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国松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麻醉进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242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麻醉进针器。所述新型麻醉进针器包括固定筒、第一限位槽、凸块、第二限位槽、滑块、第三限位槽和辅助机构,且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固定筒的侧壁平行设置;所述凸块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底部;且所述第二限位槽与所述固定筒的侧壁垂直设置;且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二限位槽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三限位槽设于所述固定筒的侧壁;所述辅助机构包括接管、推杆、针管和弹簧,且所述推杆的顶部呈梯形结构,所述接管与所述推杆之间固定连接,且所述接管顶端与所述第三限位槽之间滑动连接,所述针管套接于所述推杆,所述弹簧固定连接于所述推杆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麻醉进针器具有进针方便,灵活高效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麻醉进针器
本技术涉及麻醉进针器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麻醉进针器。
技术介绍
在临床过程中,医护人员经常需要给患者进行麻醉处理操作,方式基本以皮下注射为主,同时会进行多次穿刺进针以达到麻醉药物迅速扩散的效果,麻醉进针器是一种将麻醉针管刺入皮下的针刺辅助器具。然而传统的麻醉处理需要进行多次进针,不仅加大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加重了医护人员的负担,影响工作效率。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新型麻醉进针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进针方便,灵活高效优点的新型麻醉进针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新型麻醉进针器包括:固定筒、第一限位槽、凸块、第二限位槽、滑块、第三限位槽和辅助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槽设于所述固定筒的内部,且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固定筒的侧壁平行设置;所述凸块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底部;所述第二限位槽设于所述固定筒的内部,且所述第二限位槽与所述固定筒的侧壁垂直设置;所述滑块设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内部,且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二限位槽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三限位槽设于所述固定筒的侧壁;所述辅助机构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部,且所述辅助机构的部分设于所述第三限位槽的内部,所述辅助机构包括接管、推杆、针管和弹簧,所述推杆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部,且所述推杆的顶部呈提醒结构,所述接管与所述推杆之间固定连接,且所述接管顶端与所述第三限位槽之间滑动连接,所述针管套接于所述推杆,且所述针管卡接于所述接管,所述弹簧固定连接于所述推杆的底部。优选的,所述固定筒顶部设有扣帽,且所述扣帽卡接于固定筒。优选的,所述固定筒底部设有吸盘,所述吸盘呈弧形结构,且所述吸盘与所述固定筒之间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槽与所述固定筒顶部的最大垂直距离为10mm,所述第三限位槽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最大垂直距离为5mm。优选的,所述弹簧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弹簧对称设于所述推杆的底部。优选的,所述凸块设有两个,且所述两个所述凸块对称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底部。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新型麻醉进针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麻醉进针器,麻醉剂进入所述接管,所述接管配合所述针管,实现了麻醉剂注入针管,所述辅助机构配合所述第一限位槽,实现了所述辅助机构的上下位移,所述接管配合所述第三限位槽,实现了所述辅助机构的侧壁无阻碍位移,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二限位槽之间滑动连接,实现了所述滑块的自由滑动,进一步实现了当所述滑块滑动时带动所述辅助机构的位移,以此让所述针管快速进入人体来进行麻醉处理,而所述弹簧配合所述凸块,实现了所述辅助机构的复位,进一步实现了进针方便,灵活高效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麻醉进针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整体结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整体结构仰视图。图中标号:1、扣帽,2、固定筒,3、滑块,4、吸盘,5、第一限位槽,6、第二限位槽,7、辅助机构,71、接管,72、推杆,73、针管,74、弹簧,8、凸块,9、第三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麻醉进针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整体结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整体结构仰视图。