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强抗扭医用导引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639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强抗扭医用导引导管,包括由远及近连接的软头段、传送段、支撑段、扭控段,所述软头段的自由端为弧形结构,所述传送段、支撑段、扭控段包括带有中心空腔的管体及其内部的编织层,所述传送段管体内包裹有第一编织层,所述支撑段管体内包裹有第二编织层,所述扭控段管体内包裹有第三编织层、第四编织层。该导引导管自远端及近端的抗弯能力逐渐增强,弯曲能力逐渐减弱,从而保证了导管的弯曲输送性能,同时提供了强大的后备支撑力及超强抗扭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强抗扭医用导引导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超强抗扭医用导引导管。
技术介绍
导引导管是一种专门设计的鞘管,可以提供通道方向。它常用于输送各种介入器械到达靶定目标,为其提供支持和保护。现代技术飞速发展,为了满足临床需求,各种形状、各种功能的导引导管被开发。由于导引导管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其输送进人体的血管管道内,而血管管道的内部构造相当复杂,这要求导引导管的头部能够弯曲且尾部能够抗弯曲,而目前市面上的产品采用的是整段式,很难同时做到良好的弯曲性能及抗弯性能;另一方面,目前市面上导管产品的头部为平直结构,棱角明显,虽然头端为柔软材料,但是导管输送到人体血管内时难免损伤血管内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超强抗扭医用导引导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一种超强抗扭医用导引导管,包括由远及近连接的软头段、传送段、支撑段、扭控段,所述软头段的自由端为弧形结构,所述传送段、支撑段、扭控段包括带有中心空腔的管体及其内部的编织层,所述传送段管体内包裹有第一编织层,所述支撑段管体内包裹有第二编织层,所述扭控段管体内包裹有第三编织层、第四编织层。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编织层、第四编织层为相同的两层,均由一圆一扁钢丝或镍钛合金交替编织而成;所述第二编织层由一圆一扁钢丝或镍钛合金交替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编织层由扁平钢丝或镍钛合金交替编织而成。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编织层、第四编织层通过焊接径向连接,所述第一编织层、第二编织层、第三编织层通过焊接纵向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软头段自由端上下部向外凸出,中部内向凹进,其长度为3mm~30mm。进一步的,所述管体由聚乙烯材料制成,管体的外表面涂有聚氨酯亲水涂层,内表面涂有尼龙聚四氟乙烯涂层,所述传送段的长度为3cm~5cm,所述支撑段的长度为2cm~4cm,所述扭控段的长度为92cm~102cm。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段、扭控段的管体直径相同,所述传送段的管体直径自近端逐渐均匀变小。进一步的,所述扭控段的自由端设有多个输送口,所述输送口直通管体的中心空腔。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导引导管的软头段设计为弧形结构,在导管输送到人体血管内与血管内壁接触时,增大了与血管内壁的接触面积,减小了与血管内壁间的冲击力及摩擦力,从而有效减轻了对人体血管内膜的损伤。2.传送段管体内包裹有第一编织层,支撑段管体内包裹有第二编织层,扭控段管体内包裹有第三编织层、第四编织层,第三编织层、第四编织层由一圆一扁钢丝或镍钛合金交替编织而成;第二编织层由一圆一扁钢丝或镍钛合金交替编织而成;第一编织层由扁平钢丝或镍钛合金交替编织而成,使得导管自远端及近端的抗弯能力逐渐增强,弯曲能力逐渐减弱,从而保证了导管的弯曲输送性能,同时提供了强大的后备支撑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导引导管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导引导管A—A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导引导管B—B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导引导管C—C剖面示意图;附图中:1、软头段,2、传送段,3、支撑段,4、扭控段,21、第一编织层,31、第二编织层,41、第三编织层,42、第四编织层,5、输送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实施例1参照附图1~4,本技术的一种超强抗扭医用导引导管,包括由远及近连接的软头段1、传送段2、支撑段3、扭控段4,所述软头段1的自由端为弧形结构,所述传送段2、支撑段3、扭控段4包括带有中心空腔的管体及其内部的编织层,所述传送段2管体内包裹有第一编织层21,所述支撑段3管体内包裹有第二编织层31,所述扭控段4管体内包裹有第三编织层41、第四编织层42。