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仁强专利>正文

专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给药的防返流气管插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615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专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给药的防返流气管插管,所述气管插管靠近前端的内部设置有防返流单向阀,防返流单向阀包括阀体和单向阀芯,阀体固定在气管插管的内孔中,阀体外壁与气管插管的内孔表壁密封连接,阀体上设有进口和出口,进口朝向气管插管的尾端,出口朝向气管插管的前端;单向阀芯设置在阀体内,单向阀芯使得肺表面活性物质只能单向地从进口向出口流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时气管插管内放入的肺表面活性物质借助呼吸机或复苏囊提供的压力输入,防返流单向阀打开,药物可顺利通过阀芯送入新生儿体内;当阀体的进口向出口方向不存在正压力时,阀芯立即关闭,避免药物返流,使肺表面活性物质不会浪费,保证给药剂量的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给药的防返流气管插管
本技术涉及气管插管,具体地说是一种专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给药的防返流气管插管。
技术介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等症状,主要是由于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所引起,导致肺泡进行性萎陷,患儿于生后4~12小时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发绀、吸气三凹征,严重者发生呼吸衰竭。发病率与胎龄有关,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体重越轻病死率越高。对于出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来说,需要及时进行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给药时需要使用呼吸机或复苏囊,借助呼吸机或复苏囊提供的压力输入药物,使用复苏囊时,需要快速按压复苏囊以免药物返流出来,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无法避免出现药物返流的问题,而肺表面活性物质价格昂贵,如果返流不仅会造成浪费,而且会影响给药剂量的准确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巧妙,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专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给药的防返流气管插管。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专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给药的防返流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插管靠近前端的内部设置有防返流单向阀,所述防返流单向阀包括阀体和单向阀芯,所述阀体固定在气管插管的内孔中,阀体外壁与气管插管的内孔表壁密封连接,阀体上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朝向气管插管的尾端,所述出口朝向气管插管的前端;所述单向阀芯设置在阀体内,单向阀芯使得肺表面活性物质只能单向地从进口向出口流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体为圆柱形,阀体内设有漏斗型的腔室,所述单向阀芯呈漏斗型,单向阀芯上表面周向均布设置有若干根可弹性弯曲的上连接柱,阀芯下表面周向均布设置有若干根可弹性弯曲的下连接柱,上连接柱与下连接柱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同轴设置,上连接柱上端与腔室顶面固定连接,下连接柱下端与腔室底面固定连接;漏斗型的单向阀芯的大头端朝向进口,小头端朝向出口,单向阀芯采用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制成,当阀体的进口向出口方向不存在正压力时,单向阀芯的小头端保持密闭,且单向阀芯的大头端外表面与腔室内表面密封抵接;当阀体的进口向出口方向存在正压力时,单向阀芯的小头端弹性张开,且单向阀芯的大头端外表面与腔室内表面脱离接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体为圆柱形,阀体内设有漏斗型腔室,所述单向阀芯为漏斗型阀芯,漏斗型阀芯的上表面周向均布设置有若干根可弹性弯曲的上连接柱,漏斗型阀芯的下表面周向均布设置有若干根可弹性弯曲的下连接柱,上连接柱与下连接柱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同轴设置,上连接柱上端与漏斗型腔室的顶面固定连接,下连接柱下端与漏斗型腔室的底面固定连接;漏斗型阀芯的大头端朝向进口,小头端朝向出口,漏斗型阀芯采用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制成,当阀体的进口向出口方向不存在正压力时,漏斗型阀芯的小头端保持密闭,且漏斗型阀芯的大头端外表面与漏斗型腔室内表面密封抵接;当阀体的进口向出口方向存在正压力时,漏斗型阀芯的小头端开口弹性张开。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漏斗型阀芯的靠近小头端的开口内表面为弧形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体为长圆柱形,阀体内沿着长度方向设置有设有多个等间距且同轴的漏斗型腔室,且每个腔室内均设置一个单向阀芯,相邻漏斗型腔室之间设有连通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通孔的内径自上向下逐渐变小。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返流单向阀中的阀体、阀芯、上连接柱和下连接柱是浇铸而成的一体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返流单向阀整体采用医用级的PVC、PP、橡胶或硅胶材料制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单向阀芯采用鸭嘴阀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返流单向阀为导向导通瓣膜阀。