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胰岛素注射圆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598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胰岛素注射圆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盘体,以及与盘体同心设置的注射指针,注射指针可绕盘体中心点转动,盘体靠外边界处设有第一外圈,第一外圈包括至少2个以上的第一标准孔,盘体靠近中心点处设有第二内圈,第二内圈包括至少2个以上的第二标准孔,第一标准孔与第二标准孔错开设置,注射指针上设有可与第一标准孔对齐的第一对准孔,以及可与第二标准孔对齐的第二对准孔,注射指针上设有注射孔,注射孔位于所述盘体外侧。本申请提供的胰岛素注射圆盘,能避免糖尿病患者因短时间内在同一区域注射,所造成的皮下硬结及脂肪萎缩的问题,能提高药物吸收和利用,血糖控制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胰岛素注射圆盘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一种胰岛素注射圆盘。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总患病率达9.7%,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达15.5%,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可引起多系统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存质量。胰岛素治疗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胰岛素治疗涉及很多环节,如治疗方案、注射装置、注射技术、血糖监测等。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技术是保证胰岛素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具体为以肚脐为中心半径2.5cm以外的区域,上述部位下面有一层可吸收胰岛素的皮下脂肪组织而没有较多的神经分布,注射时可降低患者的不适感,同时腹部注射胰岛素的吸收率达到100%,吸收速度快且皮下组织较肥厚,能减少注射至肌肉层的风险,在进行自我注射时捏起皮肤最容易。胰岛素注射通常一天2-4次,要求不能在短时间内同一注射点重复注射。在医院内由于护士工作轮班性质,每次注射胰岛素的护士不可能是同一人,对每位患者每个注射区域、注射点的交班、记录比较困难。患者进行自我注射时,也往往不能记住上次的注射点,所以临床上存在着同一区域短期内重复注射的现象不可避免的发生。短时间内多次在同一区域注射,会导致皮下硬结及脂肪萎缩,影响药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导致血糖控制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胰岛素注射圆盘,能避免糖尿病患者因短时间内在同一区域注射,所造成的皮下硬结及脂肪萎缩的问题,能提高药物吸收和利用,血糖控制稳定。r>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胰岛素注射圆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盘体,以及与所述盘体同心设置的注射指针,所述注射指针可绕所述盘体中心点转动,所述盘体靠外侧处设有第一外圈,所述第一外圈包括至少2个以上的第一标准孔,所述盘体靠近所述中心点处设有第二内圈,所述第二内圈包括至少2个以上的第二标准孔,所述第一标准孔与所述第二标准孔错开设置,所述注射指针上设有可与所述第一标准孔对齐的第一对准孔,以及可与所述第二标准孔对齐的第二对准孔,所述注射指针上设有注射孔,所述注射孔位于所述盘体外侧。优选地,所述注射孔至少有4个。优选地,所述第一标准孔为12个,所述第二标准孔为12个。优选地,所述盘体与所述第一圆盘的材质为PVC透明材质。优选地,靠近所述第一标准孔和所述第二标准孔位置上设有可书写区域,所述可书写区域用于记录注射时间日期。优选地,所述第一外圈半径为5cm。优选地,所述第二内圈半径为2.5cm。优选地,所述盘体、所述第一圆盘和所述注射指针可拆卸连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胰岛素注射圆盘,包括盘体,以及与盘体同心设置的注射指针,注射指针可绕盘体中心点转动,使用时,胰岛素注射圆盘放在肚脐上方,使盘体的中心点与肚脐对准,将第二标准孔与第二对准孔对齐,在从注射指针上的注射孔进行胰岛素的注射,第二次注射时,转动注射指针,将第二标准孔与第二对准孔对齐,或者,第一标准孔与第一对准孔对齐,再注射胰岛素。