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喷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646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合式喷头,包括喷头主体,用于连接一对注射器;一对腔道,位于喷头主体内并能够分别收容一对注射器注入的液态物;混合式喷头构造成能够将注入到一对腔道内的液态物喷出后雾化并混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混合式喷头,通过在喷头主体内设置有一对相互独立的腔道,使得注入到混合式喷头内的液态物在各自的腔道内流动直到从混合式喷头内喷出后发生雾化反应才进行混合,保证了不同液态物,尤其是PRP与凝血酶的混合均匀性,利于患者的有效治疗。规避了现有喷头在腔内混合从而堵塞喷头,影响喷射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式喷头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式喷头。
技术介绍
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是人体全血经离心处理后得到的血小板浓缩物,其含有大量的生长因子及蛋白质,在口腔及骨科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并常伴有凝血酶一起使用。现有PRP与凝血酶的注射多采用Y形喷头,当推动注射器时,PRP与凝血酶分别通过Y形喷头的两个子通道注入,当PRP与凝血酶进入主通道时二者进行混合。现有技术Y形喷头的混合方式会导致PRP与凝血酶存在混合不彻底问题,从而达不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并且当PRP与凝血酶在Y形喷头腔道内混合时,容易堵塞喷头的主通道,从而影响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式喷头,设置有一对相互独立的腔道,能够将注入的两种不同的液态物从混合式喷头喷出并发生雾化反应,进而保证了两种不同液态物的混合效果。规避了现有喷头在腔内混合从而堵塞喷头,影响喷射效果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合式喷头,包括喷头主体,用于连接一对注射器;一对腔道,位于所述喷头主体内并能够分别收容一对所述注射器注入的液态物;所述混合式喷头构造成能够将注入到一对腔道内的液态物喷出后雾化并混合。进一步地,所述腔道包括用于连接注射器的注入段、与所述注入段相连的导流段和与所述导流段相连的喷出段;一对所述导流段分别与所述注入段和喷出段大致垂直且均朝向相对所述导流段的方向;其中,所述注入段和喷出段分别位于所述导流段的相对两侧。进一步地,所述喷出段包括与导流段相连的引流区和与引流区相连的缩径区,所述缩径区的大头端与引流区相连,所述缩径区的小头端为所述喷出段的喷口。进一步地,所述引流区的内腔为圆柱体,所述缩径区的内腔为锥形体;其中,所述锥形体大头端与所述圆柱体的直径相等为0.3-0.7mm,所述小头端的直径为0.1-0.2mm,一对所述小头端的孔间距为1-2mm。进一步地,所述喷头主体包括具有一对所述注入段的第一主体和与所述第一主体相连具有一对所述喷出段的第二主体,一对所述导流段形成在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体还包括与所述注入段相连通且靠近第二主体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内径大于与其相连的所述注入段一端的内径;所述第二主体包括与所述连接段内腔相吻合且靠近所述第一主体的凸台,一对所述凸台分别设置有开口朝向相对所述凸台的U形凹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主体还包括与所述U形凹槽的开口端相连的延伸槽和连接所述延伸槽与喷出段的一对连通槽;其中,所述第二本体的U形凹槽、延伸槽和一对连通槽通过与所述第一本体相连构成所述腔道的导流段。进一步地,所述连通槽包括与延伸槽垂直连接的第一槽体、与第一槽体垂直连接的第二槽体和与第二槽体垂直连接并用于连接喷出段的第三槽体,其中,所述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的槽深与所述延伸槽的槽深相同均为0.5-1.5mm,所述第三槽体的槽深小于第二槽体的槽深,其槽深为0.15-0.3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为塑料注塑件。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主体相连的外鲁尔螺纹接头,其能够与所述注射器的内鲁尔螺纹接头适配连接。本技术的混合式喷头,通过在喷头主体内设置有一对相互独立的腔道,使得注入到混合式喷头内的液态物尤其是PRP和凝血酶,在各自的腔道内流动直到从混合式喷头内喷出后发生雾化反应才进行有效混合,规避了现有喷头在腔内混合从而堵塞喷头,影响喷射效果的问题。本技术混合式喷头的结构设计能够使喷出的液态物被扩散为微小的液滴,进而保证了不同液态物的混合均匀性尤其是PRP和凝血酶,可均匀喷射到伤口表面,利于患者的有效治疗。