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醉科用药品混合喷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8628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麻醉科用药品混合喷涂装置,包括外壳和加药口,所述外壳内部的上半段设置有药液室,所述阀板的下端面安装有滑杆,所述挡板的下端面安装有输送管,所述滑杆和挡板滑动连接,所述横板的边侧设置有垂直分布的链条,所述第二转轴位于第一转轴的下方,两者均水平阻尼转动安装在外壳的内壁,且第二转轴上设置有垂直分布的齿轮,所述横杆的左端穿过外壳延伸至压板上,且压板的边侧设置有顶端与外壳铰接的把手,所述加药口安装在外壳顶端。该麻醉科用药品混合喷涂装置,方便医护人员单手操作,并且喷涂结构设计更加合理,使用十分方便,内部传动结构的设计使装置整体在不通电时也能很好使用,喷涂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麻醉科用药品混合喷涂装置
本技术涉及麻醉科
,具体为一种麻醉科用药品混合喷涂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机构也在追求者最大程度的减少病患在治疗期间所遭受的痛苦,麻醉科便是医院中的常设科室,通过其麻醉技术来减少病人手术期间的疼痛感,现有技术中,存在着使用喷涂装置来喷洒外部皮肤、来实现指定区域麻醉的方式,但是现有的同类喷涂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存在以下缺点:喷涂方式大多为双手操作,结构设计不合理,不便于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的便捷操作,并且其内部多使用电机等通电设备,大大的增加了设备的生产以及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麻醉科用药品混合喷涂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喷涂方式大多为双手操作,结构设计不合理,不便于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的便捷操作,并且其内部多使用电机等通电设备,大大的增加了设备的生产以及维护成本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麻醉科用药品混合喷涂装置,包括外壳和加药口,所述外壳内部的上半段设置有药液室,且药液室的底端和上方分别设置有挡板和阀板,所述阀板的下端面安装有滑杆,所述挡板的下端面安装有输送管,且药液室通过输送管和喷头相连通,并且喷头安装在外壳的底端,所述滑杆和挡板滑动连接,且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边侧设置有垂直分布的链条,且链条安装在链轮上,并且链轮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均有安装,所述第二转轴位于第一转轴的下方,两者均水平阻尼转动安装在外壳的内壁,且第二转轴上设置有垂直分布的齿轮,并且齿轮的上方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左端穿过外壳延伸至压板上,且压板的边侧设置有顶端与外壳铰接的把手,所述加药口安装在外壳顶端。优选的,所述挡板和阀板分别与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和滑动连接,并且阀板的下端面和挡板的上端面为相吻合的斜面结构。优选的,所述横板为水平分布,且其左端头处开设有水平贯穿的滑槽,并且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调节杆,同时调节杆的一端安装在链条的侧表面。优选的,所述齿轮通过单向轴承安装在第二转轴上,且齿轮的上方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齿块,并且齿块等间距焊接在横杆的下端面。优选的,所述横杆的左段和外壳滑动连接,右段通过弹簧滑动连接在套筒内,且水平分布的套筒固定安装在外壳内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麻醉科用药品混合喷涂装置,方便医护人员单手操作,并且喷涂结构设计更加合理,使用十分方便,内部传动结构的设计使装置整体在不通电时也能很好使用,喷涂效果更好;1.挡板以及压板等结构的使用,便于通过滑杆的移动带动挡板上下移动,从而实现药液的加压喷涂目的;2.横板以及调节杆等结构的使用,便于将链条的运动转化为滑杆上下移动的作用力,结构设计更更加合理,而且横杆以及齿轮等结构的使用,确保该手动结构的正常使用运行,单手操作更加便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侧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2、药液室;3、挡板;4、阀板;5、滑杆;6、输送管;7、喷头;8、横板;81、滑槽;82、调节杆;9、链条;10、链轮;11、第一转轴;12、第二转轴;13、齿轮;131、单向轴承;132、齿块;14、横杆;15、弹簧;16、套筒;17、压板;18、把手;19、加药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麻醉科用药品混合喷涂装置,包括外壳1、药液室2、挡板3、阀板4、滑杆5、输送管6、喷头7、横板8、滑槽81、调节杆82、链条9、链轮10、第一转轴11、第二转轴12、齿轮13、单向轴承131、齿块132、横杆14、弹簧15、套筒16、压板17、把手18和加药口19,外壳1内部的上半段设置有药液室2,且药液室2的底端和上方分别设置有挡板3和阀板4,阀板4的下端面安装有滑杆5,挡板3的下端面安装有输送管6,且药液室2通过输送管6和喷头7相连通,并且喷头7安装在外壳1的底端,滑杆5和挡板3滑动连接,且滑杆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横板8,横板8的边侧设置有垂直分布的链条9,且链条9安装在链轮10上,并且链轮10在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上均有安装,第二转轴12位于第一转轴11的下方,两者均水平阻尼转动安装在外壳1的内壁,且第二转轴12上设置有垂直分布的齿轮13,并且齿轮13的上方设置有横杆14,横杆14的左端穿过外壳1延伸至压板17上,且压板17的边侧设置有顶端与外壳1铰接的把手18,加药口19安装在外壳1顶端。