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康复训练辅助装置,包括支撑底架,所述支撑底架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立杆,所述支撑立杆的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绕肩杆,所述绕肩杆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身高标尺,所述支撑立杆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防滑壁,所述防滑壁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训练流程演示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康复训练辅助装置,可以让患者根据训练流程演示板上面的提示进行规范的训练,避免出现训练动作不规范、遗忘训练步骤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训练,还可以根据调整装置,给患者一个康复训练的标准,避免出现训练过度的情况发生,避免意外的受伤,有利于人们的使用,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康复训练辅助装置
本技术涉及训练辅助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康复训练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一种康复训练辅助装置是一种可以辅助植入起搏器患者术后肩关节活动康复的装置,随着时代技术的变迁,人们对康复训练辅助装置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现有的康复训练辅助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现在市场上没有一系列的康复训练辅助装置,只是简单的在家里或医院空地进行训练,这样很容易忘记锻炼流程,也会出现锻炼流程混乱的情况发生,无法起到很好的训练恢复作用,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康复训练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康复训练辅助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康复训练辅助装置,包括支撑底架,所述支撑底架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立杆,所述支撑立杆的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绕肩杆,所述绕肩杆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身高标尺,所述支撑立杆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防滑壁,所述防滑壁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训练流程演示板,所述防滑壁的前端中部固定安装有伸高标尺,所述伸高标尺的两侧均设置有前伸挂杆,所述前伸挂杆的中部外表面设置有挂绳,所述挂绳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执握拉环。优选的,所述绕肩杆与支撑立杆之间开设有螺纹安装孔,所述绕肩杆的后端外表面通过螺纹安装孔与支撑立杆的前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立杆的前端外表面开设有安装卡槽,螺纹安装孔位于安装卡槽的内部,所述支撑立杆与绕肩杆的数量均为两组。优选的,所述伸高标尺与防滑壁之间开设有定位卡槽,所述伸高标尺的后端外表面通过定位卡槽与防滑壁的前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前伸挂杆与防滑壁之间设置有安装插孔,所述前伸挂杆的后端外表面通过安装插孔与防滑壁的前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挂绳与前伸挂杆之间设置有限位安装卡槽,所述挂绳的上端外表面通过限位安装卡槽与前伸挂杆的中部外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防滑壁与支撑立杆之间设置有固定安装螺丝,所述防滑壁的两侧外表面均通过固定安装螺丝与支撑立杆的一侧外表面可拆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一种康复训练辅助装置,术后患者可以根据训练流程演示板上面的动作规范与顺序进行锻炼,在术后第训练时,先将绕肩杆调整至合适高度,可以给患者一个相对的标准进行训练,避免训练过度而出现副作用,有利于人们的使用,整个一种康复训练辅助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康复训练辅助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康复训练辅助装置的侧视图。图中:1、支撑底架;2、支撑立杆;3、执握拉环;4、伸高标尺;5、防滑壁;6、挂绳;7、身高标尺;8、绕肩杆;9、前伸挂杆;10、训练流程演示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2所示,一种康复训练辅助装置,包括支撑底架1,支撑底架1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立杆2,支撑立杆2的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绕肩杆8,绕肩杆8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身高标尺7,支撑立杆2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防滑壁5,防滑壁5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训练流程演示板10,防滑壁5的前端中部固定安装有伸高标尺4,伸高标尺4的两侧均设置有前伸挂杆9,前伸挂杆9的中部外表面设置有挂绳6,挂绳6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执握拉环3。进一步,绕肩杆8与支撑立杆2之间开设有螺纹安装孔,绕肩杆8的后端外表面通过螺纹安装孔与支撑立杆2的前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支撑立杆2的前端外表面开设有安装卡槽,螺纹安装孔位于安装卡槽的内部,支撑立杆2与绕肩杆8的数量均为两组,以便于人们调整绕肩杆8的高度。进一步,伸高标尺4与防滑壁5之间开设有定位卡槽,伸高标尺4的后端外表面通过定位卡槽与防滑壁5的前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以便于患者观看自己手爬的高度。进一步,前伸挂杆9与防滑壁5之间设置有安装插孔,前伸挂杆9的后端外表面通过安装插孔与防滑壁5的前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挂绳6与前伸挂杆9之间设置有限位安装卡槽,挂绳6的上端外表面通过限位安装卡槽与前伸挂杆9的中部外表面固定连接,以便于人们将装置收纳起来。进一步,防滑壁5与支撑立杆2之间设置有固定安装螺丝,防滑壁5的两侧外表面均通过固定安装螺丝与支撑立杆2的一侧外表面可拆卸连接,以便于人们对其进行拆卸运输与收纳。本技术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术后六小时:握拳运动,术侧五指用力伸直,再用力握拳,动运频率为了-4次/日,5-10分钟/次;术后第一天:抬臂运动,呈站立位,术侧前臂屈曲可以先将绕肩杆8调整至合适的水平高度,上臂缓慢上抬至绕肩杆8的位置,逐渐炼至水平位,运动频率为2-3次/日,10-15分钟/次,-4次/日,5-10分钟/次;术后第二至三天:平展运动,术侧上肢尽量往两侧伸,回收再打开,逐渐炼至水平位,运动频率为2-3次/日,10-15分钟/次;术后第四天:前伸运动,呈站立位,将术侧上肢尽量往前伸,运动频率为2-3次/日,10-15分钟/次;术后第五天:旋臂运动,呈站立位,术侧上肢以肩为轴用力旋前,再旋后,运动频率为2-3次/日,10-15分钟/次,术后第六天:攀岩运动,面对防滑壁5,将术侧手指放在防滑壁5上面,逐渐向上爬,可以观看伸高标尺4上面的刻度以观察手爬的高度,避免运动过量而导致受伤,运动频率为1-2次/日,5-10分钟/次;术后第七天,呈站立位,身体不可弯曲,肩部抵在绕肩杆8的下方,术侧上肢抬起从同侧耳部,以绕肩杆8为轴,避免身体弯曲,逐渐在枕后摸向对侧耳后,运动频率为1-2次/日,5-10分钟/次,人们每天可以根据训练流程演示板10上面的演示内容进行康复训练,避免遗忘动作,有利于人们的使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康复训练辅助装置,包括支撑底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架(1)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立杆(2),所述支撑立杆(2)的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绕肩杆(8),所述绕肩杆(8)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身高标尺(7),所述支撑立杆(2)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防滑壁(5),所述防滑壁(5)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训练流程演示板(10),所述防滑壁(5)的前端中部固定安装有伸高标尺(4),所述伸高标尺(4)的两侧均设置有前伸挂杆(9),所述前伸挂杆(9)的中部外表面设置有挂绳(6),所述挂绳(6)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执握拉环(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康复训练辅助装置,包括支撑底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架(1)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立杆(2),所述支撑立杆(2)的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绕肩杆(8),所述绕肩杆(8)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身高标尺(7),所述支撑立杆(2)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防滑壁(5),所述防滑壁(5)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训练流程演示板(10),所述防滑壁(5)的前端中部固定安装有伸高标尺(4),所述伸高标尺(4)的两侧均设置有前伸挂杆(9),所述前伸挂杆(9)的中部外表面设置有挂绳(6),所述挂绳(6)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执握拉环(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康复训练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肩杆(8)与支撑立杆(2)之间开设有螺纹安装孔,所述绕肩杆(8)的后端外表面通过螺纹安装孔与支撑立杆(2)的前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立杆(2)的前端外表面开设有安装卡槽,螺纹安装孔位于安装卡槽的内部,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芳,马小敏,周星亮,曾晓春,陈志芳,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