精制液收集罐;吸附树脂柱有两个可以交替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不间断的进行生产,提高了过滤的效率,降低了过滤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体丙烯酰胺精制仪器
本技术涉及化工
,尤其涉及一种液体丙烯酰胺精制仪器。
技术介绍
丙烯酰胺是一种白色晶体化学物质,是生产聚丙烯酰胺的原料。聚丙烯酰胺主要用于水的净化处理、纸浆的加工及管道的内涂层等,也用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我国催化法生产的丙烯酰胺水溶液,其杂质来源有三个途径:一个是从原料丙烯腈带来的杂质,如丙酮、丙烯醛、乙腈、过氧化物、阻聚剂等;二是催化水合反应时催化剂带来的杂质,如化学法生产带来了铜离子,微生物生产带来了蛋白质、氨基氮、海藻胶和无机盐等;三是催化水合反应时新生成的杂质,如丙烯酸、乙酰胺等腈类水合反应产物。如果这些杂质没有控制一定的量存在丙烯酰胺溶液中,则肯定不能得到质量稳定且合格的聚丙烯酰胺。很多情况下需要高纯度的丙烯酰胺,因此需要对丙烯酰胺进行精制。现有技术中对于丙烯酰胺的合成方法有:硫酸水合法、催化水合法、生化法(微生物法),这些方法产生出的丙烯酰胺无法达到100%纯度的丙烯酰胺,其内均含有部分杂质,需要进一步的提纯。针对不同的生产工艺所产生的杂质种类也是不同的,因此采取的除杂步骤和流程也是不同的。我国生产丙烯酰胺主要采用催化水合法和生化法。现有技术当中针对催化水合法往往采用活性炭进行吸附,而活性炭吸附之后会失去活性,需要人工更换,费时费力,而且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受到时间的影响,过滤时间越长吸附效果越好,因此制约了过滤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一种液体丙烯酰胺精制仪器,其采用了吸附树脂替代了活性炭进行吸附。一种液体丙烯酰胺精制仪器,包括通过管道依次相连的进料泵,第一控制阀、吸附树脂柱、第二控制阀、阳离子树脂交换柱、阴离子树脂交换柱,混合离子树脂交换柱、精制液收集罐;所述进料泵通过管道与第一控制阀连接,第一控制阀通过第一管道与第一吸附树脂柱连接,通过第七管道与第二吸附树脂柱连;所述第一吸附树脂柱与三个管道相连,分别是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连通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与四个管道相连,分别是第三管道,第四管道,第五管道,第六管道;所述阳离子树脂交换柱通过第二控制阀与第六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吸附树脂柱与三个管道相连,分别是第七管道,第八管道,第九管道,所述第九管道连通第四控制阀,所述第四控制阀与四个管道相连,分别是第九管道,第十管道,第十一管道,第十二管道;所述阳离子树脂交换柱通过第二控制阀与第十二管道连接;第二控制阀通过管道与阳离子树脂交换柱连通,所述阳离子树脂交换柱后面依次连接阴离子树脂交换柱,混合离子树脂交换柱,精制液收集罐。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阀可以将进料泵泵入的液体导向第一吸附树脂柱或者第二树脂吸附柱。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阀可以将进料泵泵入的液体导向第一管道或第七管道。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附树脂柱相连的第一管道为吸附树脂柱入口、第二管道为脱附剂添加管道、第三管道为吸附树脂柱出口,第四管道为废液收集罐管道,第五管道为回收罐管道,第六管道为第二阀门与第三阀门连通管道;所述第二吸附树脂柱相连的第七管道为吸附树脂柱入口、第八管道为脱附剂添加管道、第九管道为吸附树脂柱出口,第十管道为废液收集罐管道,第十一管道为回收罐管道,第十二管道为第二阀门与第四阀门连通管道。进一步的,所述第四管道和第十管道与废液收集罐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五管道和第十一管道与回收罐相连。进一步的,第二控制阀与第六管道,第十二管道连接,之后连接阳离子树脂交换柱。进一步的,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四管道,第十管道,第六管道,第七管道上分别有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有益之处:本技术可以不间断的进行生产,提高了过滤的效率,降低了过滤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吸附树脂柱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吸附树脂柱连接示意图。