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是一种自动聚类模糊时间序列的加热炉炉温控制器,炉温控制器的控制方式包括以下具体步骤:进行论域的定义和划分、定义模糊集和模糊时间序列、建立模糊关系、预测和去模糊化以及完成对被控对象炉温的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自动聚类模糊时间序列的加热炉炉温控制器相较于模糊PID,其论域通过炉温控制的差值时间序列进行滚动优化,通过自动聚类的方式,对论域的长度进行非线性、非等分的划分,因此更能反映实际的加热炉燃烧控制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聚类模糊时间序列的加热炉炉温控制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冶金行业棒线材加热炉燃烧控制系统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自动聚类模糊时间序列的加热炉炉温控制器。
技术介绍
加热炉是一个复杂的受控对象,存在着非线性、时变性、纯滞后因素和不确定随机干扰等因素,而加热炉温度的调节主要是靠对煤气流量的控制来完成的,因此,确立一种合理的燃烧控制方案是实现加热炉燃烧控制的关键。燃烧控制方案需要在满足质量要求和产量的前提下提高燃料利用率,实现最佳温度和燃烧控制,最大限度降低能耗是加热炉控制的任务。加热炉是一个封闭的燃烧体,导致在封闭体中被控对象的参数无法直接检测,因此常规模糊PID控制器存在如下问题:1.模糊集论域不能反映真实炉温响应能力,长时间运行后,系统稳定性与效率降低;2.系统响应时间慢、存在稳态误差;3.控制系统预测能力、学习能力、自适应能力较弱。通过专利检索,目前针加热炉炉温控制器的相关公开技术有:专利申请号:201510169298.3,该方案根据回转窑窑头反馈温度,通过变速(模糊)PID运算获得窑头输出值,将所述窑头输出值输出给窑头煤秤将窑头煤喷煤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分解炉温度控制子系统程序运算获得变速(模糊)PID温度的设定值,既分解炉实际设定温度。然后通过分解炉出口反馈温度与分解炉实际设定温度,计算出误差及误差变化率,通过所述计算出的误差及误差率获得变速PID(模糊)的PID值,根据分解炉出口反馈温度,应用变速(模糊)PID运算,运算分解炉输出值,将所述分解炉输出值输出给分解炉煤秤将分解炉喷煤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但该方案仅靠单一的反馈温度进行PID运算,系统存在响应慢、严重滞后的现象,并不能及时调节温度,导致系统不稳定,不能及时控制炉温。专利申请号:201010521573.0,该方案是一种明火加热炉炉温控制方法,包括:监测炉温,获得炉温反馈值,根据炉温反馈值和炉温设定值计算炉温设定值与炉温反馈值的差值,作为偏差值DV1,计算单位时间内炉温设定值与炉温反馈值的差值,即炉温变化值的斜率作为偏差值DV2,从明火加热炉机组的速度调节器获取明火加热炉机组速度V,根据机组速度V获得第一多前馈输出分量FFV,根据炉温设定值与炉温反馈值的差值,偏差值DV1获得第二多前馈输出分量FFT。根据偏差值DV1和DV2,基于模糊控制规则查找PID控制参数,并根据PID控制参数产生调节控制参数OP1,由调节控制参数OP1结合第一多前馈输出分量FFV和第二多前馈输出分量FFT作为最终的控制输出值对到煤气流量调节阀和空气流量调节阀进行控制。该申请方案的控制过程仅仅是利用反馈值通过模糊逻辑规则进行PID选值,无法提前预判炉内情况、学习能力、自适应能力较弱,导致不能及时达到现场情况需求炉温,影响生产节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自动聚类模糊时间序列的加热炉炉温控制器,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和缺点,设计一个自动聚类模糊时间序列加热炉炉温控制器,并将其应用于蓄热式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解决加热炉温度控制中长期存在的不稳定性,保证系统良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聚类模糊时间序列的加热炉炉温控制器,所述炉温控制器的控制方式包括以下具体步骤:步骤一:进行论域的定义和划分:令U为给定的论域,并将该论域划分为n个子区间,则;步骤二:定义模糊集和模糊时间序列:定义在所述论域U中的模糊集合A表示如下:其中,是ui对模糊集合A的隶属函数,是ui对模糊集合A的隶属度,;步骤三:建立模糊关系:收集炉温设定值与炉温反馈值作为二维时间序列,计算设定值与下一时刻反馈值之间的差值,对每一时刻差值进行收集,当该序列数据量n>=30时,进入步骤四,利用自动聚类差值时间序列进行模糊划分,否则进入步骤五;步骤四:利用自动聚类差值时间序列进行模糊划分;步骤五:完成对被控对象炉温的控制。