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单元和平视显示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8747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所出射的光的颜色不均的背光单元。背光单元(20)包括:第一光源(22a);第一前段透镜(25),其使从第一光源出射的光汇聚;第一后段透镜(23),其使从第一前段透镜出射的光汇聚;第二光源(22b),其与第一光源邻接配置;第二前段透镜(26),其使从第二光源出射的光汇聚;第二后段透镜(24),其与第一后段透镜将边缘部(E1、E2)彼此连接,并使从第二前段透镜出射的光汇聚;散射部件(27),其与第一后段透镜的出射面(23b)以及第二后段透镜的出射面(24b)对置配置,被第一前段透镜汇聚后的光的外缘部入射到第二后段透镜的边缘部,并且,被第二前段透镜汇聚后的光的外缘部入射到第一后段透镜的边缘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单元和平视显示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背光单元和平视显示器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一种背光单元,其利用聚光透镜使从光源出射的光汇聚后,向液晶显示部等出射。这样的背光单元例如用于平视显示器装置等。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一种涉及显示装置的技术,该显示装置具备:光源单元,其在基板上设置有多个光源;透镜部件,其由用于使从各光源出射的照明光分别汇聚的多个透镜与各光源对应设置而成;以及显示元件,其被穿过各透镜而分别出射的出射光透射照明,该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透镜部件形成有将各透镜间的边界部分连接的连接部。根据专利文献1的显示装置,能够极力抑制透过显示元件的照明光的亮度不均。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9-12265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在背光单元中,在聚光透镜所汇聚的光的外缘部,有时会产生由聚光透镜的消色差而引起的颜色不均。在背光单元中,期望能够抑制所出射的光的颜色不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所出射的光的颜色不均的背光单元。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的背光单元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光源;第一前段透镜,所述第一前段透镜与所述第一光源对置配置并使从所述第一光源出射的光汇聚;第一后段透镜,所述第一后段透镜与所述第一前段透镜的出射面对置配置并使从所述第一前段透镜出射的光汇聚;第二光源,所述第二光源与所述第一光源相邻配置;第二前段透镜,所述第二前段透镜与所述第二光源对置配置并使从所述第二光源出射的光汇聚;第二后段透镜,所述第二后段透镜与所述第二前段透镜的出射面对置配置,且与所述第一后段透镜将边缘部彼此连接并使从所述第二前段透镜出射的光汇聚;以及散射部件,所述散射部件与所述第一后段透镜的出射面以及所述第二后段透镜的出射面对置配置,被所述第一前段透镜汇聚后的光的外缘部入射到所述第二后段透镜的边缘部,且被所述第二前段透镜汇聚后的光的外缘部入射到所述第一后段透镜的边缘部。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背光单元中,由第一前段透镜汇聚的光的外缘部入射到第二后段透镜的边缘部,且由第二前段透镜汇聚的光的外缘部入射到第一后段透镜的边缘部。本专利技术的背光单元起到能够抑制所出射的光的颜色不均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平视显示器装置的概要构成图。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背光单元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后段透镜以及第二后段透镜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散射部件中的光的散射角与光的相对强度的关系的曲线图。图5是表示试验例中的从第一后段透镜以及第二后段透镜向散射部件入射的光的角度与光的相对强度的关系的曲线图。符号说明1平视显示器装置10液晶显示部20背光单元21基材22a第一光源22b第二光源23第一后段透镜23a、24a、25a、26a入射面23b、24b、25b、26b出射面24第二后段透镜25第一前段透镜26第二前段透镜27散射部件30反射构件100车辆103显示部件103s反射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背光单元和平视显示器装置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并不通过该实施方式限定本专利技术。另外,下述的实施例中的构成要素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容易想到的要素或者实质上相同的要素。[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5,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背光单元和平视显示器装置。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平视显示器装置的概要构成图。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背光单元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后段透镜以及第二后段透镜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散射部件中的光的散射角与光的相对强度的关系的曲线图。图5是表示从试验例中的第一后段透镜以及第二后段透镜向散射部件入射的光的角度与光的相对强度的关系的曲线图。另外,图2表示车辆上下方向上的背光单元及液晶显示部的截面。