本技术的混合式喷头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和易于推广等特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示混合式喷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混合式喷头的剖面图;图3是图2所示混合式喷头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1所示第二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混合式喷头001,包括喷头主体1和一对腔道2,其中,喷头主体1用于连接一对注射器;一对腔道2位于喷头主体1内并能够分别收容一对注射器注入的液态物;混合式喷头构造成能够将注入到一对腔道2内的液态物喷出后雾化并混合。本技术的混合式喷头,通过在喷头主体1内设置有一对相互独立的腔道,分别与提取有不同液态物的注射器连接,本实施例的液态物可以为血浆、血清、药液或各种活化酶等物质。通过将两种不同的液态物分别注入混合式喷头的两个腔道中,由于一对腔道2是相互独立的,因此不同的液态物分别在各自的腔道内流动直到其从混合式喷头高速喷出后发生雾化反应,进而使得两个被雾化的液态物可以有效混合以保证其混合的均匀性。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不同液态物在喷出之前进行混合以堵塞喷头或者混合不充分等相关问题发生。本实施例以口腔及骨科的治疗中常用到的PRP和凝血酶混合喷射为例来详细阐述该混合式喷头的相应使用效果。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喷头主体1同时与提取有PRP的注射器和提取有凝血酶的注射器连接,使得注入到混合式喷头内的PRP/凝血酶分别在各自的腔道内流动直到从混合式喷头内喷出后才进行混合。规避了现有喷头PRP和凝血酶在腔内混合从而堵塞喷头,影响喷射效果的问题。本技术的混合式喷头能够将注入到一对腔体内的PRP/凝血酶高速喷出进而发生雾化反应,从而提升了雾化后的PRP和凝血酶的混合均匀性,使得伤患的有效治疗得到保障。参见图2,本实施方式中的腔道包括用于连接注射器的注入段201、与注入段201相连的导流段202和与导流段202相连的喷出段203;一对导流段202分别与注入段201和喷出段203大致垂直且均朝向相对导流段202的方向;其中,注入段201和喷出段203分别位于导流段202的相对两侧。本实施方式中的喷出段203包括与导流段202相连的引流区231和与引流区231相连的缩径区232,缩径区232的大头端与引流区231相连,缩径区232的小头端为喷出段203的喷口。通过在喷出段203设置与导流段202相连内腔为圆柱体的引流区231,增加对液态物的导流效果,通过将缩径区232设置为内腔直径为沿喷射方向逐渐缩小的锥形体的结构,使得注入腔道内的液态物在缩径区232内的流速逐渐提高。当液态物从锥形体的小头端喷出后,由于液态物脱离喷出段203腔壁的约束从而在大气中作扩散流动,进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式喷头,其特征在于,包括:/n喷头主体,用于连接一对注射器;/n一对腔道,位于所述喷头主体内并能够分别收容一对所述注射器注入的液态物;/n所述混合式喷头构造成能够将注入到一对腔道内的液态物喷出后雾化并混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式喷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喷头主体,用于连接一对注射器;
一对腔道,位于所述喷头主体内并能够分别收容一对所述注射器注入的液态物;
所述混合式喷头构造成能够将注入到一对腔道内的液态物喷出后雾化并混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式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腔道包括用于连接注射器的注入段、与所述注入段相连的导流段和与所述导流段相连的喷出段;
一对所述导流段分别与所述注入段和喷出段大致垂直且均朝向相对所述导流段的方向;其中,所述注入段和喷出段分别位于所述导流段的相对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式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出段包括与导流段相连的引流区和与引流区相连的缩径区,所述缩径区的大头端与引流区相连,所述缩径区的小头端为所述喷出段的喷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式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区的内腔为圆柱体,所述缩径区的内腔为锥形体;其中,所述锥形体大头端与所述圆柱体的直径相等为0.3-0.7mm,所述小头端的直径为0.1-0.2mm,一对所述小头端的孔间距为1-2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式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主体包括具有一对所述注入段的第一主体和与所述第一主体相连具有一对所述喷出段的第二主体,一对所述导流段形成在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李英川陈昂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美嘉亿盛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