更进一步,所述步骤四中利用自动聚类差值时间序列进行模糊划分的具体方式包括:步骤1:设定分类数目c,对m个数据进行排序,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记为,并计算计算相邻数据差分均值,;步骤2: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自动聚类,聚类准则为依次从小到大进行聚类,当时,将归入下一个聚类,否则归入到本聚类中;步骤3:对聚类结果进行修正;步骤4:对区间划分进行优化;步骤5:完成自动聚类时间序列的模糊划分。更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的对聚类结果进行修正的步骤包括:(1)若聚类中的数据个数大于两个,则只保留最大和最小数据,将其与数据剔除;(2)若聚类中的数据仅有两个,则保持本聚类不变;(3)若聚类中仅有一个数据,则用和作为聚类边界;(4)完成对聚类结果的修正。更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的对区间划分进行优化的步骤包括:(1)计算各个区间对应的中间值,并求出相邻区间的中间值的差分值,对得到的差分值进行排序;(2)将最小的差分值对应的两个相邻区间合并为一个区间,得到新的区间划分,判断目前的区间个数是否等于c,则进入步骤(4);(3)如果不是,则继续按照上述方式对新划分的区间进行合并直到区间个数为;(4)完成区间划分的优化。更进一步,所述c的数值为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优点在于:传统的模糊PID控制器,由于其论域为等分划分,并且模糊关系为非时变系统。因此,在加热炉的实际控制中,往往随着时间的变化,炉况与工况发生了改变之后,其控制效果达不到理想的控制效果。基于自动聚类模糊时间序列采用自动聚类优化算法使得目标函数取值小的聚类中心及其隶属度矩阵,它能够根据加热炉炉温数据的分布特点进行模糊区间的划分,采用自动聚类模糊时间序列进行模糊划分后的结果能够较为明显的增大不同分布数据之间的区分度,从而能够获得质量更高的模糊关联规则。最后,通过去模糊化得到PID参数的精确值。结果表明此法更能全面反映系统的特征并且有利于复杂环境中提高PID参数的预测精度。本方案基于自动聚类模糊时间序列的加热炉炉温控制器相较于模糊PID,其论域通过炉温控制的差值时间序列进行滚动优化,通过自动聚类的方式,对论域的长度进行非线性、非等分的划分,因此更能反映实际的加热炉燃烧控制情况。本专利技术控制响应迅速,超调量小,无稳态控制误差,鲁棒性好,使得坯料的吨钢能耗与加热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模糊时间序列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隶属度矩阵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来进一步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自动聚类模糊时间序列的加热炉炉温控制器,所述炉温控制器的控制方式包括以下具体步骤:步骤一:进行论域的定义和划分:令U为给定的论域,并将该论域划分为n个子区间,则;步骤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聚类模糊时间序列的加热炉炉温控制器,其特征在于:/n所述炉温控制器的控制方式包括以下具体步骤:/n步骤一:进行论域的定义和划分:令U为给定的论域,并将该论域划分为n个子区间,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聚类模糊时间序列的加热炉炉温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炉温控制器的控制方式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一:进行论域的定义和划分:令U为给定的论域,并将该论域划分为n个子区间,则;
步骤二:定义模糊集和模糊时间序列:定义在所述论域U中的模糊集合A表示如下:
其中,是ui对模糊集合A的隶属函数,是ui对模糊集合A的隶属度,;
步骤三:建立模糊关系:收集炉温设定值与炉温反馈值作为二维时间序列,计算设定值与下一时刻反馈值之间的差值,对每一时刻差值进行收集,当该序列数据量n>=30时,进入步骤四,利用自动聚类差值时间序列进行模糊划分,否则进入步骤五;
步骤四:利用自动聚类差值时间序列进行模糊划分;
步骤五:完成对被控对象炉温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聚类模糊时间序列的加热炉炉温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利用自动聚类差值时间序列进行模糊划分的具体方式包括:
步骤1:设定分类数目c,对m个数据进行排序,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记为,并计算计算相邻数据差分均值,
;
步骤2: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自动聚类,聚类准则为依次从小到大进行聚类,当时,将归入下一个聚类,否则归入到本聚类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华春,李丰德,潘富强,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