具体的,所述第三编织层41、第四编织层42为相同的两层,均由一圆一扁钢丝交替编织而成;所述第二编织层31由一圆一扁钢丝交替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编织层21由扁平钢丝交替编织而成。具体的,所述第三编织层41、第四编织层42通过焊接径向连接,所述第一编织层21、第二编织层31、第三编织层41通过焊接纵向连接。具体的,所述软头段1自由端上下部向外凸出,中部内向凹进,本优选实施例的软头段1长度为10mm。具体的,所述管体由聚乙烯材料制成,管体的外表面涂有聚氨酯亲水涂层,内表面涂有尼龙聚四氟乙烯涂层,本优选实施例的传送段2的长度为3cm,支撑段3的长度为2cm,扭控段4的长度为92cm。具体的,所述支撑段3、扭控段4的管体直径相同,为1.5mm,所述传送段2的管体直径自近端逐渐均匀变小,最小端为1.2mm。具体的,所述扭控段4的自由端设有多个输送口5,所述输送口5直通管体的中心空腔,输送口5用于输送器械或药物。实施例2参照附图1~4,本技术的一种超强抗扭医用导引导管,包括由远及近连接的软头段1、传送段2、支撑段3、扭控段4,所述软头段1的自由端为弧形结构,所述传送段2、支撑段3、扭控段4包括带有中心空腔的管体及其内部的编织层,所述传送段2管体内包裹有第一编织层21,所述支撑段3管体内包裹有第二编织层31,所述扭控段4管体内包裹有第三编织层41、第四编织层42。具体的,所述第三编织层41、第四编织层42为相同的两层,均由一圆一扁镍钛合金交替编织而成;所述第二编织层31由一圆一扁镍钛合金交替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编织层21由扁平镍钛合金交替编织而成。具体的,所述第三编织层41、第四编织层42通过焊接径向连接,所述第一编织层21、第二编织层31、第三编织层41通过焊接纵向连接。具体的,所述软头段1自由端上下部向外凸出,中部内向凹进,其长度为12mm。具体的,所述管体由聚乙烯材料制成,管体的外表面涂有聚氨酯亲水涂层,内表面涂有尼龙聚四氟乙烯涂层,所述传送段2的长度为5cm,所述支撑段3的长度为4cm,所述扭控段4的长度为102cm。具体的,所述支撑段3、扭控段4的管体直径相同,为1.8mm,所述传送段2的管体直径自近端逐渐均匀变小,最小端为1.5mm。具体的,所述扭控段4的自由端设有多个输送口5,所述输送口5直通管体的中心空腔,输送口5用于输送器械或药物。需要说明的是,编织层间的焊接通过激光点焊的方法焊接;软头段1上设有钨点(未标出),方便追踪导管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一圆一扁钢丝或镍钛合金编织层的结构相对较硬、支持力强、抗扭性强;扁平钢丝或镍钛合金编织层的结构柔软、支持力弱、弯曲性强。本技术的以上优选实施例扭控段4管体内包裹有两层一圆一扁编织层,支撑段3管体内包裹有一层一圆一扁编织层,传送段2管体内包裹有一层扁平编织层,使得导管自远端及近端的抗弯能力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强抗扭医用导引导管,包括由远及近连接的软头段(1)、传送段(2)、支撑段(3)、扭控段(4),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头段(1)的自由端为弧形结构,所述传送段(2)、支撑段(3)、扭控段(4)包括带有中心空腔的管体及其内部的编织层,所述传送段(2)管体内包裹有第一编织层(21),所述支撑段(3)管体内包裹有第二编织层(31),所述扭控段(4)管体内包裹有第三编织层(41)、第四编织层(4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强抗扭医用导引导管,包括由远及近连接的软头段(1)、传送段(2)、支撑段(3)、扭控段(4),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头段(1)的自由端为弧形结构,所述传送段(2)、支撑段(3)、扭控段(4)包括带有中心空腔的管体及其内部的编织层,所述传送段(2)管体内包裹有第一编织层(21),所述支撑段(3)管体内包裹有第二编织层(31),所述扭控段(4)管体内包裹有第三编织层(41)、第四编织层(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强抗扭医用导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编织层(41)、第四编织层(42)为相同的两层,均由一圆一扁钢丝或镍钛合金交替编织而成;所述第二编织层(31)由一圆一扁钢丝或镍钛合金交替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编织层(21)由扁平钢丝或镍钛合金交替编织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强抗扭医用导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编织层(41)、第四编织层(42)通过焊接径向连接,所述第一编织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丽娜刘迪冬付钰锟钟午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麦普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