新型麻醉进针器包括:扣帽1、固定筒2、滑块3、吸盘4、第一限位槽5、第二限位槽6、辅助机构7、凸块8和第三限位槽9,所述固定筒2顶部设有扣帽1,所述固定筒2底部设有吸盘4,所述第一限位槽5设于所述固定筒2的内部;所述凸块8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5的底部;所述第二限位槽6设于所述固定筒2的内部;所述滑块3设于所述第二限位槽6的内部;所述第三限位槽9设于所述固定筒2的侧壁;所述辅助机构7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5的内部。其中,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扣帽1卡接于固定筒2,使得所述固定筒2可以开合。所述吸盘4呈弧形结构,且所述吸盘4与所述固定筒2之间固定连接,使得进针前可以先进行一定程度的固定。且所述辅助机构7的部分设于所述第三限位槽9的内部,所述辅助机构7包括接管71、推杆72、针管73和弹簧74,所述推杆72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5的内部,且所述推杆72所述接管71与所述推杆72之间固定连接,且所述接管71的顶端与所述第三限位槽9之间滑动连接,所述针管73套接于所述推杆72,且所述针管73卡接于所述接管71,所述弹簧74固定连接于所述推杆72的底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二限位槽6与所述固定筒2顶部的最大垂直距离为10mm,所述第三限位槽9与所述第一限位槽5的最大垂直距离为5mm,避免了所述三个限位槽之间的互相干扰。所述弹簧74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弹簧74对称设于所述推杆72的底部,使得所述推杆72向下运动时方向不会偏移。所述凸块8设有两个,且所述两个所述凸块8对称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5的底部,使得所述弹簧74向下挤压时受力均匀。本技术提供的新型麻醉进针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在使用时,先将所述吸盘4贴合于患者需要进行麻醉处理部位,然后将麻醉剂注入所述接管71内,因为所述接管71与所述针管73之间连通,麻醉剂进一步流入所述针管73内,此时按压所述滑块3,使得所述滑块3在所述第二限位槽6内滑动,同时所述滑块3挤压所述辅助机构7的所述推杆72的顶部,以此来让所述辅助机构7进行位移,进一步达成麻醉进针的动作,同时由于所述推杆72底部所述弹簧74的存在,使得退针时,只需要将所述滑块3从所述第二限位槽6内滑出即可,当需要清洗或更换相关构件时,打开卡接在所述固定筒2顶部的所述扣帽1,取出所述辅助机构7,再更换卡接在所述接管71上的所述针管73,清洗所述接管71即可,实现了进针方便,灵活高效的特点。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新型麻醉进针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麻醉进针器,麻醉剂进入所述接管71,所述接管71配合所述针管73,实现了麻醉剂注入针管73,所述辅助机构7配合所述第一限位槽5,实现了所述辅助机构7的上下位移,所述接管71配合所述第三限位槽9,实现了所述辅助机构7的侧壁无阻碍位移,所述滑块3与所述第二限位槽6之间滑动连接,实现了所述滑块3的自由滑动,进一步实现了当所述滑块3滑动时带动所述辅助机构7的位移,以此让所述针管73快速进入人体来进行麻醉处理,而所述弹簧74配合所述凸块8,容易完成所述辅助机构的复位。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麻醉进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筒(2);/n第一限位槽(5),所述第一限位槽(5)设于所述固定筒(2)的内部,且所述第一限位槽(5)与所述固定筒(2)的侧壁平行设置;/n凸块(8),所述凸块(8)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5)的底部;/n第二限位槽(6),所述第二限位槽(6)设于所述固定筒(2)的内部,且所述第二限位槽(6)与所述固定筒(2)的侧壁垂直设置;/n滑块(3),所述滑块(3)设于所述第二限位槽(6)的内部,且所述滑块(3)与所述第二限位槽(6)之间滑动连接;/n第三限位槽(9),所述第三限位槽(9)设于所述固定筒(2)的侧壁;/n辅助机构(7),所述辅助机构(7)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5)的内部,且所述辅助机构(7)的部分结构设于所述第三限位槽(9)的内部,所述辅助机构(7)包括接管(71)、推杆(72)、针管(73)和弹簧(74),所述推杆(72)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5)的内部,且所述推杆(72)的顶部呈梯形结构,所述接管(71)与所述推杆(72)之间固定连接,且所述接管(71)顶端与所述第三限位槽(9)之间滑动连接,所述针管(73)套接于所述推杆(72),且所述针管(73)卡接于所述接管(71),所述弹簧(74)固定连接于所述推杆(72)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麻醉进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筒(2);
第一限位槽(5),所述第一限位槽(5)设于所述固定筒(2)的内部,且所述第一限位槽(5)与所述固定筒(2)的侧壁平行设置;
凸块(8),所述凸块(8)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5)的底部;
第二限位槽(6),所述第二限位槽(6)设于所述固定筒(2)的内部,且所述第二限位槽(6)与所述固定筒(2)的侧壁垂直设置;
滑块(3),所述滑块(3)设于所述第二限位槽(6)的内部,且所述滑块(3)与所述第二限位槽(6)之间滑动连接;
第三限位槽(9),所述第三限位槽(9)设于所述固定筒(2)的侧壁;
辅助机构(7),所述辅助机构(7)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5)的内部,且所述辅助机构(7)的部分结构设于所述第三限位槽(9)的内部,所述辅助机构(7)包括接管(71)、推杆(72)、针管(73)和弹簧(74),所述推杆(72)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5)的内部,且所述推杆(72)的顶部呈梯形结构,所述接管(71)与所述推杆(72)之间固定连接,且所述接管(71)顶端与所述第三限位槽(9)之间滑动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国松宋永姣瞿多多
申请(专利权)人:国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