挡板3和阀板4分别与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和滑动连接,并且阀板4的下端面和挡板3的上端面为相吻合的斜面结构,倾斜结构的设计,能够有效避免药液室2内药液的残留。横板8为水平分布,且其左端头处开设有水平贯穿的滑槽81,并且滑槽81的内部滑动连接调节杆82,同时调节杆82的一端安装在链条9的侧表面,调节杆82会通过滑槽81和横板8拉动滑杆5向下移动,此时阀板4相应下移,便会将药液从药液室2中挤出。齿轮13通过单向轴承131安装在第二转轴12上,且齿轮13的上方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齿块132,并且齿块132等间距焊接在横杆14的下端面,单向轴承131的使用,可通过横杆14移动方向的改变,调整齿轮13与第二转轴12的转动状态。横杆14的左段和外壳1滑动连接,右段通过弹簧15滑动连接在套筒16内,且水平分布的套筒16固定安装在外壳1内壁,弹簧15以及横杆14的可滑动设计,确保了手动操作结构的正常使用运行。工作原理:首先使用者可从图1中的加药口19向药液室2中添加药液,当需要进行喷涂操作时,医护人员可将喷头7对准需要麻醉的区域,并单手握住外壳1使用手指按压把手18,把手18的转动会对压板17造成一个按压效果,因此压板17会带动图1中的横杆14同步滑动,此时套筒16中的弹簧15被相应压缩,并且在图3中齿轮13和齿块132的啮合传动作用下,齿轮13会有一个以图1中所示方向为标准的顺时针转动的趋势,而此时图3中的单向轴承131在该转向时处于锁死状态,因此齿轮13会带动第二转轴12同步转动,此时链轮10和链条9相应转动,在图2中的调节杆82便会通过滑槽81和横板8拉动滑杆5向下移动,此时阀板4相应下移,便会将药液从药液室2中挤出,经由输送管6输送至喷头7处并喷出,从而实现喷涂的目的,当使用者松开把手18,弹簧15带动横杆14回弹,而齿轮13相应反转,由于单向轴承131处于可转动状态,所以第二转轴12以及链轮10不会转动,阀板4的位置也会相应固定,因此使用者可通过反复按压把手18的方式来实现喷涂操作的持续进行,当安装了调节杆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麻醉科用药品混合喷涂装置,包括外壳(1)和加药口(19),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部的上半段设置有药液室(2),且药液室(2)的底端和上方分别设置有挡板(3)和阀板(4),所述阀板(4)的下端面安装有滑杆(5),所述挡板(3)的下端面安装有输送管(6),且药液室(2)通过输送管(6)和喷头(7)相连通,并且喷头(7)安装在外壳(1)的底端,所述滑杆(5)和挡板(3)滑动连接,且滑杆(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横板(8),所述横板(8)的边侧设置有垂直分布的链条(9),且链条(9)安装在链轮(10)上,并且链轮(10)在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上均有安装,所述第二转轴(12)位于第一转轴(11)的下方,两者均水平阻尼转动安装在外壳(1)的内壁,且第二转轴(12)上设置有垂直分布的齿轮(13),并且齿轮(13)的上方设置有横杆(14),所述横杆(14)的左端穿过外壳(1)延伸至压板(17)上,且压板(17)的边侧设置有顶端与外壳(1)铰接的把手(18),所述加药口(19)安装在外壳(1)顶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麻醉科用药品混合喷涂装置,包括外壳(1)和加药口(19),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部的上半段设置有药液室(2),且药液室(2)的底端和上方分别设置有挡板(3)和阀板(4),所述阀板(4)的下端面安装有滑杆(5),所述挡板(3)的下端面安装有输送管(6),且药液室(2)通过输送管(6)和喷头(7)相连通,并且喷头(7)安装在外壳(1)的底端,所述滑杆(5)和挡板(3)滑动连接,且滑杆(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横板(8),所述横板(8)的边侧设置有垂直分布的链条(9),且链条(9)安装在链轮(10)上,并且链轮(10)在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上均有安装,所述第二转轴(12)位于第一转轴(11)的下方,两者均水平阻尼转动安装在外壳(1)的内壁,且第二转轴(12)上设置有垂直分布的齿轮(13),并且齿轮(13)的上方设置有横杆(14),所述横杆(14)的左端穿过外壳(1)延伸至压板(17)上,且压板(17)的边侧设置有顶端与外壳(1)铰接的把手(18),所述加药口(19)安装在外壳(1)顶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松张林勇罗俊丽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