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智专利>正文

一种组合式灌肠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5739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组合式灌肠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输出管、输入管和管头;输出管后端侧壁设置有第一通孔;输入管前端穿过第一通孔,再穿过输出管内腔后穿出输出管前端,输入管前端外管壁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管头后端截面设置有支撑片,支撑片两端设置在管头后端内壁上,支撑片上设置有第二通孔,输入管前端穿过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侧壁安装在第一环形凹槽内;管头后端口设置有与输出管前端口管壁相匹配的第二环形凹槽;管头的管身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三通孔。解决了现有的灌肠管功能不分离的问题。通过输入管单向输入药液或清洗液,输出管输出外溢粪液及废液,将药液与外溢粪液及废液用不同管道运输,解决了功能分离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灌肠管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灌肠管。
技术介绍
灌肠疗法是炎症性肠病常用的治疗方法,它的优势在于药液直达病灶,直接作用于受损肠道,修复肠粘膜,减少首过消除效应。然而,市售灌肠管目前通常为一根单管,药液输入和后期粪液及药液外溢都通过这根管子,功能不分离,再次药液输入会一定程度污染药液,降低治疗效果,也不利于危重患者伤口愈合及护理。为了保证每次药液输入的干净程度,很多治疗会选择一次性灌肠管,再次药液输入需重新再次放入灌肠管,这样会增加患者痛苦,也增加患者花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灌肠管,解决了现有的灌肠管功能不分离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式灌肠管,包括以下部件:输出管、输入管和管头;所述输出管后端侧壁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输入管设置在所述输出管管腔内,且所述输入管后端穿出所述第一通孔,所述输入管前端穿出所述输出管前端,所述输入管前端外管壁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管头后端截面设置有支撑片,所述支撑片两端设置在所述管头后端内壁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灌肠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部件:/n输出管(1)、输入管(2)和管头(3);/n所述输出管(1)后端侧壁设置有第一通孔(11);/n所述输入管(2)设置在所述输出管(1)管腔内,且所述输入管(2)后端穿出所述第一通孔(11),所述输入管(2)前端穿出所述输出管(1)前端,所述输入管(2)前端外管壁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22);/n所述管头(3)后端截面设置有支撑片(31),所述支撑片(31)两端设置在所述管头(3)后端内壁上,所述支撑片(31)上设置有第二通孔(32),所述输入管(2)前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32),所述第二通孔(32)内侧壁安装在所述第一环形凹槽(22)内;所述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灌肠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部件:
输出管(1)、输入管(2)和管头(3);
所述输出管(1)后端侧壁设置有第一通孔(11);
所述输入管(2)设置在所述输出管(1)管腔内,且所述输入管(2)后端穿出所述第一通孔(11),所述输入管(2)前端穿出所述输出管(1)前端,所述输入管(2)前端外管壁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22);
所述管头(3)后端截面设置有支撑片(31),所述支撑片(31)两端设置在所述管头(3)后端内壁上,所述支撑片(31)上设置有第二通孔(32),所述输入管(2)前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32),所述第二通孔(32)内侧壁安装在所述第一环形凹槽(22)内;所述管头(3)后端面设置有与所述输出管(1)前端口管壁相匹配的第二环形凹槽(33);所述管头(3)的管身均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智王俊廖超张程李毅忠王鲜庭鄢薇
申请(专利权)人:冯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