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平视显示器装置1搭载于汽车等车辆100。平视显示器装置1配置在车辆100的仪表板102的内侧。平视显示器装置1朝向车辆100中的显示部件103的反射面103s投射显示光L1。在实施方式中,显示部件103是挡风玻璃。显示部件103配置在车辆100的驾驶员D的前方。也可以在显示部件103的反射面103s上设置使入射的光的一部分反射、使入射的光的另一部分透射的半透射性的涂层等。投射到反射面103s的显示光L1通过从反射面103s向车辆100的眼动范围(眼盒)EB反射,从而被驾驶员D视觉识别为虚像S。眼动范围EB是车辆100内的驾驶员D能够视觉识别虚像S的区域。眼动范围EB包含眼点EP。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平视显示器装置1包括:液晶显示部10、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背光单元20以及反射部件30。液晶显示部10通过将从后述的背光单元20照射的光L2作为显示光L1进行投射来投影图像。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部10由透光型的TFT液晶(ThinFilmTransistorLiquidCrystalDisplay: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等构成。如图2所示,液晶显示部10被构成为包含:液晶层11、一对偏振板12a、12b以及一对基板13a、13b。液晶层11配置在一对偏振片12a、12b之间。基板13a配置在液晶层11与偏振板12a之间,基板13b配置在液晶层11与偏振板12b之间。在一对基板13a、13b上设置有一对对置电极。一对对置电极由分别与一个像素对应的多个像素电极以及公共电极构成。液晶层11的结晶取向根据在一对对置电极间产生的电位差而变化。一对偏振板12a、12b以成为交叉尼科尔的关系的方式配置,液晶显示部10的光的透过率根据液晶层11的结晶取向的变化而变化。如图1所示,反射部件30是使显示光L1朝向反射面103s反射的部件。实施方式的反射部件30是使从液晶显示部10投射出的显示光L1放大并反射的放大镜。作为反射部件30,例如能够使用非球面(自由曲面)反射镜。背光单元20是朝向液晶显示部10射出光L2的照明装置。如图2所示,背光单元20被构成为包括:基材21、第一光源22a、第二光源22b、第一前段透镜25、第二前段透镜26、第一后段透镜23、第二后段透镜24以及散射部件27。基材21是具有两个主面21a、21b的板状的部件。在基材21的一个主面21a固定有第一光源22a和第二光源22b。第一光源22a和第二光源22b彼此相邻地配置。作为第一光源22a和第二光源22b,可以使用发光二极管(LED:LightEmittingDiode)等。第一光源22a和第二光源22b通过从搭载于车辆100的电源供给电力而点亮。在基材21的另一个主面21b上也可以固定有散热器(未图示)。由第一光源22a和第二光源22b产生的热被蓄积在基材21中。此处,散热器将蓄积在基材21中的热释放到背光单元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n第一光源;/n第一前段透镜,所述第一前段透镜与所述第一光源对置配置并使从所述第一光源出射的光汇聚;/n第一后段透镜,所述第一后段透镜与所述第一前段透镜的出射面对置配置并使从所述第一前段透镜出射的光汇聚;/n第二光源,所述第二光源与所述第一光源相邻配置;/n第二前段透镜,所述第二前段透镜与所述第二光源对置配置并使从所述第二光源出射的光汇聚;/n第二后段透镜,所述第二后段透镜与所述第二前段透镜的出射面对置配置,且与所述第一后段透镜将边缘部彼此连接并使从所述第二前段透镜出射的光汇聚;以及/n散射部件,所述散射部件与所述第一后段透镜的出射面以及所述第二后段透镜的出射面对置配置,/n被所述第一前段透镜汇聚后的光的外缘部入射到所述第二后段透镜的边缘部,且被所述第二前段透镜汇聚后的光的外缘部入射到所述第一后段透镜的边缘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07 JP 2019-0007231.一种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光源;
第一前段透镜,所述第一前段透镜与所述第一光源对置配置并使从所述第一光源出射的光汇聚;
第一后段透镜,所述第一后段透镜与所述第一前段透镜的出射面对置配置并使从所述第一前段透镜出射的光汇聚;
第二光源,所述第二光源与所述第一光源相邻配置;
第二前段透镜,所述第二前段透镜与所述第二光源对置配置并使从所述第二光源出射的光汇聚;
第二后段透镜,所述第二后段透镜与所述第二前段透镜的出射面对置配置,且与所述第一后段透镜将边缘部彼此连接并使从所述第二前段透镜出射的光汇聚;以及
散射部件,所述散射部件与所述第一后段透镜的出射面以及所述第二后段透镜的出射面对置配置,
被所述第一前段透镜汇聚后的光的外缘部入射到所述第二后段透镜的边缘部,且被所述第二前段透镜汇聚后的光的外缘部入射到所述第一后段透镜的边缘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
从所述第一前段透镜入射到所述第二后段透镜的边缘部的光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二后段透镜的光轴的倾斜角为规定角度以上的光,并从所述第二后段透镜出射,
从所述第二前段透镜入射到所述第一后段透镜的边缘部的光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一后段透镜的光轴的倾斜角为规定角度以上的光,且从所述第一后段透镜出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
从所述第二前段透镜经由所述第一后段透镜的边缘部而入射到所述散射部件的第一入射光的一部分作为沿着所述第一后段透镜的光轴方向的第一出射光而出射,
从所述第一前段透镜经由所述第二后段透镜的边缘部而入射到所述散射部件的第二入射光的一部分作为沿着所述第二后段透镜的光轴方向的第二出射光而出射,
在所述第一入射光中,所述第一出射光相对于沿着入射方向而从所述散射部件出射的第三出射光的相对强度为规定值以下,
在所述第二入射光中,所述第二出射光相对于沿着入射方向而从所述散射部件出射的第四出射光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岛范昭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