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操作的留置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589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方便操作的留置针,包括管座、留置管、隔离塞、套筒、针座、钢针、齿条、固定座、旋盖、第一弹簧、挡块、压板、多根第二弹簧和两根导向柱,留置管固设于管座上,隔离塞固设于管座内,套筒连接在管座的上端,针座位于套筒内,钢针固定于针座的下侧;第一弹簧压缩于针座与隔离塞之间,固定座固设于针座上,齿条固定在固定座上,旋盖连接在套筒的上端,旋盖的下端抵触在齿条的上端,两根导向柱均固设于套筒的左侧面,压板上设有两个导向孔,多根第二弹簧分布在压板与套筒之间,挡块的左端固定在压板上。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皮肤松弛起皱的老年患者进行穿刺时,不用另外的医护人员协助,节省人力;保证了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操作的留置针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是一种方便操作的留置针。
技术介绍
静脉留置针又称静脉套筒针。核心的组成部件包括管座,固定连接在管座上且可以留置在血管内的柔软的留置管,以及用于穿刺引导的钢针。使用时将留置管和钢针的穿入端一起穿刺入血管内,由于留置管较柔软,需要一边向血管插入留置管一边抽出钢针,最后仅将柔软的留置管完全插入患者的血管后从留置管内完全拔出钢针,此时即完成留置针的穿刺;如果钢针抽出太快,柔软的留置管很可能会失去钢针的引导作用,留置管便不容易穿入患者血管,穿刺的成功率会大大降低。在使用普通的留置针时,对于一些老年患者,由于其皮肤松弛起皱,为了能够提高穿刺成功率,需要一个医护人员绷紧老年患者的皮肤,另一个医护人员在将钢针和留置管的插入端的一部分插入患者血管后,其左手捏住钢针的针座,右手捏住管座,右手将留置管逐渐推入患者的血管,同时左手逐渐将钢针从留置管内逐渐抽出。在为皮肤松弛起皱的老年患者植入留置针时需要两个人配合完成,浪费人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操作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座、留置管、隔离塞、套筒、针座、钢针、齿条、固定座、旋盖、第一弹簧、挡块、压板、多根第二弹簧和两根导向柱,所述留置管固设于管座的下端,所述隔离塞固设于管座内,所述隔离塞用于将管座的内腔分隔为上下两部分,所述套筒螺纹连接在管座的上端,所述针座滑动配合于套筒内,所述钢针固定于针座的下侧,所述钢针的尖端向下依次穿过隔离塞和留置管后位于留置管的下方;所述第一弹簧压缩于针座与隔离塞之间,所述固定座固设于针座的上端面,所述齿条的背面固定在固定座上,所述齿条从上至下向左倾斜,所述旋盖螺纹连接在套筒的上端,所述旋盖的下端抵触在齿条的上端,两根所述导向柱均固设于套筒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操作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座、留置管、隔离塞、套筒、针座、钢针、齿条、固定座、旋盖、第一弹簧、挡块、压板、多根第二弹簧和两根导向柱,所述留置管固设于管座的下端,所述隔离塞固设于管座内,所述隔离塞用于将管座的内腔分隔为上下两部分,所述套筒螺纹连接在管座的上端,所述针座滑动配合于套筒内,所述钢针固定于针座的下侧,所述钢针的尖端向下依次穿过隔离塞和留置管后位于留置管的下方;所述第一弹簧压缩于针座与隔离塞之间,所述固定座固设于针座的上端面,所述齿条的背面固定在固定座上,所述齿条从上至下向左倾斜,所述旋盖螺纹连接在套筒的上端,所述旋盖的下端抵触在齿条的上端,两根所述导向柱均固设于套筒的左侧面,两根所述导向柱上下排布,所述压板上设有两个与导向柱适配的导向孔,两个导向孔分别套设于两根导向柱上,多根所述第二弹簧均匀分布在压板与套筒之间,所述第二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压板上,所述第二弹簧的右端固定在套筒的外表面,所述挡块位于套筒的上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相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