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墙体内混凝土蓄热系数原位无损检测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88657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墙体内混凝土蓄热系数原位无损检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S1:通过原位校准测出墙体表面发射率;S2:利用人工热源对建筑墙体的一侧表面进行加热,并通过红外热像仪获取墙体加热期间的相对变化温度;S3:获取S2加热区域的热流数据,利用墙体表面发射率得到墙体的实际热流量;S4:通过获得的墙体表面的相对变化温度及实际热流量,计算出建筑墙体内混凝土的蓄热系数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只对加热侧墙体的表面温度和热流量数据进行采集,采集参数少、检测时间短,对于多种结构的较厚墙体都适用,适用范围广,并且有现场施工方便、分析计算简单、对建筑墙体无损害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墙体内混凝土蓄热系数原位无损检测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工性能检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墙体内混凝土蓄热系数原位无损检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在世界能源消耗构成中,建筑能耗占比约30%。其中,用于室内空气调节所产生的能耗(供暖和制冷)占建筑总能耗的一半以上。据研究表示,具有良好热性能的建筑墙体可以降低建筑物对能源的消耗,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因此,短时间内精确简便的对建筑墙体热学性能进行定量无损检测,来获取既有建筑墙体的热工参数,对于建筑能源系统模拟、建筑节能改造、新建筑验收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意义。然而,目前仍缺乏精确成熟的短时间内可对建筑墙体热工性能原位测量的方法。目前用于原位检测建筑墙体热工性能的方法和标准主要有:热流计法(HFM)(GB/T10295-2008)和热箱法(GB/T13475-2008)等。这些方法主要基于墙体内稳态数值传热模型,需要数天甚至数周时间进行数据测量,而且,该类检测方法所需仪器设备多,检测流程复杂,对检测环境要求高,在现场条件下,由于气象变化,难以实现建筑墙体的稳态传热。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墙体内混凝土蓄热系数原位无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S1:通过原位校准测出墙体表面发射率;/nS2:利用人工热源对建筑墙体的一侧表面进行加热,并通过红外热像仪获取墙体加热期间的相对变化温度;/nS3:获取S2中加热区域的热流数据,利用墙体表面发射率得到墙体的实际热流量;/nS4:通过获得的墙体表面的相对变化温度及实际热流量,计算出建筑墙体内混凝土的蓄热系数值。/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墙体内混凝土蓄热系数原位无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通过原位校准测出墙体表面发射率;
S2:利用人工热源对建筑墙体的一侧表面进行加热,并通过红外热像仪获取墙体加热期间的相对变化温度;
S3:获取S2中加热区域的热流数据,利用墙体表面发射率得到墙体的实际热流量;
S4:通过获得的墙体表面的相对变化温度及实际热流量,计算出建筑墙体内混凝土的蓄热系数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墙体内混凝土蓄热系数原位无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具体包括:
将两个热流计设置在建筑墙体加热一侧的表面上,其中一个热流计的表面覆盖发射率极低的第一材料,另一个热流计的表面覆盖发射率已知的第二材料,通过红外热像仪获取两个热流计的表面辐射能量,计算得到墙体表面发射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墙体内混凝土蓄热系数原位无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表面发射率为ε墙体:



其中,εb为第二材料的发射率;W墙体为墙体被测区域的辐射能量;W环境为环境反射能量,即所述第一材料区域的辐射能量;Wb为所述第二材料区域的辐射能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墙体内混凝土蓄热系数原位无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利用人工热源对建筑墙体的表面加热时需持续定值加热6~10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墙体内混凝土蓄热系数原位无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通过红外热像仪获取墙体加热期间的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英英赵玉刚陈周林武卫东任燕伏舜宇杨永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嘉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