图中:1进料泵,2第一控制阀,3废液收集罐,4第一吸附树脂柱,401第一管道,402第二管道,403第三管道,404第四管道,405第五管道,406第六管道,407第三控制阀,408第一阀门,409第二阀门,410第三阀门,5第二吸附树脂柱,501第七管道,502第八管道,503第九管道,504第十管道,505第十一管道,506第十二管道,507第四控制阀,508第四阀门,509第五阀门,510第六阀门,6第二控制阀,7阳离子树脂交换柱,8阴离子树脂交换柱,9混合离子树脂交换柱,10精制液收集罐,11回收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将调节第一控制阀2使进料泵1与第一管道401连通,调节第二控制阀6使接通第六管道406,调节第三控制阀407使第三管道403与第六管道406接通。打开进料泵1,液体通过第一吸附树脂柱4进入阳离子树脂交换柱7,然后依次经过阴离子树脂交换柱8,混合离子树脂交换柱9,最终进入精制液收集罐10。实施例2:根据实施例1,当第一吸附树脂柱4需要清理时,需要切换到第二吸附树脂柱5,调节第一控制阀2使进料泵1与第七管道501连通,调节第二控制阀6使接通第十二管道506,调节第四控制阀507使第九管道503与第十二管道506接通。进料泵1的液体通过第二吸附树脂柱5然后液体依次经过阴离子树脂交换柱8,混合离子树脂交换柱9,最终进入精制液收集罐10。实施例3:根据实施例2,对第一吸附树脂柱4进行脱附。此时第一管道401与进料泵1断开连接,第六管道406与第二控制阀6断开连接。此时关闭第一阀门408,调节第三控制阀407使第三管道403与第五管道405连通,使第一吸附树脂柱4中的液体进入回收罐11,之后调节第三控制阀407使第三管道403与第四管道404连通,打开第二阀门409,加入脱附剂,一段时间后打开第三阀门410,将废液排入废液收集罐3,并洗涤第一吸附树脂柱4。洗涤完成后将第二阀门409关闭,第三阀门410关闭。打开第一阀门408,调节第三控制阀407使第三管道403与第六管道406连通。实施例4:当第二吸附树脂柱5需要清理时,需要切换到第一吸附树脂柱4,调节第一控制阀2使进料泵1与第一管道401连通,调节第二控制阀6使接通第六管道406,调节第三控制阀407使第三管道403与第六管道406接通。进料泵1的液体通过第一吸附树脂柱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体丙烯酰胺精制仪器,其特征是,包括通过管道依次相连的进料泵,第一控制阀、吸附树脂柱、第二控制阀、阳离子树脂交换柱、阴离子树脂交换柱,混合离子树脂交换柱、精制液收集罐;所述进料泵通过管道与第一控制阀连接,第一控制阀通过第一管道与第一吸附树脂柱连接,通过第七管道与第二吸附树脂柱连;所述第一吸附树脂柱与三个管道相连,分别是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连通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与四个管道相连,分别是第三管道,第四管道,第五管道,第六管道;所述阳离子树脂交换柱通过第二控制阀与第六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吸附树脂柱与三个管道相连,分别是第七管道,第八管道,第九管道,所述第九管道连通第四控制阀,所述第四控制阀与四个管道相连,分别是第九管道,第十管道,第十一管道,第十二管道;所述阳离子树脂交换柱通过第二控制阀与第十二管道连接;第二控制阀通过管道与阳离子树脂交换柱连通,所述阳离子树脂交换柱后面依次连接阴离子树脂交换柱,混合离子树脂交换柱,精制液收集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丙烯酰胺精制仪器,其特征是,包括通过管道依次相连的进料泵,第一控制阀、吸附树脂柱、第二控制阀、阳离子树脂交换柱、阴离子树脂交换柱,混合离子树脂交换柱、精制液收集罐;所述进料泵通过管道与第一控制阀连接,第一控制阀通过第一管道与第一吸附树脂柱连接,通过第七管道与第二吸附树脂柱连;所述第一吸附树脂柱与三个管道相连,分别是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连通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与四个管道相连,分别是第三管道,第四管道,第五管道,第六管道;所述阳离子树脂交换柱通过第二控制阀与第六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吸附树脂柱与三个管道相连,分别是第七管道,第八管道,第九管道,所述第九管道连通第四控制阀,所述第四控制阀与四个管道相连,分别是第九管道,第十管道,第十一管道,第十二管道;所述阳离子树脂交换柱通过第二控制阀与第十二管道连接;第二控制阀通过管道与阳离子树脂交换柱连通,所述阳离子树脂交换柱后面依次连接阴离子树脂交换柱,混合离子树脂交换柱,精制液收集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丙烯酰胺精制仪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控制阀可以将进料泵泵入的液体导向第一管道或第七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勇越刘凯华陈息平张健钧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瑞海米山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