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结构巧妙,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操作时气管插管内放入的肺表面活性物质借助呼吸机或复苏囊提供的压力输入,防返流单向阀打开,药物可顺利通过阀芯送入新生儿体内;当阀体的进口向出口方向不存在正压力时,阀芯立即关闭,避免药物返流,使肺表面活性物质不会浪费,保证给药剂量的准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视图。图2为图1中防返流单向阀的结构放大剖视图。图3为图1中防返流单向阀的结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防返流单向阀的结构放大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防返流单向阀的结构放大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气管插管、2-防返流单向阀、2.1-阀体、2.1a-进口、2.1b-出口、2.1c-漏斗型腔室、2.1d-连通孔、2.2-单向阀芯、2.3-上连接柱、2.4-下连接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专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给药的防返流气管插管,所述气管插管1靠近前端的内部设置有防返流单向阀2,所述防返流单向阀2包括阀体2.1和单向阀芯2.2,所述阀体2.1固定在气管插管1的内孔中,阀体2.1外壁与气管插管1的内孔表壁密封连接,阀体2.1上设有进口2.1a和出口2.1b,所述进口2.1a朝向气管插管1的尾端,所述出口2.1b朝向气管插管1的前端;所述单向阀芯2.2设置在阀体2.1内,单向阀芯2.2使得肺表面活性物质只能单向地从进口2.1a向出口2.1b流通。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1中,所述阀体2.1为圆柱形,阀体2.1内设有漏斗型腔室2.1c,所述单向阀芯2.2为漏斗型阀芯2.2,漏斗型阀芯2.2的上表面周向均布设置有若干根可弹性弯曲的上连接柱2.3,漏斗型阀芯2.2的下表面周向均布设置有若干根可弹性弯曲的下连接柱2.4,上连接柱2.3与下连接柱2.4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同轴设置,上连接柱2.3上端与漏斗型腔室2.1c的顶面固定连接,下连接柱2.4下端与漏斗型腔室2.1c的底面固定连接;漏斗型阀芯2.2的大头端朝向进口2.1a,小头端朝向出口2.1b,漏斗型阀芯2.2采用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制成,当阀体2.1的进口2.1a向出口2.1b方向不存在正压力时,漏斗型阀芯2.2的小头端保持密闭,且漏斗型阀芯2.2的大头端外表面与漏斗型腔室2.1c内表面密封抵接;当阀体2.1的进口2.1a向出口2.1b方向存在正压力时,漏斗型阀芯2.2的小头端开口弹性张开。具体使用时,首先按照常规方法给出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进行插管,气管插管1内放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然后连接呼吸机或复苏囊,借助呼吸机或复苏囊提供的压力输入药物,此时阀体2.1的进口2.1a向出口2.1b方向存在正压力,漏斗型阀芯2.2的小头端开口弹性张开,药物可顺利通过阀芯2.2送入新生儿体内。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1中,所述漏斗型阀芯2.2的靠近小头端的开口内表面为弧形面。如此设置,可以使漏斗型阀芯2.2的密封防返流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专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给药的防返流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插管(1)靠近前端的内部设置有防返流单向阀(2),所述防返流单向阀(2)包括阀体(2.1)和单向阀芯(2.2),所述阀体(2.1)固定在气管插管(1)的内孔中,阀体(2.1)外壁与气管插管(1)的内孔表壁密封连接,阀体(2.1)上设有进口(2.1a)和出口(2.1b),所述进口(2.1a)朝向气管插管(1)的尾端,所述出口(2.1b)朝向气管插管(1)的前端;所述单向阀芯(2.2)设置在阀体(2.1)内,单向阀芯(2.2)使得肺表面活性物质只能单向地从进口(2.1a)向出口(2.1b)流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专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给药的防返流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插管(1)靠近前端的内部设置有防返流单向阀(2),所述防返流单向阀(2)包括阀体(2.1)和单向阀芯(2.2),所述阀体(2.1)固定在气管插管(1)的内孔中,阀体(2.1)外壁与气管插管(1)的内孔表壁密封连接,阀体(2.1)上设有进口(2.1a)和出口(2.1b),所述进口(2.1a)朝向气管插管(1)的尾端,所述出口(2.1b)朝向气管插管(1)的前端;所述单向阀芯(2.2)设置在阀体(2.1)内,单向阀芯(2.2)使得肺表面活性物质只能单向地从进口(2.1a)向出口(2.1b)流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给药的防返流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2.1)为圆柱形,阀体(2.1)内设有漏斗型腔室(2.1c),所述单向阀芯(2.2)为漏斗型阀芯(2.2),漏斗型阀芯(2.2)的上表面周向均布设置有若干根可弹性弯曲的上连接柱(2.3),漏斗型阀芯(2.2)的下表面周向均布设置有若干根可弹性弯曲的下连接柱(2.4),上连接柱(2.3)与下连接柱(2.4)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同轴设置,上连接柱(2.3)上端与漏斗型腔室(2.1c)的顶面固定连接,下连接柱(2.4)下端与漏斗型腔室(2.1c)的底面固定连接;漏斗型阀芯(2.2)的大头端朝向进口(2.1a),小头端朝向出口(2.1b),漏斗型阀芯(2.2)采用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制成,当阀体(2.1)的进口(2.1a)向出口(2.1b)方向不存在正压力时,漏斗型阀芯(2.2)的小头端保持密闭,且漏斗型阀芯(2.2)的大头端外表面与漏斗型腔室(2.1c)内表面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仁强
申请(专利权)人:余仁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