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形径向对接焊缝破坏扭矩测试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焊接
,尤其涉及一种圆形径向对接焊缝破坏扭矩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在汽车传动结构件开发过程中,焊缝承载扭矩是产品连接结构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输入条件。由于缺乏不同金属材料焊缝破坏扭矩的基础数据支撑,传动结构件在焊缝尺寸分布及强度设计过程中的依据一般皆来自于同类产品的对标及相关理论分析计算。为了确保焊接结构的可靠性,焊缝设计时选择的安全系数一般都比较大,因而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过强设计现象。目前,关于传动结构件焊缝承载扭矩的测试,大多情况下都是随着总成台架试验进行一起验证。由于在测试过程中最先发生破坏的位置往往在非焊接区域,因而该方法无法准确评估出目标焊缝的最大抗扭能力情况。圆形径向对接结构作为汽车传动结构件中一种最常见的连接形式,在差速器、传动轴管以及制动凸轮轴的设计与开发中均得到了一定应用。截止目前,尚未形成一种有效地可以准确测试与评价出圆形径向对接焊缝破坏扭矩的试验样品及方法。为了应对汽车传动结构件产品的快速开发及精准化设计需求,支撑不同金属材料焊缝破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形径向对接焊缝破坏扭矩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S1:根据实际传动结构确定实际焊接参数;/n所述实际传动结构包括第一工件、第二工件及锁紧组件(3),所述锁紧组件(3)将所述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工件与所述第二工件径向对接设置,且所述第一工件与所述第二工件间通过焊接形成圆形的实际焊缝,所述实际焊接参数为所述实际焊缝的实际直径、所述实际焊缝的实际深度,以及焊接所述实际焊缝的实际焊接工艺;/nS2:建立模型;/n所述模型包括第一样件(1)的几何模型和第二样件(2)的几何模型,所述第一样件(1)上设有第一穿设孔且包括依次连接的呈正棱柱形的第一装夹段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形径向对接焊缝破坏扭矩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根据实际传动结构确定实际焊接参数;
所述实际传动结构包括第一工件、第二工件及锁紧组件(3),所述锁紧组件(3)将所述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工件与所述第二工件径向对接设置,且所述第一工件与所述第二工件间通过焊接形成圆形的实际焊缝,所述实际焊接参数为所述实际焊缝的实际直径、所述实际焊缝的实际深度,以及焊接所述实际焊缝的实际焊接工艺;
S2:建立模型;
所述模型包括第一样件(1)的几何模型和第二样件(2)的几何模型,所述第一样件(1)上设有第一穿设孔且包括依次连接的呈正棱柱形的第一装夹段(11)、呈圆柱形的第一连接段(12)以及沿轴向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段(12)上的圆环形的第一焊接凸台(13),所述第一装夹段(11)的中心线、所述第一连接段(12)的中心线及所述第一焊接凸台(13)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二样件(2)上设有第二穿设孔且包括依次连接的呈正棱柱形的第二装夹段(21)、呈圆柱形的驱动段(22)、呈圆柱形的第二连接段(23)以及沿轴向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段(23)上的圆环形的第二焊接凸台(24),所述第二装夹段(21)的中心线、所述驱动段(22)的中心线、所述第二连接段(23)的中心线以及所述第二焊接凸台(24)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一焊接凸台(13)与所述第二焊接凸台(24)正对设置;
S3:基于所述模型分别制作所述第一样件(1)和所述第二样件(2),并选择所述锁紧组件(3);
S4:装配所述第一样件(1)、所述第二样件(2)及所述锁紧组件(3);
所述锁紧组件(3)包括锁紧件本体(31)和固定件(32),将所述锁紧件本体(31)分别贯穿所述第一穿设孔和所述第二穿设孔以使所述第一样件(1)的所述第一焊接凸台(13)正对所述第二样件(2)的所述第二焊接凸台(24),并使用所述固定件(32)固定在所述锁紧件本体(31)上,所述第一焊接凸台(13)与所述第二焊接凸台(24)之间形成待焊接焊缝;
S5:通过所述实际焊接工艺焊接所述待焊接焊缝并形成测试焊缝;
所述第一样件(1)和所述第二样件(2)焊接后得到测试传动结构,所述测试焊缝的直径等于所述实际直径,所述测试焊缝的深度等于所述实际深度;
S6:制作夹具;
所述夹具包括第一夹持件(41)和第二夹持件(42),所述第一夹持件(41)能套接于所述第一装夹段(11),且能限制所述第一样件(1)沿所述第一连接段(12)的圆周方向转动,所述第二夹持件(42)能套接于所述第二装夹段(21)且能限制所述第二样件(2)沿所述第二连接段(23)的圆周方向转动;
S7:将所述测试传动结构装夹至扭矩试验机并进行破坏扭矩测试;
所述扭矩试验机包括固定设置的固定端(52)和能够转动的转动端(51),将所述第一夹持件(41)套接于所述固定端(52)和所述转动端(51)中的一个,将所述第二夹持件(42)套接于所述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林阳,宋庆军,郑虹,陈学罡,邵亮,王达鹏,梅相楠,王学双,张明玮,张敏,刘桂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