胰岛素注射圆盘包括有第一外圈和第二内圈,同时第一标准孔与第二标准孔是错开,使得注射孔对应的注射位置均不相同,有效地保证了注射部位的轮换及准确性,从而避免皮下硬结和脂肪萎缩的发生,提高胰岛素的有效利用率,更好地保证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施例中胰岛素注射圆盘中第二标准孔与第二对准孔对齐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胰岛素注射圆盘中第一标准孔与第一对准孔对齐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号说明:1、盘体;2、注射指针;3、第一标准孔;4、第二标准孔;5、第一对准孔;6、第二对准孔;7、注射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采用递进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请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胰岛素注射圆盘,包括盘体,以及与盘体同心设置的注射指针,注射指针可绕盘体中心点转动,盘体靠外边界处设有第一外圈,第一外圈包括至少2个以上的第一标准孔,盘体靠近中心点处设有第二内圈,第二内圈包括至少2个以上的第二标准孔,第一标准孔与第二标准孔错开设置,注射指针上设有可与第一标准孔对齐的第一对准孔,以及可与第二标准孔对齐的第二对准孔,注射指针上设有注射孔,注射孔位于盘体外侧。使用时,胰岛素注射圆盘放在肚脐上方,使盘体的中心点与肚脐对准,将第二标准孔与第二对准孔对齐,在从注射指针上的注射孔进行胰岛素的注射,第二次注射时,转动注射指针,将第二标准孔与第二对准孔对齐,或者,第一标准孔与第一对准孔对齐,再注射胰岛素。胰岛素注射圆盘包括有第一外圈和第二内圈,同时第一标准孔与第二标准孔是错开,使得注射孔对应的注射位置均不相同,有效地保证了注射部位的轮换及准确性,从而避免皮下硬结和脂肪萎缩的发生,提高胰岛素的有效利用率,更好地保证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注射孔至少有4个,每个注射孔间隔至少1cm。较佳地,注射孔为4个,每个注射孔分别对应早餐、中餐、晚餐和睡前胰岛素的注射,这样设置,每一天注射时,只需将第一标准孔与第一对准孔对齐,或者,将第二标准孔与第二对准孔对齐,一天的注射只需要对准一次即可。由于每个注射孔间隔至少1cm,因此,一天中每一次的注射位置均不相同。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第一标准孔为12个,第二标准孔为12个。使用时,将第一对准孔与第一标准孔对齐,通过注射孔进行胰岛素的注射,待完成一天的注射工作后。第二天,将注射指针转动,第二个的第一标准孔对齐,依次类推,完成第一外圈上12个第一标准孔的对齐,以及注射工作。接着,再将第二对准孔与第二标准孔对齐,再进行胰岛素注射,由于每个第一标准孔与第二标准孔都是相互错开,因此,对应的注射位置均不相同。采用上述设置,可以完成24天胰岛素的注射。而胰岛素的注射周期为24天。这样就保证在一个注射周期内,所注射的位置均不相同。按照上述思路,可以将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胰岛素注射圆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盘体,/n以及与所述盘体同心设置的注射指针,所述注射指针可绕所述盘体中心点转动,/n所述盘体靠外边界处设有第一外圈,所述第一外圈包括至少2个以上的第一标准孔,所述盘体靠近所述中心点处设有第二内圈,所述第二内圈包括至少2个以上的第二标准孔,所述第一标准孔与所述第二标准孔错开设置,/n所述注射指针上设有可与所述第一标准孔对齐的第一对准孔,以及可与所述第二标准孔对齐的第二对准孔,所述注射指针上设有注射孔,所述注射孔位于所述盘体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胰岛素注射圆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盘体,
以及与所述盘体同心设置的注射指针,所述注射指针可绕所述盘体中心点转动,
所述盘体靠外边界处设有第一外圈,所述第一外圈包括至少2个以上的第一标准孔,所述盘体靠近所述中心点处设有第二内圈,所述第二内圈包括至少2个以上的第二标准孔,所述第一标准孔与所述第二标准孔错开设置,
所述注射指针上设有可与所述第一标准孔对齐的第一对准孔,以及可与所述第二标准孔对齐的第二对准孔,所述注射指针上设有注射孔,所述注射孔位于所述盘体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胰岛素注射圆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孔至少有4个,每个注射孔间隔至少1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胰岛素注射圆盘,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雪华向莎莎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